大利大,古米!(馬可福音5:21~43)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上週回顧:何時清醒?

上週經文提到耶穌平靜風浪的故事,以及耶穌治好被污靈(大群)附身的人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看到門徒缺乏對耶穌的信心,因此面對風浪時很驚恐害怕。我們的生命也常有風浪,我們是否有倚靠耶穌的信心,勇敢走下去?

第二個故事看到被污靈附身的人,生命很混亂,沒有清醒的一天。直到耶穌趕走污靈,他就神智清醒,甚至在十邑地區傳揚耶穌的事。我們的生命也常有污靈,攪亂我們的生命,我們是否倚靠耶穌,讓我們神智清醒?

因此上週提出兩個問題:「影響我生命價值的汙靈與大群是什麼?」、「上帝透過這段經文要求我做什麼改變?

不知道我們是否有找到生命中的污靈與大群,願意改變自己生命的價值?今天馬可福音5章21~43節的經文,正好吩咐我們「古米(起來)」做改變。

二、無助是打開內心門口的鑰匙

耶穌在格拉森地區治好被污靈附身的人,又坐船來到另一個地方。經文說:

「22當地一個會堂主管名叫葉魯,也來了。他一看見耶穌就俯伏在他腳前,23懇切地求他:「我的小女兒病重垂危,請你來為她按手,治好她,救她一命!」(可5:22-2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能當上會堂主管,代表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名聲、資源,是一個不缺乏的人。不過,一個什麼都不缺的人,卻找不到醫生可以救她女兒。所以,葉魯俯伏在耶穌面前,代表他已經用盡辦法,此時葉魯的內心是無助的。

耶穌就跟他一起去,要去救那位小女兒。不過,此時殺出一個程咬金,

「25那地方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崩,26看過許多醫生,受盡許多痛苦,耗盡所有的家產;可是她的病不但沒有起色,反而一天比一天沉重。」(可5:25-26,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位女人很可憐,十二年的血崩,這不僅僅是身體的煎熬,也是心靈的煎熬。首先「耗盡所有家產」找醫生,但卻沒有好轉,經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另外,血崩在當時的風俗來看是「不潔之人」,會遭到社會排擠,甚至被標籤化。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位女人的無助,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同時也是心靈上的。

經文出現一種對比,一個是有權有勢的會堂主管,一個是耗盡家產被排擠的女人。雖然這兩個人背景不同,但有同樣的問題:兩人都很「無助」。

上禮拜講道有說到,「無助是信心的源頭」,如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所說的:

「無助就是打開心門歡迎救主施援的條件。」(《禱告》,哈列斯比(O. Hallesby),p18)

當沒有無助感時,我們不會尋找信仰的幫助。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生命經驗,最熱心讀經、禱告,往往都是挫折、無助的時候。

例如,詐騙集團或神棍都在尋找無助的人,因為無助的人最容易尋找浮木,比較好騙。傳福音也一樣,最無助的人,信耶穌的機會較高。

所以無助就是打開心門的時候,但是要很小心,要抓住耶穌,不是抓住詐騙集團。

另外一個對比的經文,一個是十二年血崩的女人,一個是十二歲的女孩。十二年的血崩,可以說對未來失去盼望;十二歲的女孩過世,已經沒有未來的盼望。

所以,無助還有一種意思,就是對未來已經失去盼望。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無助感可能是對未來已沒有盼望。長期的抗癌生活,消磨殆盡對人生的盼望;年老不健康的生活,也讓我們對人生沒有盼望。

因此,神學家加爾文才說:

「敬虔之人的盼望,從古至今都在基督裡。」(《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約翰加爾文,p273)

當我們失去人生的盼望,我們應該回到基督裡,才能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而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為何?我沒有答案,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與意義不同,這需要我們在基督裡用心去追尋。

三、信心是主動加上被動的呼求

有些人很主動去尋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有些人很被動。就像血崩的女人很主動去尋找耶穌,因為

「27她聽過耶穌的事,所以雜在人群中,走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28心裡想:「我一摸他的衣裳,一定得醫治。」(可5:27-28,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結果血崩立刻止住,病也好了。耶穌也對女人說:

「34孩子,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你的病痛消除了。」(可5:3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有些基督徒就像血崩的女人,主動的去尋找耶穌,對耶穌很有信心,所以得到醫治。有的人很被動,就像葉魯一樣,聽到有人說:

「35你的女兒已經死了,何必再麻煩老師呢?」但是「36耶穌不理會他們所說的話,對會堂主管說:『不要怕,只要信!』」(可5:35-36,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葉魯不像血崩的女人擁有「主動的信心」,反而是「被動的信心」,被耶穌提醒說:「不要怕,只要信!」

基督徒作家楊腓力認為,

聖經提出兩種信心,一種是大膽、像小孩般的信心,另一種是在困難中忠誠的信心。(《禱告》,楊腓力,p412-414)

大膽像小孩般的信心,就像血崩的女人的信心,是主動的。困難中忠誠的信心,就像葉魯的信心,是被動的,需要不斷被提醒的。

這兩種信心沒有高低之分。

例如,我們生命狀態好的時候,主動的信心比較多,認為自己與耶穌的關係很好。但生命低潮時,我們會懷疑信仰,趨向被動的信心,需要耶穌的提醒,堅定我們的信心。

所以我認為,主動的信心與被動的信心,需要相輔相成。

因為我們不知道上帝如何安排,有時候上帝好像站在我這一邊,讓我所做的事盡都順利,我對上帝大有信心,主動提出很多事工。有時候上帝好像不在我身邊,讓我遇到很多試煉,此時我需要「忠誠的信心」,可能比較被動,照著上帝的旨意而行,將事工慢下來。

所以在「主動」與「被動」之間,我們要知道上帝有祂的意思、祂的時間、祂的主權。

例如耶穌詢問是誰摸祂,而血崩的

「34那女人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就戰戰兢兢地來跪在耶穌腳前,把實情都說出來。」(可5:3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不過,當耶穌復活小女孩,耶穌反而

「43鄭重地囑咐他們不要向人宣揚,又吩咐給孩子一些東西吃。」(可5:4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經文再一次的對比,女人主動的信心與葉魯被動的信心、耶穌讓女人說出醫治的事與小女孩不能向人宣揚復活。無論主動、被動、說與不說,都突顯耶穌的主權。不是有主動的信心,上帝才會祝福。

無論我們現在的信心如何,是對耶穌有堅定的信心,或懷疑的信心,只要我們有信心,上帝一定會帶領我們前面的道路。雖然這條道路不一定是我們想像的道路,但其中必有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四、不覺無助且沒有信心的自我

今天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學習哈列斯比所說的一句話:

「無助加上信心才生出禱告。沒有信心,無助只是在災禍中發出虛空求救的聲音。」(《禱告》,哈列斯比(O. Hallesby),p26)

無助中,我們需要仰望上帝的信心,無論信心是大或小,都將成為最好的禱告詞。最怕的是,有無助、有困難,但沒有相信上帝的心,這種禱告詞只是「哀爸叫母」,喊辛酸的。

經文裡面出現兩種人,一種是不覺得無助的人,一種是沒有相信上帝的人。當耶穌感覺有能力從祂身上出去,

祂詢問門徒:「30誰摸了我的衣裳?」門徒回答:「31你看,這麼多人擁擠著你,為什麼問誰摸你呢?」(可5:30-31,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門徒不覺得無助,因為他們不是血崩的女人、不是焦急的父親,他們不是當事人,不知道那種無助感。

當耶穌到了葉魯的家,耶穌對他們說:

「39你們為什麼大哭大嚷呢?孩子並沒有死,只是睡著了。」40他們都譏笑他······」(可39-40,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譏笑耶穌的人不相信耶穌,認為耶穌腦袋有問題。(死掉就是死掉,怎麼可能睡著?)

神學家畢德生說:

「人的注意力短暫,才剛剛認識神,轉瞬間就失去興趣,滿腦子為自己盤算。自我不斷膨脹,靈命萎縮。」(《復活的操練》,畢德生,p66)

門徒被多人擁擠,就像我們被生活大小事擁擠,注意力短暫,無法察覺自己的無助。譏笑耶穌的人,就像自我不斷膨脹,不相信耶穌,因此靈命萎縮。

有時候我們就像門徒一樣,不覺得無助;有時候像譏笑耶穌的人,不相信耶穌有復活的能力。所以不覺得無助,對耶穌沒有信心,也不願將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是現代基督徒的通病。

五、大利大,古米!交托給上帝

所以我提出兩個反思的問題(回家功課):「我們為何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助?」、「如何將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

為何不願承認無助?我引用美國文化人類學者歐內斯特的話:

「要理解人類對於英雄主義的強烈渴求,有個關鍵概念是『自戀』。」(《死亡恐懼:恐懼死亡與對英雄的追尋,如何形塑過去與現在的我們?》,歐內斯特.貝克爾(Ernest Becker),p30)

我們很重視英雄主義,認為某一件偉大的事情,必定有一位偉大的英雄。我們很難想像,一件偉大的事情,是多位無名小卒所成就。例如電影充滿英雄主義,主角永遠不死,永遠是最偉大的那一位。

所以我們追求英雄,這是人性的自戀傾向。沒有人不自戀,只是自戀的多寡而已。

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相信自己是最特別的,相信上帝在我生命中有獨特的計畫。所以我們思考的邏輯都是:「我、我、我」。

若不是我的講道,沒人會信主;若不是我的奉獻,福音車買不到;若不是我去關說,事情不會這麼順利。我們都是以我為中心,所以看不到別人,更看不到上帝。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當我們自戀的時候,不會覺得無助,以為靠自己就能成就事工,成為教會的英雄僕人。

所以我也自我反省:信徒不是因為我的探訪就會來教會,事工不是因為我邀請同工才會運作,洗禮也不是我的講道才願意洗禮。

我們每一個人就像上帝國的螺絲釘,願意奉獻自己成就上帝的使命,因此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所以信徒會來教會,是因為我們互相鼓勵、探訪;事工會運行,是因為我們互相支持;有人洗禮,是因為我們互相代禱、勉勵。

不過,要調整這種觀念很難。因為自戀的潛意識告素我們,要依靠某個「人」才能成就,但卻忘記我們的上帝。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章5節:

「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我們是否能放下「自戀」?是否將主權交給上帝?

今天耶穌對睡著的小女孩說:

「大利大,古米!」意思就是:「小女孩,我吩咐你,起來!」(可5:41,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大利大,古米!」這句是亞蘭文,是當時的通用語。「大利大」原文的意思是「綿羊」,不過上下文要翻譯為「小女孩」。「古米」原文的意思是「起來、站立、興起」,是命令的動詞。

耶穌對小女孩說的話,也是對我們說。

祂對我們說「大利大,古米!」意思是「我的綿羊們,我吩咐你們起來!」放下自戀情節,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

盼望,我們能好好反省自己的自戀情節,將生命的主權交託給上帝。

avatar-img
7會員
43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馬的講章 的其他內容
英國社會思想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一艘輪船發生船難,其中一名乘客在船底被發現時,身上纏著裝了二百磅黃金的腰帶。這個人是沉下去淹死的,是他擁有這些黃金嗎?抑或黃金擁有他?」(《給後來者言》,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博客來電子書)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英國社會思想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一艘輪船發生船難,其中一名乘客在船底被發現時,身上纏著裝了二百磅黃金的腰帶。這個人是沉下去淹死的,是他擁有這些黃金嗎?抑或黃金擁有他?」(《給後來者言》,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博客來電子書)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談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掙扎,以及對信仰的迷失與重新找回的過程。文章充滿著對自己與神之間的矛盾與掙扎,同時也充滿了對神的呼喚與渴望。透過個人的經歷,呼籲讀者不要被困難與挑戰所困擾,而是要靠著信仰尋求力量與勇氣。
Thumbnail
在第二天恢復閱讀聖經,作者分享了對於聖經的理解和信仰上的困惑。透過讀經的體悟,作者提倡對上帝的信仰需要培養,無論是關係或興趣,理解的真理需要在信仰中付出。透過適當的引用和闡述聖經章節,文章強調了對信仰的培養和理解的需要。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深愛主的誠懇之心,找到無窮幫助;耶穌再臨揭示共產世界真理,呈現神國深處奇蹟。與神同行,非追求神蹟,而是走入神國深處,近神認識祂的道與秘,將天國之道助人過有秩序的生活。人作弄世界,將遭報應,數百年後人口減少,為貪慾的報應。在基督信仰中,成為真認識基督的基督徒,不僅信仰更學習,成為神永生冊上的得恩者。
Thumbnail
平安,歡迎閱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會提到的內容是關於在聖經路加福音裡的一個小故事,故事有兩位主角叫做西門,耶穌, 故事開始 西門是一位漁夫,工作是補魚,他剛忙完一整晚的補魚工作,結果一條魚也沒有,他覺得運氣很背,身體也很累了,打算整理整理就回家睡覺,晚上再來試試 就在這個時候,西門看到耶穌從遠遠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
這篇文章談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掙扎,以及對信仰的迷失與重新找回的過程。文章充滿著對自己與神之間的矛盾與掙扎,同時也充滿了對神的呼喚與渴望。透過個人的經歷,呼籲讀者不要被困難與挑戰所困擾,而是要靠著信仰尋求力量與勇氣。
Thumbnail
在第二天恢復閱讀聖經,作者分享了對於聖經的理解和信仰上的困惑。透過讀經的體悟,作者提倡對上帝的信仰需要培養,無論是關係或興趣,理解的真理需要在信仰中付出。透過適當的引用和闡述聖經章節,文章強調了對信仰的培養和理解的需要。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大衛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得到勇氣並持守信仰。透過禱告和在挑戰中讚美神的話語,大衛能夠克服恐懼,並背負起上帝賜予的使命。
Thumbnail
深愛主的誠懇之心,找到無窮幫助;耶穌再臨揭示共產世界真理,呈現神國深處奇蹟。與神同行,非追求神蹟,而是走入神國深處,近神認識祂的道與秘,將天國之道助人過有秩序的生活。人作弄世界,將遭報應,數百年後人口減少,為貪慾的報應。在基督信仰中,成為真認識基督的基督徒,不僅信仰更學習,成為神永生冊上的得恩者。
Thumbnail
平安,歡迎閱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會提到的內容是關於在聖經路加福音裡的一個小故事,故事有兩位主角叫做西門,耶穌, 故事開始 西門是一位漁夫,工作是補魚,他剛忙完一整晚的補魚工作,結果一條魚也沒有,他覺得運氣很背,身體也很累了,打算整理整理就回家睡覺,晚上再來試試 就在這個時候,西門看到耶穌從遠遠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