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客來看了幾頁圖就把這本《上屋頂,曬月光》丟到購物車了,這圖像完完全全的抓住我,深深覺得這是我近期的摯愛。
全書超過56頁的篇幅,不到一百個字,圖像和這些少少的文字,在我心裡卻像是上映了一部電影,那就來聊聊這本在我心裡像電影一般的書。
封面是隻若有所思的鳥兒,斜倚在建築物上。如果拔下書衣,整張攤開,會發現這鳥兒斜倚在屋頂上,遠方還有好幾隻鳥兒,可能在對話、嬉戲⋯⋯這群鳥兒彼此間的距離近得多,這樣的景象放大了主角的孤單和疏離感,彷彿他是不屬於哪個群體的,甚至他可能不想屬於哪個群體。那粉彩、炭筆、色鉛筆⋯⋯這些媒材堆疊出的畫面,有種如夢似幻的感覺,似乎只能遠觀,不易辨別出什麼。
書衣下是墨綠色的封面,如素描般的黑色線條勾勒出在屋頂上的鳥兒,他垂下頭的樣子依舊看來若有所思,卻多了一點失落和無奈。封面上的黑色線條比書衣上的圖像更顯俐落,卻也讓人覺得更貼近現實,多了許多真實感。
扉頁看起來像是月光下的森林一般,有幾處反射月光,有幾處陰暗面。炭筆(還是鉛筆?)的筆觸繪製出樹幹粗糙的紋理,勾勒出細細的枝幹⋯⋯時而透白、時而淺灰、時而炭黑⋯⋯不同深淺的白、灰和黑交錯出的森林,是真實還是夢境呢?(比較可惜以及好奇的是,扉頁為什麼不是一大片森林呢?)
花了這麼大篇幅寫書衣、封面和扉頁,接下來我們進到正式內容。最前面的兩頁:
你可以讓心遠遊他方。
也可以動身前往遠方。
這兩句話很明白的點出了「心」和「身體」都可以守在原地,也可以去到遠方,人的身體有時候不一定是自由的,但「心」卻多數時候是自由的,可以固守原處,也可以遨遊遠方。收起翅膀的鳥兒,心或許在遠方;展開雙翅的鳥兒,心或許還在原處。
這頁的鳥兒進到室內,和女孩對望著,鳥兒陪在女孩身邊,秋天、冬天⋯⋯即使鳥群遠離了,鳥兒依舊留下⋯⋯
你看見鳥兒身上顏色的變化了嗎?隨著雨滴、隨著大地的作物、隨著身邊的人們、隨著女孩兒變化⋯⋯最後鳥兒的顏色是什麼呢?
這一頁:
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你添上了色彩。
這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鳥兒自此以後有了色彩,那麼之前鳥兒的顏色呢?都是隨著他身邊的事物而變化的。我想起了一句話:「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原本一身潔白羽翼的鳥兒,在某一天就添上了色彩,就像長大其實只是一瞬間的事,卻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陪伴在女孩身邊的鳥兒,就像是一張白紙,隨著歲月更迭、悲歡喜樂、白紙上有了痕跡、顏色⋯⋯然而,這張白紙會成為一張怎樣的紙,一首詩?一個故事?又或是一首歌?這一切端看鳥兒的「心」。
故事仍未完結,換上彩色雨衣的鳥兒接下來會有什麼選擇呢?
留在女孩身邊?離開女孩?
故事還有很長的篇幅,就像人生,即使在那一瞬間,你明確的知道自己長大了,卻也還有好長的路要走,未來的路該怎麼選擇呢?把後面的故事留給看書的人去揭曉答案,就像人生的答案,只有自己能夠選擇。
很喜歡這本書最後的兩句話:
當下即是遠方,孤獨卻不孤單。
我們與人事物的距離,取決於我們的「心」,也就是所謂的「境隨心轉」。
孤獨或孤單都是選擇,我們可能在喧囂的下班車廂裡落寞、疏離或感到無力,卻也可以在萬籟俱寂的時刻裡,有著平靜、自在且無所求。
這隻鳥兒接下來的故事是什麼?我們接下來的人生篇章又是什麼?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可以思考的部分,如果只看文,短短不到一百字的文,卻讓我反覆咀嚼,讀字面上的意思,思考字裡頭的意義;如果只看圖,鳥兒固然是主角,而在鳥兒周遭的景色變換卻也值得深思;文圖一起欣賞,又有不一樣的體悟,成長、家庭、歸屬感、孤獨⋯⋯是本很值得反覆閱讀思考的書。
分享這本書給正在長大的我們。
《上屋頂,曬月光》
文|強亞諾.羅森(JonArno Lawson)
圖|娜希德.卡茲米(Nahid Kazemi)
譯|海狗房東
出版|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