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謬論破障系列(4)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破障】

難得有一篇高質素的文章不是要破,而是要贊。它道出了甚少佛教徒真正明白和履行的那種人間佛教觀。創價學會是最能體現人間佛教的國際佛教團體,他們叫「信心即生活」,我以前在創價實踐了近20年,然後一直秉持此理念,用自己創立的成人過動症協會在社會更前線應用了近十年,四年前轉投藏密後,更把這種實踐論發揮得淋漓盡致。

形式化在佛道修行上,意義從來極小,心性比外在大龍鳳的走馬看花來得更致命。可是,世間喜歡裝摸作樣,天秤座那種特質,什麼也要裝潢,什麼也要華麗好看,但是修行就是要你反其道而行,最後連空也要空掉,沒有執死一種想法,「真空」才能升級過關到更高維度的世界,叫「妙有」。

真正去應用就是人間佛教。想想釋尊四門遊觀後出家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修婆羅門那種印度傳統修行「苦行」弄到皮黃骨瘦,重新回復正常飲食的原因又是什麼?人要認清自己是生物,是哺乳類動物,不是靈,不是空氣,不是昆蟲,不是神佛,那就好好善用自己作為高等智慧生物應有的功能。

在創價的語境叫「使命」,在佛學通才吳汝鈞教授的定義則叫「動態力動現象」,在我再三詮釋就叫「中藥材組合」。成佛就是一種動態的解決方案,人話就是如什麼病就用什麼藥材來根治,而且時間長,不是西方醫學那種壓抑徵狀能媲美,因而就要時間去調理,慢工出細貨,又如要一個人改變習慣、療癒傷痛也要待時間過去一樣,急也急不來。

佛法的精妙而偉大之處,在於祂是一套能透析宇宙法則的「人工智慧」(AI)。AI本來就是取樣大數據才成事,大數據則來自現實具體的資訊而成,沒有輸入過在網絡上,難道它會竊取人類的思想完成嗎?修行正是「理事雙運」,法理、實踐和生活驗證缺一不可。

raw-image

【原文】

脫離生活的學修就不能成為學修,很多學修者都認為參加「宗教活動」叫做學修,所以將很多的時間跟金錢都用於所謂的會靈、法會、進香、超拔、地元、放生...等等的宗教活動上。甚至背離了生活所需的工作跟家庭,造成了許多生活的不如意。到了最後反過來退了道心,變成了怨天怨地,覺得神尊不護佑。有因必有果啊!試問沒有將時間跟體力反應在生活跟家庭上,那怎麼會有所收穫呢?又怎麼有能力將自我的潛力發揮呢?如果是這樣,滿天神佛也無法幫助於你啊。

以前常常聽到師兄姐在對別人說,你的不如意就你沒有「修」、沒有「做」。末學當下就無法認同的是這些人口中的所謂沒有「修」、沒有「做」。是要修什麼?又要做什麼?很多宗教的人常常讓人弊病的是「唯我獨尊」、「天之嬌子」的錯誤觀念。學修是為了跟神佛交換條件,自認為掛著學修的名號就能受人供養不需要工作。甚至有的拿著神佛當藉口,認為自己無法努力是神佛的問題。這末學就覺得奇怪了?神佛為什麼要阻止世人行為對的事呢?這到底是神佛無明,還是人自找藉口呢?這個世間只要是幫助社會生活便利的工作其實都是「敬業」,那神佛有什麼理由要去阻止呢?這樣只要學修就背離生活的說法是否太過妄想了呢?而有誰是因為這個理論得利呢?答案不就是那些所謂的「老師」嗎?

人都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因為好奇所以往往都會相信所謂靈異玄奇的故事,所以就造就很多虛無的理論產生,讓自己跌入了一種不做為的幻境之中。然後呢?背棄了生活跟家庭,進而失去了更多。這樣是真的學修嗎?一直追求「與眾不同」的行為真的有比較好嗎?人就是無法甘於平凡,但偏偏學修就是需要回歸平凡。那世人要如何選擇呢?這不就是人人所需要圓滿的因果嗎?

認真面對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去認知「因果循環」,在經典文獻中去參悟「天地正理」。在自我的靈性中去修改累世的惡習。這才是應該的學修不是嗎?敬奉神佛的精神,是讓自己有效法的準則。不是不斷的祈求,不斷的自以為與眾不同。

所謂「傳道」是因為自我惡習的改變,自然的發揮正確的態度而去影響他人。不是用滿口神鬼之說,靈異之事去蠱惑人心、倡導迷信。任何法門末學都非常的尊重,但是不能背棄生活的範疇。實際的去修持自我的行為跟態度,進而可以感動更多的人,行為善事善法,不能跳出現實之中。

0會員
12內容數
貝瑪。囉珠,歷煉如字典,連續三年會考中文U,01年遇尖子中尖子的啟蒙,大三歲卻成熟我三十年,一年地獄特訓培育,性格突變,十年無間合作,再自創成人過動協會十年,價值觀崩潰九次重生,擁十種精神障礙。四年前腦能全開,跟尖子各佔山頭,命與運更衰,創業零發展,改詞268首。自學占星學五個月成職業,兼穴位按壓、皇帝內經和面相自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