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網絡閱讀社團,部份書友很喜歡美籍漢學家史景遷的著作,不時推薦其新、舊作品。對我來說,沒看過的書都是新書,樂見書友介紹沒讀過的書。某次我忍不住搭腔,提及史景遷夫人金安平女士,亦有著作《合肥四姊妹》,值得一讀。
金安平、史景遷同為傅漢思、張充和的學生,金安平對張充和的博學和談吐充滿好奇,日後陸續見過她的三位姊姊,並閱讀許多張家提供的私人文件,如日記、信件等等,經由多年努力,才完成《合肥四姊妹》這本書。
張家四姊妹各有一個保母之外,並沒有一堆僕傭侍候。絕非大觀園林黛玉那樣的金尊玉貴、嬌生慣養,以現代眼光看來還算平實,讓後人一窺民國初年富商的日常生活。現代人或許不熟悉張家事蹟,但張家千金的確是民國時期的名媛,而張家千金選擇的婚姻對象,恐怕引發當時部份社會人士非議。大小姐張元和嫁給退休的崑曲知名演員顧傳玠,戲曲演員在當時地位不高,竟與名門閨秀結為連理。而三小姐張兆和與大學老師沈從文結婚,四小姐張充和則嫁給外國人,都是不尋常的狀況。倒是二小姐張允和,其夫婿語言學者周有光,社會觀感相對「正常」。
《合肥四姊妹》的小妹張充和是知名書法家,熱愛崑曲,後半生在美國的大學教導書法、崑曲。婚姻順遂又終身沉浸在自己的喜好,堪稱幸福。
多年前台灣文學紀錄片《他在島嶼寫作—鄭愁予》,片後花絮收錄一小段張充和的訪談。鄭愁予的老師傅漢思當時已逝,傅漢思即張充和夫婿。傅是美籍德裔猶太人,知名漢學家,傅漢思之名為張充和所改的。不過張充和沒多談鄭愁予,倒是聊到墨條等文房四寶,老太太精神就來了。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是張充和著名的對聯,曾書寫多幅。她的書法師從沈尹默,畢生感念師恩。
詩人卞之琳曾苦戀張充和多年,熟識者皆知。張充和對待卞之琳一如普通朋友,既不親近亦未見疏遠。有人質疑張充和,為何不跟卞說清楚。張說:「他沒開口請客,我怎麼能說不來?」或許卞之琳明知張充和「不來」,以致始終沒直言「請客」。卞之琳直到四十五歲才結婚,但終生與張家人交好。
卞之琳的名詩《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盛傳便是卞抒發自己苦戀的心情。
沈從文與張家手足感情很好,張充和始終稱呼沈為二哥。沈從文愛吃冰淇淋,便是在美國張充和家首次嚐到。有一次飯後,張充和沒準備冰淇淋,沈從文忸怩半餉,終於鼓勵勇氣要了冰淇淋,可見冰淇淋對沈從文的誘惑。沈從文過世後,張充和從美國寄來輓聯:「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人 赤子其人。」後來刻在沈從文墓碑後面,正面則是沈從文的書法集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為遺孀張兆和的安排。
知名古琴家查阜西與張充和情誼深厚,對日抗戰時,同好在重慶組織曲會,酬唱崑曲、古琴等。查、張互相學習對方專長。依據張充和說法,查的崑曲和她的古琴,學習成果差不多,張充和只學會一曲入門的古琴曲《良宵引》。查阜西曾赴美巡迴演奏古琴,當年轟動一時,回程因行李太多,將宋琴「寒泉」留置美國友人處。後來傅漢思、張充和結婚,準備赴美,查阜西將「寒泉」相贈,作為結婚禮物。幾年前「寒泉」出現在拍賣場上,家人表示,那張琴假使很久沒人彈,琴音可能會啞掉,當然彈久了還是可以恢復的。
儘管喜愛崑曲,但張充和在美想唱崑曲,不易湊足人手。只好用陳皮梅鼓勵女兒學崑曲,後來女兒小小年紀也跟著登台唱崑曲。
章士釗曾將張充和譽為東漢才女蔡文姬,張充和本來不太高興。多年後她自嘲,我果然嫁給了胡人。
2015年,張充和嵩壽101歲在美國過世。張充和長住美國,加上昔日親友故舊,多半凋零,自然少有文章追憶她的音容笑貌。民國才女最後的風華,終於還是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