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前幾篇文章介紹了關於藺草編織的起源和種植過程等,也提到了我記錄的動機為何。很高興你們能夠撥空閱讀,與我一起分享這份獨屬於小鎮的文化和氣味,珍重感謝。此篇將記錄從曬乾藺草後開始編織的作業步驟及細節等。由我的外婆實操演練,並由我拍攝撰寫紀錄。希望能透過這個方式好好保存這份回憶,也讓更多人看見。如果沒有人注意到的話,文化氣味注定是要一直淡去的。
曬好的藺草必須接受一連串的挑選,首先必須剝除退化的葉鞘。外婆提到,小時候小孩子還不會編織,都要負責幫大人打下手,協助剝除外皮的部分整理好藺草,才可以出去玩。也算是那個時代獨一份的回憶了。
可以從圖片中看到,較老的草皮要先剝除,留下乾淨的堅韌的部分。去除葉鞘之後,需要進行析草作業。何謂析草?就是用針戳入草中(外婆強調要精準地插入草中,先看好要的粗細如何,否則草會在錯誤的地方分岔。)用針拉扯分開草,將較粗的草分成均勻的二或三部分(可視需要改變)。若是草較細則不需要析草。目的是讓草枝變成均勻的粗細方便編織。
可在圖三中看到用針將草分開。析草作業是很重要的部分,確保編織順利,成品均勻。在析草之後,需要用到棒槌把草反覆槌打使質地變軟。編織時較不會傷害手、也比較好進行凹折。捶打過的藺草通常已經比剛開始好許多,但為求更加柔軟,必須經過「揉草」:主要目的是平均藺草的顏色。將藺草夾在雙腿之間,用雙手用力搓的同時噴灑水份,讓藺草成為最終柔軟不傷手的狀態。
「如何判斷草已經夠軟了?」外婆說,將整捆草拿起來甩動掂量,若是草能夠柔軟的彎曲,上下搖晃就表示差不多;若是仍然堅硬伸直,就需要再度槌打。
經過處理後的藺草已經是很好的編織材料。訪問外婆,她說兒時家裡總是和姊妹一同編織大張的草蓆,偶爾也會編織草帽杯墊等。藺草手法有很多,包括十字、人字型等等,也會在編織同一件用品時視需要交錯使用,網花更是多樣,在縷空與填實之間,編織出銅錢花紋、羽狀花紋,甚至能做出花、鳥的不規則圖案,這些圖樣早已印在外婆的腦海裡。在家中,隨處能見外婆巧手編織的作品。小至小鹿的吊飾、安全帽內墊,大到草蓆等應有盡有。儘管如今外婆已不再需要為了家計憂愁勤奮,也鮮少拿藺草作品去販賣,她仍然會在空閒時待在客廳一枝草一枝草的揀,嫻熟的交疊、轉彎、壓平。
此篇主要著重於編織前的作業,開始編織的相片紀錄將於下一篇公開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