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禁欲,而是充分的活在感官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大可: 小愛,很多宗教都提倡禁慾,認為感官的享受會導致人的墮落。 我不確定是否真的應該這樣做。

小愛: 這個問題確實是很多人的困惑。 在我看來,修行不是要逃離生活,而是要更深入地體驗它。 感官是我們感知世界的大門,是進入內在神聖的窗戶。 修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凈化我們的感官,使它們變得更加敏銳,這樣我們就能更加深刻地體驗到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大可: 具體該怎麼做呢?

小愛: 首先,你需要認識到感官本身並沒有錯,關鍵是你如何使用它們。 它們是體驗生命的基本工具。 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你與世界的連接點。 它們是讓你能夠感受到周圍一切美好的窗戶。 我們所說的“神”“佛”“道”,並不是某種超自然的存在,而是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 真正的修行要我們在每一個感官裡遇見神,你觸碰的任何東西都是神聖的。


大可: 有時我感覺我的感官好像越來越遲鈍,對啥都沒有興趣。

小愛: 我們的感官可能已經被生活中的種種事物鈍化了,就像一面鏡子上積滿了塵埃。 我們需要清除這些塵埃,讓感官重新變得敏銳。 比如,當你吃飯時,只專注於食物的味道和質地,感受每一口帶來的滋味。 觸摸事物時,用心感受它們的質感,無論是他人的手、一棵樹的樹皮,還是河裡的水。


大可: 您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個當下?

小愛: 正是如此。 孩子天生就知道如何全情投入,當他全神貫注地看著一樣東西時,彷彿整個世界都不存在了; 當他玩自己的玩具時,那份投入讓人覺得玩具就是他的整個宇宙; 當他吃東西時,他完全沉浸在那種味道之中,就像整個生命都凝聚在舌尖上,他帶著無比的能量和喜悅; 看看在草地上追蝴蝶的孩子,他如此沉浸於追逐之中,即便是神在他面前出現,他也未必會分心; 當感官活起來時,一切變得珍貴而清晰,他們以一種最純真、最直接的方式體驗著這個世界。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失去了這種能力。


大可: 我有些明白了,可是如果我全然地活在感官里,會不會迷失自我,陷入慾望的泥潭?

小愛: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慮。 但感官體驗本身並不會導致迷失自我。 迷失自我的原因通常是由於對感官體驗產生了過度的依戀和執著。 當我們能夠在體驗感官時保持覺察,就可以避免這種陷阱。


大可: 也就是說,即使充分體驗感官,也可以保持內在的平衡?

小愛: 正是如此。 關鍵在於如何體驗。當你全然地活在感官裡時,你是以一種開放和接納的心態去體驗,而不是試圖抓住或逃避任何特定的感受。 這種體驗是基於覺察而非依戀。


大可: 但有時候很難區分什麼是覺察,什麼是依戀。

小愛: 覺察就像觀察一朵花。 你不需要去改變它,也不需要評判它,只需要靜靜地看它生長、開放和凋謝。 同樣地,當慾望出現時,你可以觀察它而不去追逐它。 這種觀察會帶來洞察力,説明你理解慾望的根源。


大可: 這聽起來好像需要很大的自制力。

小愛: 實際上,這不是自制力的問題,而是意識到我們與慾望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不再被慾望所控制時,我們就可以自由地選擇如何行動,而不是被迫做出反應。 這就是充分活在感官里的意義所在——不是盲目地追隨慾望,而是有意識地體驗生活。


大可: 那麼,如果我發現自己開始產生依戀或慾望怎麼辦?

小愛: 這是很正常的。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不要責備自己,也不要強迫自己停止這種感覺。 相反,以一種溫和而好奇的態度去觀察它。 問自己:「我現在在做什麼? “”我在哪裡?”“我正經歷什麼?”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在體驗中保持清晰,並逐漸學會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與感官互動。


大可: 所以,修行實際上是關於如何更加清醒地活在當下,而不是逃避或沉迷於感官體驗?

小愛: 沒錯。 修行是關於停止無意識的舊模式,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和世界,更鮮活的活在當下。 通過覺察,你就會發現真正的自由,你可以體驗到生命的豐富性,同時保持內心的平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 Steven
10會員
24內容數
鴻. Steven的其他內容
2024/08/06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2024/08/06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2024/08/04
走出房間,不僅僅是物理行為,更是走出自我中心視角,與宇宙能量連接的開始。
Thumbnail
2024/08/04
走出房間,不僅僅是物理行為,更是走出自我中心視角,與宇宙能量連接的開始。
Thumbnail
2024/08/02
當我們沉浸在負面情緒中時,我們的思維模式就被局限了。 試著觀察你的想法,而不是認同它們。
Thumbnail
2024/08/02
當我們沉浸在負面情緒中時,我們的思維模式就被局限了。 試著觀察你的想法,而不是認同它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你全然地活在感官裡時,你是以一種開放和接納的心態去體驗,而不是試圖抓住或逃避任何特定的感受。
Thumbnail
當你全然地活在感官裡時,你是以一種開放和接納的心態去體驗,而不是試圖抓住或逃避任何特定的感受。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