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不屑聽你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想提出建議的動機

  1. 自我表達的衝動
  2. 被言論激起情緒而渴望反駁
  3. 認為告訴他可以幫助到他
  4. 引導他人共同深入辯證,以此檢驗自己的知識

拒絕建議的理由

  1. 不爽對方居高臨下的態度
  2. 沒有足夠時間、心力深度反思
  3. 與根深蒂固的信念相違
  4. 對方的解釋不夠充分

該不該給建議

如果你是想改變他人的觀點,我勸你別浪費力氣。

俗話說:「把別人當傻瓜的人才是傻瓜」,即使對方的觀點看起來再膚淺不過,也不該假設他「被洗腦了」、「沒思考到那層」、「沒想過那種可能性」,因為也許「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誤用><),自己才是那個沒有看到最終真相的人。

不過真的想給建議倒也無妨。只是為了不讓對方不舒服,或被認為是直男說教(Mansplaining),應該謹慎地選擇建議的方式。

在一篇論及政治議題的文章下,我看到有一位格友用了一種非常高情商的方式提出建議。他使用的格式是:

  1. 肯定:稱讚對方的優點,或觀點上的可取之處,使其放下戒心。
  2. 自謙:即使對自己的論述很有自信了,語氣上也不要表現的那麼篤定,因為沒人喜歡被別人教。可以使用「據我所知」、「我猜想」等的句型。
  3. 拉攏:豎立共同敵人,表示彼此其實是站在同一陣線。
  4. 助推:不要叫別人「去做某件事」,而是告訴他「去做那件事的理由」,讓他可以自行判斷並付諸行動。

開放對待不同的觀點

我覺得人應該刻意去聽那些刺耳的聲音。在了解政治議題時,為避免落入「確認偏誤」,我會去尋找與自己立場相反者的論述。我時常提醒自己:藝術家最忌諱的就是故步自封、孤芳自賞、自我陶醉。

我覺得"有立場"無所謂,但要去分辨有哪些信念是具備了足夠的現實證據,而又有哪些只是自己純粹的立場。

立場,唯有去面對,才能認清並因此放下,讓自己成為更理性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甲文人-avatar-img
2024/06/03
給建議的確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Vivi Hsu-avatar-img
2024/06/03
除非對方有明確的詢問你的建議,不然不請自來的建議,會讓人起防備心,予人上對下說教的優越感。
avatar-img
心靈秘境
21會員
31內容數
「萬物都有記憶,記憶就是痕跡」
心靈秘境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人腦能處理的概念數量大約是7項,一但超出這個數量大腦就會需要把這些概念分類、命名、暫存以方便理解。
Thumbnail
2025/03/25
人腦能處理的概念數量大約是7項,一但超出這個數量大腦就會需要把這些概念分類、命名、暫存以方便理解。
Thumbnail
2024/06/24
不求回報的付出存在嗎?
Thumbnail
2024/06/24
不求回報的付出存在嗎?
Thumbnail
2024/04/15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Thumbnail
2024/04/15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罵了人,卻一派輕鬆的說啊-我不是故意的,啊我就是這樣個性,沒辦法改。 就好像你殺了人後,卻說我錯了,請原諒我一樣,我下次不犯了。 罵出的話,早已知不能收回,又何需自裝後悔?殺人的那一刻,便也已知人死不能復生,又何必假惺惺的說著會改過? 傷了人,才想到要道歉。
Thumbnail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罵了人,卻一派輕鬆的說啊-我不是故意的,啊我就是這樣個性,沒辦法改。 就好像你殺了人後,卻說我錯了,請原諒我一樣,我下次不犯了。 罵出的話,早已知不能收回,又何需自裝後悔?殺人的那一刻,便也已知人死不能復生,又何必假惺惺的說著會改過? 傷了人,才想到要道歉。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網上的一個留言發問被別人非常稍微的揶揄一下,但我看到後卻很不想去面對它,明知道他絕對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但自己的心情卻有點受到影響。 大部分人眼裡稀鬆平常的說話態度,有時我會不能接受,一句以前覺得根本沒如此的話,如今卻會印象深刻。小時候都能很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挑戰及接觸任何想做的事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網上的一個留言發問被別人非常稍微的揶揄一下,但我看到後卻很不想去面對它,明知道他絕對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但自己的心情卻有點受到影響。 大部分人眼裡稀鬆平常的說話態度,有時我會不能接受,一句以前覺得根本沒如此的話,如今卻會印象深刻。小時候都能很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挑戰及接觸任何想做的事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很多人有這種「奇怪」的經驗:  明明是對方不講理在先,吵完架之後,卻一直難過地在反芻「是不是我也做錯什麼」、「我剛剛如果換個方式講,他也不會這麼生氣」、「一定我也有哪裡不對,我也要改」。 聽起來很「善良」、很「自我覺察」吧!
Thumbnail
很多人有這種「奇怪」的經驗:  明明是對方不講理在先,吵完架之後,卻一直難過地在反芻「是不是我也做錯什麼」、「我剛剛如果換個方式講,他也不會這麼生氣」、「一定我也有哪裡不對,我也要改」。 聽起來很「善良」、很「自我覺察」吧!
Thumbnail
作為一個高敏人,我經常都會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是令我後悔或者事後回想起會自我懷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做?會不會太丟臉了?」這個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有時回顧一些自己出過的舊文章,內心也會覺得「嘩!你咁都可以post出來?」 ⋯⋯ 的確我只是隨心所欲地寫,沒有什麼文筆可言。我想我的優勢是穩定出
Thumbnail
作為一個高敏人,我經常都會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是令我後悔或者事後回想起會自我懷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做?會不會太丟臉了?」這個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有時回顧一些自己出過的舊文章,內心也會覺得「嘩!你咁都可以post出來?」 ⋯⋯ 的確我只是隨心所欲地寫,沒有什麼文筆可言。我想我的優勢是穩定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