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龍的台灣武俠傳說公司最近上傳了二十五册本《蜀山劍俠傳》(以下簡稱林本《蜀山》),本來在臺灣流通最廣的是聯經出版二十六册葉洪生批校本(以下簡稱葉本《蜀山》)。看似冊數接近,但其實內容差異很大。
林本《蜀山》所根據的是早期臺灣版本,作者掛名柳殘陽。
在二十五冊中,第一、二冊實為《蜀山》前傳《長眉真人傳》。
第三至二十冊就是《蜀山劍俠傳》正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冊上半部為《蜀山劍俠後傳》。
自第二十二冊第二十一章「誅羣兇巧消浩劫 圓宿願喜獲藏珍」起,至第二十三冊第四十七章「歸化來遲千仙萬魔逢血劫 阿難去後休寧人語結全書」共二十七回為葉洪生、黃漢立所判定的偽續。
第二十四、二十五冊為《蜀山》後傳《峨嵋七矮》。
葉本《蜀山》根據上海正氣書局的早期版本,將正傳和後傳合併,形成三百二十九回本《蜀山》。葉本删去其所判定的二十七回偽續,而《峨嵋七矮》則獨立成書。葉洪生主編的《名著大系》沒有收錄《長眉真人傳》,而是以《北海屠龍記》和《柳湖俠隱》作為《蜀山》前傳。
由此可見,林本和葉本均收錄《蜀山》正、後傳和《峨嵋七矮》,而三部前傳和偽續的章節就是兩個版本的最大差異處。
由友人提供北岳文藝在2014出版的《蜀山劍俠傳》中可見,編者將《峨嵋七矮》插置在第二百六十四至二百七十二回,形成三百三十八回本《蜀山》。
就書名安排而言,林本《蜀山》將前、正、後傳全部用一個書名統括起來,並不是理想的做法。北岳文藝本《蜀山》在正、後傳之間插入《峨嵋七矮》,在情節上或許能前後相連,但未必符合作者本意。葉本《蜀山》將正、後傳合併為三百二十九回本,仍將《峨嵋七矮》獨立成書,在三個版本中較為符合作者原意。
另一方面,我認為偽續的二十七回是值得保留的,但必須加以註明,不能魚目混珠。
葉洪生主編的《名著大系》收錄了一篇黃漢立寫給葉的書信,內容論及兩人初讀後傳偽續部份,皆以為是還珠所作。後來再重新反思,認為應當是「熟讀還珠者所為,非真出還珠手筆」。黃又憶述兩人皆曾認為這段偽續雖不是還珠所作,但作者有可能讀過未出版的原稿,再憑記憶寫出。後來兩人仔細思考,又推翻了這個假設。黃漢立自稱在香港見過這段偽續,因此斷定它成書於1954年之前。
葉洪生收錄這封書信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替自己删去偽續的決定撐腰。葉的批校不仔細,又删去作者的前言和前情提要等文句,這點在我評王度廬作品時已有提及。葉主編《名著大系》時,對原作多有改動,雖是方便讀者閱讀,但也損害了原著面貌。《名著大系》的編輯目的,是為讀者保留一些民國初年的武俠小說佳作,葉洪生確有不可沒殺的功勞,也不能責怪他删去的二十七回偽續。
但在研究《蜀山》的流傳和影響方面,這段偽續仍然非常珍貴,一方面黃漢文斷定偽續成書極早,某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讀者模仿還珠筆法而寫成的結局,另一方面或可與倪匡續寫《蜀山》相對照。
20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