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有兩個功課讓大家思考:「我要如何時時提醒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我在生活中要如何實踐信仰?」
在生活中我們容易受世界價值的影響,扭曲自己基督徒的身份。
例如受揀選的十二使徒中,有出賣耶穌的猶大、有被罵撒旦的彼得、有爭權奪位的雅各與約翰。雖然他們常常跟耶穌在一起傳道、趕鬼,但未必明白自己受揀選的身份。
有時候我們也會聽信謠言,認為耶穌瘋了、被鬼附了,未必明白耶穌的身份。因此,我們如何時時提醒自己基督徒的身份呢?
第一種,固定做禮拜。人都有惰性,需要靠外在禮拜提醒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所以鼓勵大家盡可能來做禮拜,不要三七五減租,一年禮拜的時間不到一半。
第二種,讀經、禱告的靈修生活。如果我們有自制力,每天花一點時間讀經、禱告,有助於提醒自己基督徒的身份。
所以做禮拜、讀經、禱告,都是提醒自己的方法。但我們要知道,基督徒不是掛名的基督徒,而是實踐信仰的基督徒。
例如耶穌所說的:
「凡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親。」(可3:3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實踐信仰呢?
從內心開始實踐,要內化所學的信仰,不斷提醒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如果我們的內心沒改變,外表的實踐可能是榮耀自己的慾望,不是榮耀上帝的名。
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要將上帝的道放在內心,讓信仰定根、結果子。台灣諺語:「一樣米飼百樣人」,基督徒也一樣,同一個耶穌產生不同的基督徒。
雖然基督徒很多種,不過還是鼓勵我們,要將上帝的話放在內心,讓信仰定根、結果子。
經文一開始4章1節
「耶穌又在加利利湖邊教導人。因為聚集在他周圍的群眾非常擁擠,」(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聚集的群眾非常擁擠,代表什麼人都有,有看熱鬧的、有真心跟隨的、有要陷害耶穌的、有想得醫治的,每個人來見耶穌的動機都不同。
動機雖然不同,但耶穌同樣用比喻教導這些人,耶穌說:
「你們留心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可4: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留心聽」很困難,如台神院長蔡慈倫牧師:
「在今日資訊爆炸、充滿各種講道的時代裡,人們真正缺乏的是聽見上帝的話。」(《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25)
例如參加三天的總會,有開會禮拜、閉會禮拜、兩個早禱、原住民宣教70週年禮拜、原住民語聖經出版感恩禮拜,加一加有6個禮拜,然後還要開會、選舉。因此,我在禮拜中完全無法專心,太多資訊來不及消化,怎麼可能聆聽上帝的話。
所以今天的題目「聽袂入耳」(聽不進去),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手機資訊太多、講道資訊太多、工作資訊同樣多,那我們聆聽上帝的聲音就變少了,甚至無法專注聆聽。
所以耶穌用四個的比喻:
最後耶穌又說:
「有耳朵,都聽吧!」(可4:9,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四個比喻就像基督徒的生命,雖然我們知道這比喻的意思,但我們聽不進去。所以耶穌一直強調「留心聽」、「有耳朵的,都聽吧」。
為什麼我們聽不進去?
這個時代是需求導向的社會,我們有需要才會用心去追尋。例如生病很嚴重,我們才會尋求醫生;如果身體沒事,我們盡量不要去看醫生。
我生活幸福、沒有缺乏、心靈滿足,其實需求性不大,信仰可有可無;如果我遇到挫折、心靈受傷,我們才會尋求信仰。
不過,如果可以提早預備呢?
預防勝於治療,不是等到生病才去尋求醫生,而是先有保健的觀念,生病的機會就減少。信仰也一樣,不是等到心靈生病才來尋求信仰,而是先學習信仰,增加我們心靈的強健。
另外,聽不進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上帝的話無感、無興趣。
所以,基督徒的生命沒有成長,主要的原因是對上帝的話無感或沒有需求性。
如果在商業市場上,我們認為要創造需求,辦活動吸引人來認識上帝。但我認為,能製造需求的不是教會,而是上帝。如果某一天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始,信仰的需求性就很高。
不過,耶穌的教導不是製造需求,而是引導願意學習的人。因為只有願意學習的人,才可以理解耶穌的比喻。
所以有一些聽他教導的人及十二個使徒來見耶穌,要求耶穌解釋這些比喻的意思。
耶穌說:
「上帝國的奧祕已經給了你們;至於外界的人,他們所聽到的一切都是藉著比喻。」(可4:11,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對「外界的人」為什麼要用比喻?
耶穌透過比喻讓人主動學習,因為真正想要學習的人會思考,會跑來問耶穌。不願意學習的人,反而不會問也不願意思考。
門徒想了解比喻的意思,他們就會主動問、主動去學習,不是被動等耶穌教導。
耶穌接下來就解釋撒種的比喻,他說:
我這邊做一個圖表,讓大家比較好理解。
我們比較像哪一種基督徒?是形式化的基督徒,還是長不大的基督徒,還是只顧自己的基督徒?我想沒幾個人是活出愛的基督徒。
如同神學家加爾文說的:
「百人中難找一位培養種子之人,並且沒有一人會開花,更不用說按時結果子。」(《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約翰加爾文,p14)
如果有看過周星馳的電影,就像《功夫》中的台詞:「要成為絕世高手,並非一朝一夕,除非是天生武學奇才,但這種人······萬中無一。」
所以能結出信仰果子的人,真的萬中無一。
但耶穌又用另一個比喻:
「有誰點了燈,拿來放在斗底或床下?他豈不是要把它放在燈臺上嗎?任何隱藏的事總會被張揚出來;任何掩蓋的事也會被揭露出來。」(可4:21-22,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個比喻延續撒種的比喻,我一樣將經文放入表格中來看:
燈就是上帝的信息,上帝的信息應該放在燈台上顯現出來(要結出果子),而不是放在斗底、床底被隱藏、掩蓋。
最後耶穌又說:
「有耳朵的,都聽吧!」(可4:2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是耶穌第二次提醒「有耳朵的,都聽吧!」(第一次在4章9節)。
耶穌接著說:
「24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給你們,甚至要多給你們。25那有的,要給他更多;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可4:24-2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留心聽」也是第二次說(第一次在4章3節)。
量器來量是什麼意思?
舉例:有小杯、中杯、大杯、特大杯的杯子,請問哪一個杯子裝的東西比較多?
現在要裝的是上帝的信息,我們會用哪一個杯子去裝?
如果我們用特大杯來聽上帝的信息,那有的,上帝要給他更多;用小杯來聽上帝的信息,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
所以耶穌一直強調「有耳朵的,都要留心聽!」就是希望我們將上帝的信息扎根在心裡,讓上帝的道發芽、結果。
阿根廷諺語:
「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我們是否有辦法收割、結果子,在於我們有沒有用心聆聽。撒種的雖然重要,但聽的人同樣也很重要。
我們不能只有聽牧師講道,自己沒有用心去聽。即使牧師很會講,但是我們的耳朵沒有用心聽,也沒有追求上帝話語的渴慕,就像主題所說的,怎麼聽都「聽袂入耳」(聽不進去)。
所以今天的經文很長,也要求先預習經文,就是盼望我們聽得進去。因為這段經文還沒結束,還在延續撒種的比喻。
耶穌繼續說:
「上帝的國好像一個人撒種在地上。」(可4:26,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撒種之後,晚上睡覺、白天起來,種子如何發芽我們不知道。土地自然使它生長、吐穗、飽穗,然後成熟、收割。
這個比喻是說上帝的信息如同種子,他什麼時候成熟我們不知道。
上帝的話進入我們心裡,什麼時候在我們心中發芽,我們同樣也不知道。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不要小看每個禮拜來教會做禮拜,或是參與任何讀經小組或禱告會。有可能,上帝的話已經在我們心中慢慢發芽,等候有一天結出許多果實,要顯明上帝國的奧秘。
最後,耶穌用芥菜籽的比喻說:
「31上帝的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是世上最小的種子。有人把它種在地裡,32過些時候,它長大起來,比各種蔬菜都大;它長出大枝,飛鳥也在它的蔭下搭窩。」(可4:31-32,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上帝的信息就是芥菜種,看起來小粒、沒什麼、不會吸引人,甚至可有可無。
不過,有一天這粒芥菜籽(上帝的信息)撒在好土裡(不是放在路旁、石地、荊棘裡),讓它扎根、發芽、長大,會比所有的蔬菜都大,會結出30倍、60倍、100倍的果子。
所以耶穌說「上帝國像在撒種」、「上帝國像一粒芥菜種」,是指「當上帝的信息進入人的內心,雖然微不足道、不知何時發芽,但當它開始生長的時後,就會結出上帝國30倍、60倍、100倍的果子。」
所以這禮拜的功課:「我用什麼心態在閱讀上帝的話語?」、「我要如何讓上帝的話深根在內心?」
盼望,我們一起學習上帝的話,把握每一次的禮拜、聚會,讓上帝的話定根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