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季,老師讓我和三個實習生合作一項挑戰-負責今早運動英文的開場與控場,責任在身,腦袋因害怕犯錯、不知所措而空白,幸虧有夥伴們
:我們可以讓他們靜下來思考在小場地需要特別注意的狀況。
:我可以負責帶暖身操!
:我來放音樂!
這些力量讓我在正式上場時,對自己有了多一些信任,實孩們因為有了反思的習慣,紛紛在思考時結合昨日阿亮老師帶大家引導的內容:
如何在沒有獎勵制度下還有秩序?
互相提醒:肢體動作要放小,才可以避免傷害
觀察情況:觀察是否有夥伴需要幫忙翻譯,幫忙過英文翻譯的孩子會主動讓機會給別人。
培養默契:我們要在George老師發問時舉手而不搶答,並且等老師點到的時候再說話。
實孩團隊合作的能力一直是備受讚賞的,在阿亮老師昨日與孩子的引導與共同討論後,現在,連大人也難以時時保有的「心中有別人」是他們這一季要不斷實踐和練習的信念,我看見原先貼心的孩子更加貼心了,團隊間從混亂到秩序的時間更縮短了,很厲害!我要努力做到,也要練習觀察孩子們的做到。
求學過程,有多少老師在意孩子想不想學?有多少老師,透過好的引導,讓孩子好想學?我想不起來,只記得可能因為某個老師的風範,想學那一個科目,因為考得好,繼續學習,但是回歸到學科本質...
今天的練習生培訓,我們要在一分鐘內挑一本書、五分鐘學習,最後用兩分鐘透過引導讓其他人「好想學」「我學會了!」以下是我的收穫:
1. 教學思維從「我要怎麼教」轉變「觀眾怎麼學?」「如何讓他們想要聽?」
舉例:
Lulu透過北風與太陽的寓言與延伸帶到光速
Tony讓我們閉眼、專注從自己的經驗思考出發
欣恩、Lian拋出問題:雷聲怎麼來的?華人最喜歡的海鮮可以追朔到哪個詩人?
2. 提問/舉例要具體且有效,可善用譬喻
舉例:
「你認為的專家是什麼樣子?」具體為「你身邊最快想到的專家是誰?」
「愛情就像橘子…..」
3. 互動不只有透過提問,眼神、語調、留白、情緒變化,都可以是一種互動
4. 以故事作為舉例的用意為何?是否有效還是多餘?
今天寶寶老師在寫作課舉例了自己季休時的狀態與心情,作為孩子們寫作時可以參考的具體實例。
寫作,對很多孩子,甚至大人來說,是令人恐懼不安的。一方面不知道要寫什麼,令一方面不知道要怎麼寫的好。謝謝寶寶老師在議課時,和我們提到「給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在寶寶老師的課堂,他的言行舉止與課程設計如實且真誠地在實踐著。
1. 孩子一聽到要寫作發出「蛤~~」,老師對這些說「蛤」的同學說「我想聽聽看你們的想法。」並給出肯定、包容、與相信
「如果你的蛤是因為不知道要寫什麼,我很高興你沒有打算放棄,而是在想要怎麼開始。」
「如果你是因為怕自己寫得爛,爛就爛吧。因為重點不是爛,是我陪你變厲害,我會陪你。」
2. 如何在開頭第一句吸引讀者?
老師將這句話拋給孩子,有些孩子不經意地打了噴嚏,有些同學抓頭沈思,老師幽默地將此行為套用到開頭第一句話,示範如何留下讀者。
今日讀書會《怎麼說,孩子會聽vs.如何聽,孩子願意說》的討論可以為此文章做個總結,Lulu老師問練習生們,你們在孩子面前,想當個不曾犯錯、什麼都做得到的神?還是當個也會犯錯的人?
書中舉出了10種請孩子配合時,大人常有的十種反應
1. 責備和指責
2. 辱罵
3. 威脅恐嚇
4. 命令
5. 說教和道德勸說
6. 警告
7. 抱怨受折磨
8. 比較
9. 諷刺
10. 預言
在亮語,老師們非常強調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