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它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經歷為靈感,講述了一位普通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Charles Strickland)中年突然拋棄家庭,遠赴塔希提島追尋藝術夢想。
這部小說探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矛盾: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人應該如何抉擇?
六便士,是生活里柴米油鹽的現實,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月亮,是遙不可及的理想,是靈魂深處的渴望。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六便士,很少有人有勇氣抬頭去追那輪月亮。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那個不顧一切向月亮奔去的人。
一場突如其來的叛逃:從平凡到瘋狂
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原本是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一名普通職員,擁有體面的工作、穩定的家庭和社會地位,按照世俗的標準,他已經是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他突然拋下一切,離家出走,甚至不留下一句解釋,只為追尋一個無法解釋的衝動——畫畫。
他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甚至連基本的繪畫技法都不熟悉。但他對繪畫的狂熱幾乎是病態的:他可以忍受貧困、飢餓,甚至被世人誤解,只為追求心中那個不受束縛的藝術世界。
這讓人不禁思考:如果人生的意義在於找到真正的熱愛,那麼斯特里克蘭德是否做對了?
六便士與月亮:世俗現實vs.精神追求
斯特里克蘭德的選擇無疑是極端的,他摒棄了一切六便士,選擇了一輪遙不可及的月亮。
毛姆在書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而是通過不同人物的命運,讓讀者自己思考:
• 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逐“六便士”,他們遵循社會規則,努力工作,維持家庭,渴望金錢帶來的安全感。這些人或許平凡,卻擁有溫暖的家庭和安穩的生活。
• 極少數人會選擇“月亮”,他們甘願捨棄世俗的一切,只為追求純粹的理想。可是,追逐月亮的人往往孤獨,甚至被視為瘋子。
你會選擇哪一種人生?
天才的代價:孤獨與冷漠
小說中並沒有將斯特里克蘭德塑造成完美的藝術家形象,相反,他是一個自私、冷漠,甚至讓人厭惡的男人。他拋棄了深愛他的妻子,完全不顧及朋友的感受,對幫助過他的人也毫無感激之心。
他的才華無可否認,但他的性格卻讓人懷疑。
這讓人聯想到現實世界中的許多天才:他們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甚至在世時並不被認可。斯特里克蘭德在塔希提島的晚年,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最終在孤獨中死去。他的畫在他生前無人問津,直到死後才被世人奉為曠世傑作。
天才注定孤獨?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月亮”?
我們呢?我們願意像他那樣放棄一切去追求夢想嗎?還是,我們更希望在現實和夢想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斯特里克蘭德那樣拋棄一切去追逐理想。現實的安穩固然重要,但適當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或許能讓人生更有意義。
尋找自己的熱愛,並盡可能為之努力。
你可以不拋棄現有的一切,但至少可以在空閒時間拿起畫筆。讓你的“月亮”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夢。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斯特里克蘭德,普通人的人生也有它的價值。幸福的定義是多樣的,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月亮與六便士》並不是一個單純歌頌天才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每個人對人生的不同選擇。有人渴望月亮的光輝,有人珍惜六便士的實在,而每個人的選擇,最終都會塑造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你願意為夢想放棄現實嗎?還是,你更願意在現實中尋找夢想的影子?
夢想和現實並不是對立的,我們可以一邊謀生,一邊尋找靈魂的歸屬。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你沒有六便士,而是你連抬頭看看月亮的勇氣都沒有。
那麼,你的“月亮”是什麼?你願意為了它,邁出一步嗎?
這,或許才是《月亮與六便士》真正想問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