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聊一部也算是重量級的電影,這部電影是1954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最佳劇情片,第十二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威尼斯影展邀請的影展電影,1999年電影旬報選出二十世紀百部佳片第8名,松竹映畫出品,木下惠介執導監督,高峰秀子主演,改編至壺井榮的同名長篇小說,"二十四瞳"。
故事發生在昭和3年(西元1928年),由高峰秀子飾演的女主角大石老師,接任了位於小豆島一所偏鄉小學校擔任一年級老師,由於學校太小了,只有一到四年級,五、六年級學生就得大老遠到校本部去上課。大石老師很年輕很時髦,從家裡到學校上班得繞過一個大海灣,因此她貸款買了輛腳踏車代步,騎車到學校需時50分鐘以上,保守的漁村村民看到穿著西式服儀騎著單車的年輕女老師大感震驚,這樣看起來離經叛道的女孩竟然要來教導我們的孩子,家長們紛紛顯露出排斥且不以為然的神態。然而大石老師很有心,第一天利用點名時好好瞭解學生,有七個女孩五個男生共12個孩子,他們的名字、綽號、家庭狀況,學生心態等等老師都耐心詢問。大石老師很用心的教導學生開啟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導他們新知,指導小學生歌唱,對於家長們排斥的冷言冷語也都逆來順受了。然而即便如此還是不敵小孩子的頑皮,在一次學生蓄意對大石老師的惡作劇中,大石老師摔斷了腿,從此只能就近回到校本部去執教,這個年輕的嬌嬌女騎單車去教導小朋友的時間不到一年就結束了。其他老師來接任後,學生及家長們才感受到大石老師的好,雖然這群小朋友再次受教於大石老師得是五、六年級的事,但短暫的相處學生與老師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
老實說電影看到這裡時,我實在不知道這部電影為什麼那麼重要?又為什麼評價會那麼高?不過就是老師帶小孩唱童謠授課業的溫馨八股劇情,除了拍攝畫面很美、女主角很美之外,到底有什麼好看的?然而女主角可是高峰秀子(我追劇最多最喜歡的日本女星),導演又是木下惠介,那時我已經看過木下惠介執導的"女之園"、"幾度風雨幾度秋"、"死鬪傳說",每一部都是很好看的佳作,而這部二十四瞳的評價又在這幾部之上,沒道理會讓人失望,於是我強迫自己(對,強迫)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
小孩子長很快,這十二個小學生要升上高年級時,集體搭一艘小船自己搖著槳渡過海灣去看大石老師,因為大石老師即將要嫁人了,不再只是他們的大石老師了。在小舟上同學們一起唱著歌曲,一首接一首的唱著,直唱到一首"荒城之月"時,整部電影因為這首歌開始變得不一樣,天真的童年時光似乎嘎然而止,這些孩子即將進入一個被戰爭左右命運的大時代。後來,先是大石老師的丈夫戰死了,三個孩子成了沒有父親的孤兒,然後女兒也夭折了,打擊還不只這些,接著大石老師無奈看著自己的學生一個個熱血沸騰的從軍去,然後接到一個個戰死沙場的消息,女學生們也因為貧窮、體弱等因素,多名或放棄學業、或放棄夢想,電影從一開始被學生戲稱為腳踏車老師,演變成被新一批學生們笑稱為愛哭鬼老師。終於,我瞭解了,這不是片溫馨的電影,木下惠介藉由這部電影在訴說那個時代的日本,他在對軍國主義提出控訴,控訴著軍國對思想及言論的箝制,控訴著戰爭對人的剝奪,身體上的、腦袋裡的,這是戰爭前後日本百姓生活敘事的縮影,這是部反戰電影,整部電影有笑顏、有淚水、有歡樂、有悲痛,原來這是部包裹著天真表象的沉重電影。
再相聚,大石老師已經步入中年,這批學生所剩也沒幾人,相聚的歡欣讓寂寥更加寂寥,讓大石老師的心痛更加心痛。原本在這批學生小學畢業時便辭去教職的大石老師,在這年近半百時重拾起教鞭回到年輕待過的小學分部執教,再度騎上學生送她的單車,孤身騎行在小島海灣邊荒涼的小徑上。
這部電影很動人,非常值得一看,看完覺得難怪會是日本影史上的高分電影,推薦給大家。
PS:這部1954年上映的電影至今在小豆島還有付費的電影場景村。這裡有村裡唯一一家電影院,每天皆放映唯一的一部電影,二十四瞳。
PS:該學校,苗羽小學-田浦分校由於該村人口減少,於昭和46年(1971年)難逃廢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