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的主要空氣污染源是什麼?

洛杉磯的主要空氣污染源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世界的許多大城市,空氣污染都是很嚴重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資料,全球每年約有 700 萬人因空氣污染導致過早死亡。更令人擔憂的是,2022 年 WHO 的報告指出,全球約 99% 的人口呼吸的空氣品質都超出 WHO 的標準。

當然,身為美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的洛杉磯(Los Angeles)也不例外。事實上,洛杉磯的臭氧和 PM2.5 經常處於不健康的水平。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 是形成臭氧和二次有機氣膠 (SOA) 的重要前驅物,這兩者都是有害的空氣污染物。所以,了解VOC的來源,對於維護空氣品質很重要。

可是,先前的研究都是以間接方法來估算 VOC 排放量,這些方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可以直接測量,就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對於控制空氣污染會很有幫助。

因此,研究團隊利用機載渦度相關通量測量法,直接觀測洛杉磯地區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 排放量。研究的結果有點「一言難盡」。

怎麼說呢?他們發現,在洛杉磯的夏季,生物排放(主要當然就是植物)的萜烯(terpenes)佔 VOC 排放的 OH 活性、臭氧和二次有機氣膠 (SOA) 生成潛力的 60% 左右。這意味著生物排放,特別是萜烯,對洛杉磯地區的空氣污染,特別是臭氧和 SOA 的形成,有很大的貢獻。

更糟糕的是,萜烯的排放量隨溫度升高而顯著增加,不論是單萜(monoterpene)、倍半萜(sesquiterpene)或異戊二烯(isoperene)都有相同的趨勢。這意味著氣候暖化可能會加劇洛杉磯的空氣污染。

研究團隊還發現,現有的排放模型和清單低估了生物排放的萜烯的量,而且沒有考慮到一些人為 VOC 排放的溫度依賴性。所以,改進排放模型和清單是必要的。

由於VOC 的氧化會形成臭氧,而 NOx 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催化劑的角色。因此,VOC 和 NOx 共同影響臭氧的生成。

由於研究團隊發現,洛杉磯的 VOC 排放主要來自植物排放的萜烯,特別是在高溫下植物的貢獻會更明顯;由於我們無法控制植物的排放,因此控制人為的 NOx 排放就成為減少臭氧形成的關鍵。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洛杉磯目前的 NOx 排放量需要大幅減少 (超過 50%),才能使臭氧的形成轉變為 NOx 限制狀態,即臭氧的形成主要受 NOx 濃度限制。所以,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減少 NOx 排放,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臭氧。

其實這個研究結果讓人心情有點複雜。畢竟,我們一直都認為在都市中種樹好處多多,可以讓空氣變得清新、讓人們心情愉快;卻沒想到,植物釋放出來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會造成空氣污染。

當然,若沒有人類活動排放的NOx,植物釋放出來的VOC應該就會成為「芬多精」,對我們的健康有益。所以,我們真的要努力減少NOx的排放,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健康!


參考文獻:


Pfannerstill, E. Y., Arata, C., Zhu, Q., Schulze, B. C., Ward, R., Woods, R., Harkins, C., Schwantes, R. H., Seinfeld, J. H., Bucholtz, A., Cohen, R. C., & Goldstein, A. H. (2024). Temperature-dependent emissions dominate aerosol and ozone formation in Los Angeles. Science, 384(6701), 1324–1329.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g8204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81會員
587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