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余華《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題:活著
讀一本書,走一趟人生

我是在高中歷史課的課堂上看過《活著》這部電影,進而知道了此書(書是原版,被翻拍成電影)。單純的文字描寫,完全不遜色於生動的畫面,我覺得書中的敘述更直觀的烙印下在我心中。

《活著》是余華老師的經典之作,通過講述主人公福貴坎坷的一生,人在苦難面前的堅韌與無奈。沉重的主題我只能感慨命運的無常與人性的頑強。

苦與樂,悲與歡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出身富貴之家,卻因賭博輸光家產,淪為農民。他在歷經國共內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歷史動盪後,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最終孤身一人。然而,福貴在命運的重壓下始終堅強地「活著」。

《活著》不僅是一部描寫個人命運的小說,更是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一次反思。余華通過福貴的遭遇,生動刻畫了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奈與掙扎。在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個體的命運似乎被時代的巨輪碾壓,無法自主。這種無力感在福貴的生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福貴的一生充滿了苦難,當我覺得夠悲劇時,故事又遞進了一個悲劇,但他從未放棄生的希望。書中多次描寫他在絕望中尋找活下去的理由,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動容。在面對一次次的打擊和失去時,他選擇了堅強地活著,而不是逃避或自憐。這種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執著,是《活著》所要傳達的核心價值。

余華老師在《活著》中運用了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福貴、家珍、鳳霞、苦根等角色雖經歷了種種磨難,卻始終保持著人性的善良與溫暖。這些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關於生命與苦難的壯麗畫卷。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苦難就是苦難,不值得追求。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崛藏,老年做和尚。

整本書都在寫死,可它叫《活著》

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avatar-img
一杯金桔檸檬
4會員
23內容數
來一杯金桔檸檬,品一品酸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杯金桔檸檬 的其他內容
我已不再地壇,地壇在我。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 直擊靈魂的文字,撐不下去的時候可以讀一讀!
5/5我與地壇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生走到盡頭時,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會去往何方? 有人說,死亡是終點;也有人相信,那只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4/5擺渡人
《月亮與六便士》探討現實與理想的抉擇,以高更為靈感,講述一位證券經紀人拋棄一切追尋藝術的瘋狂旅程。引發讀者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是追求安穩的六便士,還是孤獨追逐遙不可及的月亮?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德的經歷,使我們反思如何平衡現實與夢想,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愛與平衡。
4/5月亮與六便士
我已不再地壇,地壇在我。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 直擊靈魂的文字,撐不下去的時候可以讀一讀!
5/5我與地壇
你有沒有想過,當人生走到盡頭時,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會去往何方? 有人說,死亡是終點;也有人相信,那只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4/5擺渡人
《月亮與六便士》探討現實與理想的抉擇,以高更為靈感,講述一位證券經紀人拋棄一切追尋藝術的瘋狂旅程。引發讀者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是追求安穩的六便士,還是孤獨追逐遙不可及的月亮?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德的經歷,使我們反思如何平衡現實與夢想,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愛與平衡。
4/5月亮與六便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文字中蘊含的力量,讓我彷彿被好幾種情緒團團包圍,有一種深沉的內在共鳴,在我體內慢慢發酵。這本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而是讓你看到,那些我們以為的繞路或停滯,其實正好成為我們現在這個自己的關鍵轉折,或許,我們無法為別人決定什麼才是對的,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選擇要怎麼活、活在哪個世界裡…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文字中蘊含的力量,讓我彷彿被好幾種情緒團團包圍,有一種深沉的內在共鳴,在我體內慢慢發酵。這本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你「一切都會好」,而是讓你看到,那些我們以為的繞路或停滯,其實正好成為我們現在這個自己的關鍵轉折,或許,我們無法為別人決定什麼才是對的,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選擇要怎麼活、活在哪個世界裡…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