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首先是關於藺草種植地的選擇。藺草的種植僅分布在通苑、大甲地區,外婆說,種植藺草需要較屬於沙質的水田,栽種方式和平時常見的水稻有點類似,種植幼苗就是如同插秧一般調整間隔,將幼株插入水田。在種植的三到四天之後需要進行「查苗補蔸」的工作。查苗補蔸?原來是當種植時的田水過深,或是田地有高低差等容易發生浮苗、栽種不當缺叢、死苗等現象。如果沒有在種植後進行這項工作,很可能會讓農人的成品不佳。因此在短時間內需要進行全面查苗、補苗等工作,必須能及時補苗,確保全苗。聽著外婆清楚的解說,腦袋豁然開朗。好像是要確保一張均勻的長毛毯,我偷偷地想著。
(此處雜草種類資料來自網路上的參考資料)
如同大部分的作物,種植期間最大的威脅就是雜草。(藺草的種植分三期,貫穿全年)根據民間的田野調查,草田的雜草種類很多。禾本科雜草以看麥娘,雙穗雀稗,扁穗雀稗、稗草為主,闊草類雜草有水蓼,空心蓮子草,矮慈菇、鴨舌草、水馬齒、水竹葉、節節菜等等。春季的雜草隨著氣溫的攀升逐漸增加,主要以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類雜草混生。
到了春後初夏更是雜草的旺季。雜草會和藺草爭陽光、水、肥料等,還會另生長空間變的狹隘擁擠,對藺草的生長影響嚴重,所以農民通常選擇以化學除草的方式防止雜草橫生。不過在除草劑的使用上也有講究,有一位曾經在台灣藺草學會工作的小傅學長分享過一則關於誤用除草劑的故事。據說前幾年有位正在替稻田施肥的農夫,看到藺草田有雜草,出於熱心一起灑下除草劑。不料未考慮除草劑的性質,將和雜草同屬沙草科的藺草破壞,導致當年藺草報廢的烏龍事件。可見在去除雜草的同時,除草劑的選擇也需要詳細研究!
(此處資料撰時曾參考網路資料及外婆口述解釋)
藺草的種植分期會影響草的品質、價格等,主要為三期,有春草、秋草和冬草之分。首先第一期的藺草稱為:春草/早草,大約於端午前後收割。早草的質地比較柔軟,大部分都拿來製造單價比較低的東西,也因此草價相對便宜。第二期的秋草(俗稱允仔草),主要在農曆八九月進行收割。這時候種出來的草富含彈性,纖維短、草體硬,品質為三期中最佳。適合用於編織高級的草帽草蓆,也因此價格較為昂貴。第三期的藺草稱為冬仔草(或是慢冬草):於農曆十月收割,也稱為三冬草或慢草。草莖較短也比較細,適合用來編織精緻的小型藝術品或是椅墊。
總結來說,價格和品質以秋草為最佳,其次是春草。藺草的種植期貫穿全年,不同的時期的藺草也各有特性。而通苑地區的藺草因地力關係種植出的草也會有所不同,苑裡的藺草香較肥沃、厚實;通霄的藺草相對乾癟呈褐色。
在1940到1970年代,家中有田地的家庭除了種植農作物和稻穀之外,一定還會分幾分地種植藺草。由此可見藺草在那時可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僅僅是種植就有這麼多繁雜的工序,很多枝微末節需要注意、甚至連不同時期長出的藺草都有不同的特徵和學問。讓我不禁對那些為了藺草下足工夫的農民充滿欽佩之情。也許是為了生計在大太陽下照顧藺草作物,這些農夫成為了曾經藺草編織如此繁榮的重要角色、是小鎮經濟奇蹟的催化劑,也是最渾厚的背景。
經歷了繁雜的種植過程,等待開花結子。藺農對藺草作物的百般付出呵護,想必在收割之時心中感慨萬千。販賣席草的薪水得以有收入支撐家用肯定是充滿喜悅的。藺草的收割都是以人工收割為主,會看到農人全家都來協助收割。收割時最需要考慮的就是天氣狀況,要選擇天氣晴朗、不會下雨的日子,因為藺草在收割之後需要進行曝曬作業,大約需要乾燥一個星期方可完工。豔陽高照的日子,火紅的太陽無情烤照柏油路面、農田,對藺農來說是曝曬的大好時機,不僅加速曝曬時程,還能節省曝曬工資,到了收割季節,常會看見農田旁撲滿綠油油的藺草整齊排列,沐浴烈陽;下雨的潮濕容易讓藺草發霉失去價值,讓農人的辛苦白費。
因此夏日午後的西北雨滴滴都打在農家的心頭,會以最快的速度呼喚全家大小幫忙將藺草搶收。所以天氣對藺草有決定性的影響。藺草在大約十天的曝曬之後會變成金黃色,就可以移動至下個環節,開始對草進行編織前的作業,將會在下篇詳細敘述。(搭配上外婆實作過程的照片及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