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學生領略複利的魔力
,老師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方案:這有兩個方案,這兩個方案你只能選擇一個,選擇後便不能改變注意。因此,選之前,你有時間可以考慮。第一個
,我每天給你一千元,連給三十天,你拿到後,隨時都可以花用。第二個
,我第一天給你一美分,第二天的給你二美分,第三天給你四美分,每天給你的錢,是前一天的兩倍,這樣一樣持續三十天,但你必須等到三十天結束後才能用這筆錢。年輕人想到連續一個月,每天都有一千美元可以花用就很心動,他可不想一個月後,口袋裡只有一堆零錢可用。因此,他的選擇跟大多數人一樣,選了第一個方案。
然,一個月後,年輕人總共可以得到三萬美元。
而,如果...是選擇了第二個,複利的魔力,將會使總數達到五百三十六萬八千七百零九點一二美元。
這個故事你一定聽過,而且網路上還有一系列的小方格來幫助你達成目標。
例如:五十二週的儲蓄法。
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都傾向於第一個選擇,所以我們選擇了固定的工作,因為它可以為我們帶來穩定的薪水。
可是...這筆薪水卻隨著很多的變化,越來越微不足道。
小時候學數學的時候,總以為生活上只要有計算機,現在有的是手機,我們用到的..也不過就是加減乘除罷了。
數學學得好,事情也就看得更透徹了。
現在人不耐看文字,看數字,當一堆湧上來時,就頭暈腦脹,想呼呼大睡。
如果這個故事還不能警醒你體悟一些事,那沒錢,窮,也不覺得奇怪了。
阿姨那一輩的人,就是很會將每一筆小小的錢,存到變成大錢,然後再存到農會定存起來,變成更大的錢。
他們那一輩的人,沒讀什麼書,就是個直直的腦筋,存,就對了。
直到有一年他要我幫他查帳,說他的錢不見了(其實沒有不見,只是定存的交接點時間他看不懂罷了,以為錢不見了),他存了一輩子,金額不多,但阿姨說話滿滿是底氣,因為她有錢。
有錢的,說話就大聲。
以前的社會裡,有著很多像阿姨一樣的人,因為都是勞力賺錢,所以更是小心翼翼地保存好錢。
一個助聽器10幾萬,阿姨不用去領錢,從枕頭下拿了錢去買,我深深懷疑他是否被騙?
有錢花的人,也是蠻任性的。
阿姨們不懂什麼是複利,只知道有個放錢的地方,叫做銀行。
現在會把錢放在銀行的人,應該...很少,多是股市(哈哈)。
以後,應該更沒有什麼錢在銀行了,有錢的,依舊是有錢花不完。等待下個月發薪水的,依舊是月底光溜溜。
那..世上有沒有傻瓜也能懂的存錢法呢?
有啊,還是那句古老無聊極了的老話-量入為出,養成儲蓄的習慣。
存到一個你忘記的帳戶,有多忘記?就是在缺錢的時候,還想不起它的存在,那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