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每個人的成長痛」—張愛玲的《鹿苑長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想,我會感到遺憾是因為我未於更早些的時期遇見它。


(張愛玲《譯作選二-老人與海・鹿苑長春》)

(張愛玲《譯作選二-老人與海・鹿苑長春》)


一本書飽含了張愛玲所讀見的《老人與海》和《鹿苑長春》,其實仔細思索起來是特別浪漫且割裂的一個出版抉擇。有別於《老人與海》和海明威的蒼涼感,《鹿苑長春》帶著更多的童稚氣,卻也因著這一份親切的幼態,使得故事的尾聲更具悲涼。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我們理所當然地在自身經驗中見證過「成長痛」,卻從未自任何作品中如此清晰地感觸到所謂「成長痛」的具象立面。和臺灣民俗文化中,閩南話的「發角huat-kak」有著不謀而合的隱喻,小鹿,作為一種經典的「長大」角色,不只在語言、電影(如:小鹿斑比)中出現,它也在本書裡,和主角喬弟有著更難以忘懷的映照比對。


(我的讀書標籤)

(我的讀書標籤)


喬弟和父母生活在鄉村,處於一個青春稚嫩的年紀,在他眼中,父親就像是通曉天地的智者,他會為自己的小小叛逆、調皮掩護,為自己熱愛奔走的慾望給予鼓勵和支持,在每一次喬弟分不清季節過境的時候,父親總是能清楚記得所有大自然的規律,他想,有一天他長到父親那個年紀時,他也會和他一樣,記住所有季節的聲音。

作為孩子代表的主角喬弟,有著對於另一個「孩子」的強烈共情。當父親在林中遭遇響尾蛇的攻擊,不得已舉槍殺了母鹿以保自身性命時,喬弟發現了那隻目睹母鹿屍身的幼鹿,他想,那隻小鹿失去了母親該怎麼辦?
在這一刻,喬弟彷彿是一名保護者,他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他人的倚靠,像每一個童年的我們,總是急於想「照顧」一個他者,玩辦家家酒的時候模仿父母,買了嬰兒的玩偶演繹著照顧者的狀態,幫自己心愛的娃娃或寵物命名,為它創建一個愛的天地⋯⋯,回望這些自己的童年記憶,我彷彿看見了內心的「喬弟」,那一個年幼的我們,處在一個「建立愛、感受愛」的「孤單感」裡,喬弟是每一個曾經的我們,他也同樣急於「愛」(去愛、付出愛、創造愛)且需要一個他者倚靠自己的那種情感。而那隻從此孤苦無依的小鹿(喬弟後來採用死去的草翅膀為牠所取的名字:小旗),便是在這樣的孤單感中,填滿喬弟寂寞的存在。


一本書的世界裡,沒有敵也沒有善惡的對立,有的,是隨著一整個四季,喬弟一步步認知「現實」的成長之旅。



當他隨著父親與老獵狗去抓捕熊,喬弟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撕裂與掙扎;當他看著父親射殺母鹿以自保,喬弟第一次意識到憐憫、愛與共情;當他擁有了小鹿作為自己的陪伴時,喬弟知道那就是「愛」的包容和喜悅感;當他直面草翅膀的死去,喬弟第一次明白了死亡的沉默不語;當他叛逆地離家出走時,喬弟第一次見證了老餓神的可怕和猖狂⋯⋯。

喬弟在每一件事情的發生裡,悄悄長大,如同每一個當初的我們,在所有快樂與悲傷中,逐漸成為大人。


而這一切的「成長」,都發痛於小旗長成了一隻頑皮、強壯的週歲鹿。


小旗不再被圍籬圈住,牠活力滿滿、年輕機靈,生理上的成長之外,小旗也終究找到了身為「鹿」野性的本質。牠需要大量的進食,不再滿足於喬弟分食給牠的牛奶,牠無需長時的睡眠,因此牠多了更多探索世界的精神和時間,其實剛開始,喬弟為小旗擔了幾次父母的教訓也不是什麼大事情,小旗長大了,牠有自己的個性,和每一個慢慢長出意識的我們一樣,不再完全遵照大人的指令,這並不是特別嚴重的事,直到小旗的存在危害到家庭生計。

小旗總是在清晨將好不容易有盼頭的作物連根吃光,踩踏在那些耕作的田地上,大幅影響了喬弟一家的收成與三餐。沒有收成就沒有食物,沒有收成就沒有收入,這是任何一個家庭都害怕的事情,小旗作為始作俑者,牠不明白、也無法明白人類的生存狀態,於是臥病在床的父親,終於交給喬弟一把槍,無奈地告訴他:「你必須殺了牠。

他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
有一樣東西結束了,而並沒有新的開始。

小旗死了。
喬弟親手結束的。

為此,喬弟轉身離開了家。
他去嘗試航海、想遠走高飛,渴望帶著恨意與哀傷從此忘記父親、拋開母親,然而在這心碎的叛逆之後,喬弟還是回家了。

他看見父親「裹在那條棉被裡,看上去非常小,縮小了。


於是旅程未竟,卻讓喬弟從最初「辨別不了季節」的心緒,轉而只消一眼便能認知這是「四月春天」的直覺;從「為了一個小水車的轉動興奮不已」,變成他感覺那只是「小孩玩的洋娃娃——」⋯⋯。如此的相襯,在《鹿苑長春》中可說是處處留心的細膩,不只是在喬弟身上,連喬弟的父親都有著這樣循著時間飄零的老化,藉此,讀者也彷彿一同墜入書中當下的同一片空間與時間,看著這一切搬演,又看著這一切落幕。


那天晚上睡前,喬弟知道他父親不會再承擔較重的一部分工作了,
明天,他將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


有一天,童年的我們醒了過來,赫然驚覺這些為我們創造安慰的玩具或遊戲,突然都沒了香氣,那一天,或許就是我們開始蛻變堅強的轉捩點。


他再也不會聽見牠的聲音了。
在某一個地方,在那水潭再過去些,過了那棵玉蘭樹,在常青樹下面,
一個孩子與一隻小鹿並排跑著,永遠逝去了。
(書架一隅)

(書架一隅)


在一棟棟歲月的透明房屋裡,映亮著每一個我們在現實存亡裡的啜泣,一窗窗跌入挫折的悲愁,有失去、有恐懼、有放棄,但更多的還有一次次地振作、一次次地不低頭。


一個孩子親手扼殺了他最心愛的東西,使得他受到強烈刺激,從此堅硬了起來,長大成人了。這不只是喬弟一個人的故事,也不只是某一個鄉村孩子的故事,它是任何一個遭受挫敗的我們、遇上打擊的我們,以及那一個帶著「成長痛」長大的我們。

我想,為什麼我那麼喜歡《鹿苑長春》呢?也許是在於他給了我的人生一個「共鳴」的解答。那些我們回望童年、回望青春,總是感覺懊悔、脆弱又羨慕的心情,是不是正恰恰說明著我們是一邊丟失、一邊前進地長大著?

張愛玲在譯後中寫道:《鹿苑長春》是向上的、帶有勇氣的。
即便帶著悲劇性的情感,我相信,它仍然是能讓每一分受傷的靈魂,重新找到心跳的安慰劑。


從歡快的興奮出走,自劇烈以後的平靜作收,《鹿苑長春》的悲劇是在於他的「無可避免,也不可挽回」,喬弟的父親和他說過一句話:「生命往往說話不算話」,我想,這或許也正是「成長」最痛的地方吧!

那些大人曾經告訴過我們的寓言,「好好讀書就能成功!」「考好大學,就有好工作!」,在如今也成為大人的我們身上真的有驗證了嗎?
生活、收入和快樂,彷彿永遠是需要取捨的天秤兩端,如同喬弟的長大和堅強,是他用小旗的死換來的。


「外邊的世界也沒什麼好,出去也沒什麼可看的,」他說,
「可是我們全都出去吧,我們應當覺得感激,總算還有個世界在那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晚熟青春:
12會員
13內容數
以前總覺得自己的好強就代表著優越的刻印,過度用力去長大的路上慢慢回頭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膽怯與易碎。這些和同齡人相比總是晚熟的故事,就這樣在逐漸失去時間的年紀裡慢慢被自己搜集。
晚熟青春:的其他內容
2023/05/26
「死亡太過壯麗,不容我閉上眼睛。」 生命像是一顆遠道而來的光明,在幾億萬光年之外,轟烈成璀璨的恆星。關於太陽的存在,有時候或許並不總是樂觀的。盲人獨排眾議說起自己見證的太陽是綠色的,並隨時間淌出了黑色的血液。大家當做鬼扯,可時針秒針跑了幾圈以後,太陽也逐漸釋光了暖意與血色,你看!天的確是黑了。...
Thumbnail
2023/05/26
「死亡太過壯麗,不容我閉上眼睛。」 生命像是一顆遠道而來的光明,在幾億萬光年之外,轟烈成璀璨的恆星。關於太陽的存在,有時候或許並不總是樂觀的。盲人獨排眾議說起自己見證的太陽是綠色的,並隨時間淌出了黑色的血液。大家當做鬼扯,可時針秒針跑了幾圈以後,太陽也逐漸釋光了暖意與血色,你看!天的確是黑了。...
Thumbnail
2023/02/11
情至深處奈何緣淺。 他和她用了半生去相遇,卻自此耗盡餘生在錯別。沈世鈞不曉得自己是在哪一刻愛上顧曼楨的,可能是那次她丟了手套、可能是那天她說起家事、也可能是他們第一次遇見彼此。每天中午三個人一起吃飯的默契,就這樣晃晃悠悠地牽起了其中二個人的感情。⋯⋯
Thumbnail
2023/02/11
情至深處奈何緣淺。 他和她用了半生去相遇,卻自此耗盡餘生在錯別。沈世鈞不曉得自己是在哪一刻愛上顧曼楨的,可能是那次她丟了手套、可能是那天她說起家事、也可能是他們第一次遇見彼此。每天中午三個人一起吃飯的默契,就這樣晃晃悠悠地牽起了其中二個人的感情。⋯⋯
Thumbnail
2023/01/15
「老大哥正在看著你!」這是經典反烏托邦小說《1984》中最經典的標語。 故事主軸發生在一九八四年的大洋國內,人人皆活在「老大哥」的監視裡。主角溫斯頓便是在這場浪潮中試圖抵抗英社黨思維的可憐人,在這裡、唯有記憶能作為證據,溫斯頓所待的真相部必須遵照政府指令調整紀錄,因為過去屬於現在,黨就是現在。...
Thumbnail
2023/01/15
「老大哥正在看著你!」這是經典反烏托邦小說《1984》中最經典的標語。 故事主軸發生在一九八四年的大洋國內,人人皆活在「老大哥」的監視裡。主角溫斯頓便是在這場浪潮中試圖抵抗英社黨思維的可憐人,在這裡、唯有記憶能作為證據,溫斯頓所待的真相部必須遵照政府指令調整紀錄,因為過去屬於現在,黨就是現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北京城裡的胡同內的小女娃,隨父母搬家至此。從書中五個故事章節鋪陳,描繪陌生的人事景物,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透過六歲小英子童稚的雙眸,我彷彿跟著她在胡同裡東鑽西繞著,親近認識了左鄰右舍的娘姨叔伯和她的玩伴,一起度過了初來乍到北京的冬天,城南的那些事兒也就擄獲了我的心。 上次閱讀這本兒童繪本版《城南
Thumbnail
北京城裡的胡同內的小女娃,隨父母搬家至此。從書中五個故事章節鋪陳,描繪陌生的人事景物,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透過六歲小英子童稚的雙眸,我彷彿跟著她在胡同裡東鑽西繞著,親近認識了左鄰右舍的娘姨叔伯和她的玩伴,一起度過了初來乍到北京的冬天,城南的那些事兒也就擄獲了我的心。 上次閱讀這本兒童繪本版《城南
Thumbnail
「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開。」     這是鹿橋的「人子」這本書裏的故事,幾十年前看過後,一直忘不了。每當面對新的挑戰時,總會想起這個故事,勉勵自己不要以還沒有準備好來讓自己當作逃避的藉口
Thumbnail
「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開。」     這是鹿橋的「人子」這本書裏的故事,幾十年前看過後,一直忘不了。每當面對新的挑戰時,總會想起這個故事,勉勵自己不要以還沒有準備好來讓自己當作逃避的藉口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那天讀了吳曉樂的「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突然想到書架上的另依本書 ~~少女不畢業(朝井遼/貓頭鷹) 以前讀過的小說, 朝井遼比較有名的作品應該是「聽說桐島退社了」 一樣是青春小說,一樣有淡淡哀愁 . 讀到「少女不畢業」裡面的話 1.重視打招呼與禮儀 2.擁有自己的目標 3
Thumbnail
那天讀了吳曉樂的「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突然想到書架上的另依本書 ~~少女不畢業(朝井遼/貓頭鷹) 以前讀過的小說, 朝井遼比較有名的作品應該是「聽說桐島退社了」 一樣是青春小說,一樣有淡淡哀愁 . 讀到「少女不畢業」裡面的話 1.重視打招呼與禮儀 2.擁有自己的目標 3
Thumbnail
兒時的夢都太大了,大的過不了成長一次次在生命裡產生的裂縫,若要擠身經過,有許多東西就必須留在原地;那曾經可能無比重要,但就是,過不來。
Thumbnail
兒時的夢都太大了,大的過不了成長一次次在生命裡產生的裂縫,若要擠身經過,有許多東西就必須留在原地;那曾經可能無比重要,但就是,過不來。
Thumbnail
《是花季的關係》是華文作家張西今年最新的短篇小說集,裡面寫出了三個年齡相仿女生徐安、陸真、盧品涵,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選擇中各自摸索著自己成長道路與轉變的過程。她們在一次次不同的機遇、人生歷程與感情的探尋中,紛紛綻放成型態各異而同樣繽紛的模樣。
Thumbnail
《是花季的關係》是華文作家張西今年最新的短篇小說集,裡面寫出了三個年齡相仿女生徐安、陸真、盧品涵,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選擇中各自摸索著自己成長道路與轉變的過程。她們在一次次不同的機遇、人生歷程與感情的探尋中,紛紛綻放成型態各異而同樣繽紛的模樣。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女主角情感起伏的文章,充滿了愛與恨的動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她的感情紛亂,以及對愛情的追問。文章內容豐富,情感豐富,是一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文章。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女主角情感起伏的文章,充滿了愛與恨的動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她的感情紛亂,以及對愛情的追問。文章內容豐富,情感豐富,是一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文章。
Thumbnail
初次閱讀張西的文字 我被深深地觸動 此書描摹生活最寫實的樣貌 沒有過多美化的修飾 亦沒有慘絕人寰的浮誇 僅是如實呈現人生的幸福與無奈。彷彿雲淡風輕的敘述 卻微微透露著哀愁及感嘆 來這世界走一遭 誰不是在一片不如意的幽暗森林中 尋一縷歡快的陽光呢?
Thumbnail
初次閱讀張西的文字 我被深深地觸動 此書描摹生活最寫實的樣貌 沒有過多美化的修飾 亦沒有慘絕人寰的浮誇 僅是如實呈現人生的幸福與無奈。彷彿雲淡風輕的敘述 卻微微透露著哀愁及感嘆 來這世界走一遭 誰不是在一片不如意的幽暗森林中 尋一縷歡快的陽光呢?
Thumbnail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浮生千山路」是女主角最愛唱的歌曲之一,也是故事結束後的一個心情寫照。
Thumbnail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浮生千山路」是女主角最愛唱的歌曲之一,也是故事結束後的一個心情寫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