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豆瓣電影日曆,剛好是兩年前6月寫過影評的《小說家的電影》,是很適合在今天再次回顧的作品~
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評審團大獎的洪常秀導演新作《小說家的電影》,由李慧英、金敏喜主演。
講述一位小說家(李慧英飾)在散步途中遇見了一位女演員(金敏喜飾),突然萌生出和女演員一起拍一部電影短片的想法。
故事雖然很簡單,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戲劇衝突,大部分是一些日常對話,但並不沉悶,意外地吸引我能繼續看下去。
因為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創造出的情境,一切都非常自然、真實、清晰。也有很多會心一笑的細節。
開篇幾分鐘,小說家的形象與性格就出來了。她穿著風衣、戴圍巾、手套,一頭幹練的短髮和消瘦的臉頰,靜靜地坐在門外吸煙,一開始就給人有個性、神秘的印象。
小說家是來看望一個很久沒聯絡的後輩,從兩人寒暄中,得知後輩已經不寫小說了,獨自跑來沒人認識的地方開一間書店。
僅僅是日常對話,也可以感覺到小說家說話的方式,比起後輩要更直接、強硬一點,小說家直言:“你胖了,還胖了不少。”讓後輩有點不好意思。
小說家不太愛“場面話”。與後輩分別後,她遇見了電影導演和他夫人,三人開始“尬聊”,這個尬聊並不是指電影中無意義的臺詞,而是真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情境,和不太熟、也合不來的人見面寒暄,手都不知道擺哪裡······
看小說家的肢體語言,明顯的回避,背對鏡頭,低頭、不直視對方、手擺弄包包,甚至跑去看望遠鏡,人已然在畫面邊緣。
三人一起喝咖啡時,導演所說的話,似乎也是本片真正的導演——洪常秀的心聲,他對電影和生活的態度。
要先“修補生活,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簡單來說就是,先讓自己變得幸福起來吧。
後來三人去公園散步,遇見了女演員,導演一直強調女演員不拍戲太浪費了。
這裡是這部幾乎沒有衝突的電影中最大的衝突了,指出了現實中很多人,無意識地總喜歡說一些評判的話,自以為是“為你好”的客套話,其實是在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用一種高人一等的眼光隨意地評價別人,顯然是有失禮貌的。
小說家突然爆發,說了一大串回懟導演,這裡看另外三個人的反應很有趣,女演員的姿態還算鬆弛,身體晃來晃去、撥弄頭髮,掩飾著小尷尬。
導演一開始還想辯解兩句,但是注意,後來他雙手交握放在腹前,這個小動作是一種自我防備的表現,他無意識地評判別人有錯在先,但小說家的言辭明顯是過激了,導演感覺被冒犯,但仍面帶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
但是導演夫人就不一樣了,她是四人中唯一戴好口罩的人,表情被遮擋住了,而眉頭緊皺,明顯生氣了,後來還插兜,通常傾聽別人說話時插兜的動作,意味著不信任對方,是一種防衛和警戒的表現。
因此這場戲的信息量非常豐富,鏡頭固定機位拍攝,人物站位元不變,而畫面中就有“兩種語言”可以看,一個是說出來的臺詞 ,一個是未說的肢體語言。
由於是固定機位長鏡頭,黑白,也無背景音樂,觀眾的注意力得以完全聚焦在景框內的,因此這兩種語言就被無限地放大了。
沒有可以分心的鏡頭變化,沒有彩色、也沒有多餘的聲音分散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我認為是還原電影本身魅力的一種極簡表現。
還有一處情節,乾脆省略了說的語言,讓觀眾只體會動作,即肢體語言的無限放大,就是小說家學手語,她讓書店女生教她用手語說:“天色尚早,但很快就會暗下來,趁著白日漫漫,我們一起去散步吧。”
學會之後,書店女生想誇讚她,小說家卻用手指比了一個“噓”的動作,鏡頭推近,在一片靜默中,小說家又完整地做了一遍手語,觀眾就像看默片一樣,沉浸在手語動作的詩意中。
是這部電影中十分微妙的一段戲。
這一段也值得細看,非常有趣,窗外有個小女孩盯著女演員看,當女演員意識到注視的目光,小女孩跑走,過了一會兒又回來,女演員出門和小女孩說話,此時,小說家拿起勺子偷偷吃了一口女演員碗裡的飯。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吃第一次見面的人剩飯,如果好奇想嘗,可以在上餐時大方地問對方,可是趁對方不在座位偷偷挖一勺······總覺得很怪。
這時候因為只有動作,而沒有言語上的解釋,就會產生疑問,另一面,女演員和小女孩在外面的對話,觀眾只看到說話的動作,沒有聲音,不知道她們說了什麼。
在仍然不變的鏡頭內,室內室外同時產生了兩個疑問的留白,玻璃的分隔,使這兩種敘事同時發生在一個景框之內,互不干擾。
一個非常簡單的場景裡可能發生的無限的敘事,而正是因為沒有說的語言,肢體語言被放大,而產生了無數可能的答案,這就是影像的魅力之一。
同樣的,最終女演員看完小說家的電影,從影院走出來的時候,也是只有肢體語言,包括表情,看上去表情很嚴肅,站姿甚至有一點點凶?可是她沒說,她對這電影滿意嗎?還是覺得“拍了個什麼”?這又是一個疑問的敘事,留給觀眾。
女演員的敘事之外又隱含著另一個疑問的敘事,此時的敘事空間是隱藏的,即前面出現過的天臺,疑問小說家怎麼不在這?她明明設置了提前5分鐘的鬧鐘要等女演員出來的,工作人員卻說她還在樓頂吸煙?
沒有戲劇化的情節,也沒有清清楚楚的結尾,還留下一堆疑問的敘事,但是能從中感受到它是真實而豐富的。
這種豐富中就包含了生活的複雜,複雜的社交關係、說出的語言和未說的語言,尤其說出來的語言是很表面的,未說的語言卻是真實內心的寫照。
應了那句“所有的元素都是收攏的”。
洪常秀導演借小說家之口,說出了他拍這部電影的意圖。
最終小說家的電影到底拍成什麼樣?不知道,只看到一個片段,大概就是能“修補生活、提高生活滿意度”的東西吧,猶如生活中美好的那一個切面~
在這個切面中,終於,有了抒情的配樂,互相表達的愛意,有說出來的語言,還有絢麗的高飽和色彩。
總之整部電影中,被導演簡化、剝奪、去除掉的那些元素,聲音、情感、語言和色彩,都在最後都一併“獻”給了女演員,洪常秀導演的愛人——金敏喜。
還有比這更浪漫的情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