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飲食/痛風飲食

高尿酸飲食/痛風飲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謝謝病人的乳酪蛋糕、蛋塔、葡萄

感恩

-------------------

高尿酸飲食/痛風飲食


適用對象

1.痛風病人

2.尿酸血症者

3.尿酸結石病人


痛風飲食重點

1.避免飲用酒精: 啤酒易導致急性痛風發作。研究顯示每天喝2~3瓶啤酒的人,發生痛風的機率是不喝酒的人的2.5倍

2.避免喝含果糖飲料:「果糖」飲料(如碳酸飲料、可樂、果汁等)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及加速尿酸生成。太多果糖會對「肝臟」造成負擔,肝臟要花許多的精力轉化果糖,造成其他功能無法執行,產生尿酸,造成「痛風」、腎結石、高血壓。


3.避免攝食過多蛋白質,以免產生大量尿酸。

4.盡量選擇「低」普林食物,例如:蛋類、牛乳、乳製品、葉菜類、瓜類、各式水果。

5.高油、高鹽會抑制尿酸排泄,應採低油、低鹽飲食,避免油炸、油煎

6.避免攝食肉湯或肉汁(因為經過長時間烹調的肉湯或肉汁,常含有大量溶出的普林)。



高普林食物(要避免)

1. 內臟(肝臟、腰子、腦、腸等)

2. 海鮮、魚類、小管、草蝦、牡蠣、蛤蠣

3. 黃豆(下面有補充)、納豆

4. 乾香菇、蘆筍、紫菜、黃豆芽

5. 肉湯、牛肉汁、雞精


補充:

黃豆屬於高普林(嘌呤)食物,但在加工過程中,普林含量會減少,因此「黃豆製品」不屬於高普林食物,包含:豆花、豆腐、豆干及豆漿等。

對已是痛風患者而言,平常適量的吃豆製品是安全的,在「急性」發作時確實要攝取「低」普林飲食,黃豆屬於「高」普林食物,豆漿屬於「中」普林食物,所以在「急性發作期間」才需要減少攝取這些食物。

在動物性食物中,幾乎50%以上都是中高危險的普林

植物性食物則大多是「低危險」的普林。

豆製品是「不會」引發痛風或是高尿酸血症發作,兩者關聯性並不大

因此想要避免痛風上身,真正該提防的不是豆類食物,而是「動物及海鮮類食物」



「痛風」可以喝這幾種飲料:

1.水:一般人每天的基本喝水建議量,是將自己的體重乘以30(單位:c.c.),就是每天建議的喝水量。舉例來說,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的建議飲水量就是60 × 30 = 1800c.c.。

飲水可以幫助「降低血液黏稠度」、「排出尿酸」。


最佳的飲水時間在兩餐之間以及清晨和晚間。

2.牛奶:風濕病醫學會的治療指引中提到,每天攝取超過2杯玻璃杯量的牛奶,可以「降低 50%」的痛風發生率。

如果完全沒有乳製品的飲食會增加血液中尿酸濃度,所以要攝取乳製品。

但脂肪會減少尿酸的排泄,建議可以喝「低脂」的牛奶來幫助減緩痛風的症狀,

3.茶:

利尿不等於「排尿酸」,所以茶並不能取代水。喝茶、咖啡並不會造成尿酸堆積,「也不能」代謝掉尿酸,是完全「沒有影響」的狀態。但需要注意的是,茶跟咖啡會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作用,「有可能」會加速肝臟將普林分解成尿酸的速度,所以也建議一天不要喝超過「500cc」的茶或咖啡。

因為濃茶與咖啡類似,裡面含有某種成份會有「利尿」的作用。濃茶一喝下去會逼使身體一直去尿尿,大量地將水份排出體外,那就會導致體內呈現更「嚴重缺水」狀態,那就對尿酸的排泄非常不利,也會加重腎臟的負荷。


臉書:林沛勳中醫師

Ig: linpei2022




#林沛勳中醫師

#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

#高雄中醫

#凱璿中醫診所

#鳳山凱璿中醫診所

#針灸

#尿酸

#痛風

#黃豆

#豆漿

#啤酒

#果糖

#腎臟


avatar-img
林沛勳中醫師的沙龍
233會員
346內容數
中醫師衛教、疾病治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溫使人體生理負擔更高,科學家發現溫度與濕度增加,不但增加「憂鬱症」發作風險,也會增加精神病患的攻擊性行為。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焦慮情緒的比例會急劇上升。 「情緒中暑」醫學稱之「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
經常吃甜食,容易使血糖與大腦情緒產生劇烈起伏,反而增加「憂鬱」風險,也會餵養腸道壞菌,而在腦腸軸造成進一步的氧化壓力,加深「疲倦」程度。 當空腹攝取高糖食物時,血糖會迅速「升高」,身體為了平衡血糖,立刻分泌「大量胰島素」。 血糖不但快速下降,有時甚至低於正常值,這時大腦感受到能量突然「大幅部下
2010年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一項以中年或年長者的減重研究發現,餐前飲用500cc的水,一年可以增加44%的減重效果。餐前飲水可以抑制食慾、增加基礎代謝率、減少含糖飲量的熱量攝取。 如果不習慣單純只喝水,可以混著搭配黑咖啡、無糖綠茶。 2015年,英國伯明罕大學對84名肥胖的成人進行一項測試,
高溫使人體生理負擔更高,科學家發現溫度與濕度增加,不但增加「憂鬱症」發作風險,也會增加精神病患的攻擊性行為。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焦慮情緒的比例會急劇上升。 「情緒中暑」醫學稱之「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
經常吃甜食,容易使血糖與大腦情緒產生劇烈起伏,反而增加「憂鬱」風險,也會餵養腸道壞菌,而在腦腸軸造成進一步的氧化壓力,加深「疲倦」程度。 當空腹攝取高糖食物時,血糖會迅速「升高」,身體為了平衡血糖,立刻分泌「大量胰島素」。 血糖不但快速下降,有時甚至低於正常值,這時大腦感受到能量突然「大幅部下
2010年美國維吉尼亞科技大學一項以中年或年長者的減重研究發現,餐前飲用500cc的水,一年可以增加44%的減重效果。餐前飲水可以抑制食慾、增加基礎代謝率、減少含糖飲量的熱量攝取。 如果不習慣單純只喝水,可以混著搭配黑咖啡、無糖綠茶。 2015年,英國伯明罕大學對84名肥胖的成人進行一項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