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6|你的第二大腦是否只是無用的數據堆?

D026|你的第二大腦是否只是無用的數據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是我在吳伯凡老師的認知方法論課程[1]中遇到,


引發我對Obsidian筆記庫與第二大腦的思考。


你是否聽過第二大腦這個說法呢?


現在的Mackbook,iPad,iPhone很方便,


你可以“紀錄”任何你想紀錄的事情,


而且本地的 Memory 不夠,還有雲端儲存,雲端硬碟,


文字可以發到社群平台,


影片可以發到影音平台,


錄音可以發到音訊平台。


基本上有了這些資訊科技,


你的第二大腦,幾乎擁有無限的Memory,


想怎麼“紀錄”就怎麼紀錄。


然而,你的這些Memory是不是能Recall?


隨著你能放入第二大腦的東西愈來愈多,


如果你無法有效調動,


在需要的時候隨時能查到,


那麼他們就只是一大堆數據,


而無法成為能幫助你解決問題的資訊。


所以,當你將一個內容放入你的第二大腦,


成為第二大腦的Memory時,


你同時要思考未來要如何 Recall。


「我該怎麼想起這個東西?」


這也是我在設計我的Obsidian知識工作流時,


總是在問我自己的基礎問題。


Reference

[1] 吳伯凡-認知方法論-加工与搜索4|快速提高认知效率的两大系统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2m845Ln7q69yKOZ4wXrkebvGDYjglp&source=search)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9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