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講過儲蓄、記帳及評估帳務風險外,其實有一樣東西我個人覺得應該列入理財規劃這部分講,卻極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那便是如何評估時間成本這回事。
就像我前三講提及的內容,由於過去因為物價(相較於此時)偏低,消費奢持品也價高不易碰觸,且當時工業化亟需大批勞動人口投入,因此即便薪水很低,也仍處處是機會,肇致當時或過來的人會有「只要願意努力勤勞就可以累積財富」的錯覺。
這一點從我到故宮去作展場時,看到一群年紀跟我爸媽一樣大的同事搶爭加班的現象亦與上述有極度高相關,所以我非常確信我父母絕對是蟋蟀,不是螞蟻。
當然,隨著物價逐年通膨,薪水雖然也有幾度上調,但依舊還是無法抵抗通膨吃掉未來的必然性,又加上某吳和某馬的無薪假和22K政策,更加惡化了就業市場的險惡,同時隨著對岸經濟崛起及金融海嘯等國際因素,以及Z世代和戰後嬰兒潮價值觀本質上的迥異,也因此亦產生「躺平」、「安靜離職」及「超風險槓桿」等奇妙現象,而這後面除了道出對於現行工作環境不滿意的情況外,也透露出時間成本增加所帶的剝奪感或厭惡感。
文行至此,很多人應該會納悶「時間成本增加」是怎麼回事?又該如何解釋?
首先,在了解「時間成本增加」這麼陌生名詞時,我們先要認知一件事,那件事就是「時間該值多少?」;有句老話說:「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對於勞資雙方都是同等重要的定律,試問人的一生能有幾次,相信「一次」和「無可取代」應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同樣的,無論是以「公司企業」和「勞工」方面來說,時間成本也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問題,缺工的公司希望員工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給爭取公司多一點營利,但對比員工而言,多耗在公司的時間相對也易提高員工的機會成本。
比如說員工早一點下班的話,他可以再多兼一份差,或是多上個課程去考證照,或是經營自媒體累積成家立業的基礎等等進行自我投資,倘若公司還願意給加班費或是夜班津貼還好,更可怕的是大多數公家機關是連加班費都給不起,只願意拿來抵休假,倘若以戰後嬰兒潮到X時代出生的人還因為教育體制與生活環境屬於共體時艱等級的,頂多了不起躺平、擺爛,數完饅頭退休就結束了。
但對Y時代、Z時代,甚至是Alpha世代的人們就不這麼想了,金融海嘯及資訊爆炸的影響讓他們不易受長輩影響,姑且不管是否正確評估,只要他覺得他所花的時間和回饋比不成比例的話,要他們願意同甘共苦的蜜月期幾乎不會太長,另外,前述的通膨也是其中一些讓都會區人們更容易轉職蹉跎的原因,根據某數字人力銀行於2024年2月做出調查統計,當時主計室公布2023年總薪資平均為58,545元,年增1.42%,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總薪資反而年減1.04%,衰退幅度11年來最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調查呈現有9成的上班族有年後轉職的意向,其中5成8則採取行動;轉職的原因以42.4%是因為想追求更高的薪資、24.2%則是年終獎金不如預期,還有21.6%是無法調薪,另外,關於轉職後對於新工作最重視的條件除了薪資條件外,工作時間也是他們希望能被資方重視的項目。
由此可知,老闆會算外,員工也不是腦袋空空,然而,以北北基桃通勤圈來說,除了高工時外,通勤對於時間成本提高也有相對幅度的影響,假設以工作地點來看,同樣在台北地區上班,自新北往返及自桃園往返在身心影響上就有顯著性的差異,而很不幸的是,光是雙北地區的租屋成本就遠比通勤的實質成本高,儘管以183元/時的時間成本單位來計算,每日累積下來成本固然可觀,在低薪及通膨情況下,倘若沒有租屋補貼,事實上長期來看目前大多數的台灣公司行號(包含公家機關)的現行狀況均無助於員工留職升遷發展。
正因為如此,補貼和津貼等健保行為更顯得重要,想想為了能讓員工就近上班,公司得供餐並提供宿舍,那反之,我覺得租屋津貼及交通津貼也該是一個良心企業該列入薪資以外的考量,如此一來,對於初入職的菜鳥來說多了點穩定,雖然按照Zack的說法,結婚禮金、育兒津貼以及員工房貸優惠應該才是真正綁住員工的正解(X
但是,從某世代開始,社會責任感算是一種情勒,所以大概前者會比較好用一點。
當然,排除前述因素外,理想的時間成本控制即在工作時間期間及時間外投資自己或增加其他收入,當然比較不負責任又無腦的做法就是上班時間當薪水小偷玩ETF和股票(不良示範),而在下班之後跑外送和加油站打工相較前者更為穩妥,因為無論是ETF和股票本質上是都不算是保本保息的金融商品,若是以「累積財富」為優先者,後者兼職更為務實,當然,如果不想要把自己的累壞,經營自媒體和創業是再上一個檔次的選擇,但現今轉職跟翻書一樣快的背景,我個人更推薦有餘錢餘力時投資自己才是正道,無論是為了轉職、創業還是經營自媒體,都需要的是自身的專業和內涵,這有些是你就業前就習得的能力,但更多是靠著自學和經驗實證取得,所以花錢花時間上課或讀書來投資自己就是一種時間成本的投入,而且是具有發展性的,同理,養成運動習慣讓自己健康也是如此。
總之,做了小結,時間的價值取決於你如何運用,以產生效益來看,除了金融投資及兼職外,對於提升自身能力也是一種不浪費,另外,如果一份工作讓你覺得花了太多時間卻回報感(特別是薪水)特低的話,那麼真心還是建議騎驢找馬,畢竟身心健康是自己最大的資本,當然,我覺得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道德的界線也愈益模糊,人心自然不古,無論是勞方還是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