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Moomin Valley} by Tove Jansson
一份好的地圖,是值得牆上特別留個空位貼上的,因為它或多或少參與了你的生活,增添了些溫度。
今年初看了 Tove Jansson 的姆明系列小說的後三本 (先前的幾本我借不到。。),也開始追 youtube 上嚕嚕米的動畫,先前先後陪我度過了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房間的冷氣與除溼機時開時關,牆上貼滿的地圖隨著風扇的氣流搖擺。若說到一面牆如何裝飾,我會希望它夠我所有收集的地圖貼滿,不管是城市免費的觀光地圖、骨董店角落搜到的一米五見方的大比例尺地圖、網路蒐集印製下的地圖,還是書上附錄的手稿,只要對上頭的世界有著這麼一點懷念或憧憬,對我來說都值得是一幅幅的畫,特別留個位置裱框。
是有幾項描述我覺得可以這麼形容貼在牆上的地圖:
跟電梯裡的鏡子效果類似,地圖上縱橫的網絡與深淺的起伏讓人想一頭栽進去遊蕩,拿起手機地圖看看那地方現在長什麼樣子。但若你去過那邊,或許根本不需要電子地圖,因為你清楚記得當時的那個地方,湖邊那塊大石上的陽光、山脊上那條小徑的濕滑、城市中與你並肩坐著陌生人看風景的那張椅子上,心情是什麼樣,那時氣溫微涼,頭髮被微風與霧氣往後刷,被話語逗得閉不起嘴巴。也許是自作多情,但對大部分居住在地狹人稠城市的我們,地圖所創造的空間幾乎就和電影一樣,是我們想像投射的釋放。
若友人來家裡作客,我會很興奮地跟他們介紹牆上的地圖集,我去過哪裡的深山和谷地,跟我想要去那裡的森林。我有隻螢光筆,時不時會豪不吝嗇地在地圖上標記點、連成線。點上的地方提供了我資料調查、照片回想的索引,我將它們做成一首首的流浪的詩,像條河流般源源不絕;那一條條交錯的線則會在晚上熄燈時,在我的左右前後上方形成專屬我的宇宙星座群,我是那顆太陽,提供能量準備往宇宙深處出發。
最後我想分享姆明谷的地圖。若仔細比較動畫與地圖,很明顯能發現一些兩者的不同,像是姆明家的樓梯在動畫中是在廚房客廳的右邊(真的!)、阿金 (Snufkin) 動畫中通常是在橋的另一邊搭帳篷、姆明爸爸和媽媽睡同一間房間等等。但這完全不影響我對姆明世界的喜愛,尤其是看著書中清新的文字、章節中單純卻有智慧的角色被置放在地圖上行走時,這樣的一份立體的地圖怎能不受閱讀者喜愛?船屋是每次冒險時的起點,也是冬天海面上唯一溫暖的地方;整座山谷在一場暴雨後一片汪洋,一座劇場隨處漂流,最後卡在一群樹間;不時拜訪的人從地圖四方前來,姆明的家總是他們第一個認識的地方。每翻一頁,就會再翻回第一頁看看地圖,看看他們到了什麼地方,是地圖內的某棵樹下,還是地圖外的某座島上。最後索性將地圖從電腦上放大印下,直接貼在牆上,只要稍微抬頭,就能知道現在我和他們在哪。
另外,我特別喜歡這種手繪質感的地圖,與現在流行的資料分析製成的地圖並列。曾經讀過一本大書 <Mind the Map - Illustrated Maps and Cartography> ,裡頭蒐集了各式各樣風格的地圖,從國家地理精確的世界主題地圖,到巴黎的咖啡店地圖,我發現我特別喜愛那種將隨興建立於準確觀察上所呈現的地圖,乍看下地圖與真實相差甚遠,但真正熟悉那地方的人卻能了解它,看著它走到自己想去的那個地方。書本也是如此,當你對哈比人系列滾瓜爛熟後,你能有自信地陪伴比爾博·巴金斯走過托爾金創造的中古世界歸還魔戒嗎?現在當我感到一絲燥熱時,總會走進姆明谷陰涼的森林中待好一陣子,不用別人擔心,我有自信能夠在天黑之前回到家,姆明一家人會留些晚飯給我的。
最近有一個想法,是將每天谷哥地圖上,我的移動軌跡印下,小小張貼在牆上,一年之後看看會是什麼模樣。這是藝術家般莫名其妙的想法,但若每天都是值得紀念地當下,理應來說就應該貼滿一面面有溫度的牆。
追蹤River on Baltic Sea,閱讀更多詩、散文、地圖,及中英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