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 :(77)The Sound Of Silence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Caravelli 《The Sound Of Silence》



法國流行曲稱為香頌,歌詞內容為法國詩,再配上動聽的樂曲,中華民國近似香頌的,大概就是'鄧麗君'的《但願人長久》吧,惟一不同的是歌詞用'蘇東坡'的古詞而非新詩。


美國卻沒有這種文化,因此當 'Simon & Garfunke' 冒起時,簡直驚為天人,他們最出名的作品有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Sound Of Silence》及 《Mrs. Robinson》等,以《The Sound Of Silence》一曲為例,單是唸出歌詞已有其節奏:「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內容更是言之有物,並且有對比:「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這首近似押韻詩的背後卻有對社會指控的意味,撩起一種「城市人」所面對的無奈虛空,因而引起廣大的共嗚。


《The Sound Of Silence》在1964 年剛發表的時候,只有兩個吉他伴奏,儘管Simon & Garfunke 的二重唱十分出色,但當時動聽的民歌太多,所以此曲不被重視,後來在 1965 年加入的電子混音版本,一夜間平地一聲雷,打入「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榜首,自此揚名天下,電影「畢業生」也把它納入主要配樂之一,更加氣勢如虹。



由於旋律動聽,《The Sound Of Silence》更是所有音樂人都喜愛演繹的樂曲,直到今天,仍有古典樂團公開演奏,也有歌手接續翻唱演繹。


上世紀最靠近古典的演繹,聲稱有 101 件樂器的 101 String Orchestra


史詩 Epic 風格演繹《The Sound Of Silence》



才近年超過十億點擊率的《The Sound Of Silence》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 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94會員
450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