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的聖誕節假日,在美國普林斯頓的中餐館「茶園餐廳」,杜致禮不期而遇她在西南聯大附中唸高中時的數學老師楊振寧。楊振寧曾於一九四四年在西南聯大附中擔任數學教職一年,翌年夏天即離開昆明,負笈美國芝加哥大學。此時的楊振寧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作博士後研究。
杜致禮祖籍陝西米脂縣,母親曹秀清曾就讀榆林女子師范學校,一九二三年八月與小兩歲的杜聿明結婚,翌年,杜聿明考入位於廣州黃埔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曹秀清則加入共產黨,為米脂縣第一個女共產黨黨員。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變,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曹秀清於「清黨」後失去黨籍,適長女杜致禮當年出生,此後曹秀清隨夫南征北討,生兒育女照顧婆母。

1940年,第五軍駐廣西全縣,軍長杜聿明手牽雙胞兒子。中央社記者陳西玲攝

1940年,女童軍為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之女杜致禮,手拿蘇俄軍援第五軍T-26戰車之模型。中央社記者陳西玲攝
然蔣中正尤喜聽話者,唯一一支裝備最精銳的部隊葬送在杜聿明手中,仍獲重用,蔣宋美齡隨夫禮遇受重用將領之家屬,故杜致禮也受蔣宋美齡關照。
一九四四年,杜聿明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杜致禮入昆明西南聯大附中;一九四六年杜致禮入北平輔仁大學外文系,時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擬赴美療養,向蔣中正提出女兒杜致禮同行,蔣准,特撥旅費醫藥費及護照簽證支出八千美元。但東北戰局吃緊,杜聿明未能成行,杜致禮遂由蔣宋美齡安排,隻身赴美,入讀蔣宋美齡的母校,美國私立女校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攻讀英國文學,昂貴學費亦由國府撥給。

1947年7月,杜聿明擬赴美療養,欲帶杜致禮同行,蔣中正核准。
國軍節節敗退,一九四八年下半年起,各將領家屬含遺孀陸續接獲國府命令,先行撤往臺灣,杜妻曹秀清偕婆母及五個子女暫居上海,長女杜致禮仍在美國唸書。一九四九年元月十日,時任徐州剿匪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於河南被共軍所俘,然而是日中央日報報導「杜兵團苦戰突圍,殲匪五萬餘人」「浦蚌列車暢通無阻,杜聿明部殲匪極眾」。後國府乃認杜聿明於徐蚌會戰陣亡,曹秀清以遺孀身分舉家遷來臺灣,落戶景美鎮一獨門大院。

1949年1月10日中央日報

1949年1月12日中央日報
杜致禮完成衛斯理安學院學業後,又入紐約公立聖文森山學院(College of Mount Saint Vincent)繼續研讀,大弟杜致仁也來美國普林斯頓唸高中,故杜致禮來普林斯頓探視,意外與老師重逢。一九五零年初,因杜致禮在紐約唸書,距離普林斯頓車程不到一個小時,楊振寧決定留在普林斯頓,與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簽訂五年聘書,半年後的八月,兩人在普林斯頓神學院教堂舉行婚禮。

1950年12月,國府特撥杜致禮、杜致仁在美學費二千美元,由駐美使館辦理。
聖文森山學院的學業完成後,杜致禮進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中文教師。一九五二年九月,杜致禮攜長子楊光諾來台探視母親及弟妹,居逾年餘,曾於花蓮某中學講授了一學期英文課。
其間,因中共宣傳,國府始知杜聿明在大陸受戰犯管理,乃認杜為投共,取消其烈士身分,曹秀清不可再享烈士遺孀之待遇,停止其子女學費特撥,對杜家態度逆轉。曹秀清只得出來工作,於臺北菸酒公賣局製品廠負責內部收發;杜致仁唸哈佛大學,學費昂貴,於是半工半讀,一九五六年曾上書國府,希協其向臺灣銀行借貸三千美元以完成最後一年學業,蔣中正只核准借貸一千美元分兩期支付,杜致仁收到五百美元支票後,於長姊杜致禮家中服安眠藥自殺身亡。
同年,杜聿明在大陸獲戰犯管理處「允准」,將自己的狀況寫信告知在美國的杜致禮,杜致禮收悉後即寫信給母親,因當時臺灣戒嚴,信件須經郵局政工人員檢查有無反動或涉匪言論,故杜致禮只在信中向母親隱謂「您的老朋友非常關心您」,而母親曹秀清心領神會。
爭奪諾貝爾獎得主的統戰
一九五七年,杜聿明之母在臺去世,曹秀清料理婆母後事;十月末,女婿楊振寧與同事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杜聿明按照周恩來指示,寫了一封賀信:「親愛的寧婿: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民族的,希望你注意政治。此致敬禮 杜聿明即草」。
杜致禮陪同楊振寧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周恩來派出張文裕前往瑞典,將杜聿明之賀信轉交楊振寧;安排楊父楊武之赴日內瓦與楊振寧會面,楊武之當面告誡楊振寧與李政道:「即使因為種種原因,目前不能回到大陸,但也絕對不能去臺灣。當前的形勢是大陸會一天天強盛起來,臺灣會慢慢萎縮下去,這就是當今潮流。」
楊振寧曾憶及此次父親與他的初次重聚:「父親給致禮和我介紹了新中國的許多新事物。他對毛主席萬分敬佩……」
翌年四月,李政道與楊振寧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二屆數理科學組院士,蔣中正夫婦召見曹秀清,希冀她說服楊振寧來臺工作,以助「反攻大陸」,曹秀清即表態願赴美勸說女婿,始獲准於不准持有私人護照的戒嚴時期,得以辦理護照及簽證,遺下四個子女獨自離臺赴美,此後長居長女杜致禮家中,不願返臺,並與丈夫取得聯絡。
一九五九年九月,夫妻已別十年,乖乖「認罪」的杜聿明獲大陸「首批特赦」,再致信在美曹秀清,叫她返回中國大陸生活。
一九六零年,楊振寧父母赴日內瓦與楊振寧相見,此時中國正處「大躍進」、「大煉鋼」時期,餓死無數人。與乖乖聽從中共指令的岳父杜聿明不同,楊母羅孟華一心為兒子前途著想,不顧此行身負統戰任務,向兒子如實講出中國當時狀況,楊父亦難以啟齒勸子返國。
一九六二年,楊振寧父母再次赴日內瓦與子見面,此時的中國連糧食、日用品皆短缺,楊母索性叫兒子不要返國,「回來不但得不到諾貝爾獎,而且還會受到衝擊。」
三次見面,統戰都失敗,楊武之寫信給周恩來,大致意思是說,「只能勸服楊振寧不去臺灣,返回大陸一事時機尚未成熟。」
當時的楊振寧已心知肚明,父母能獲准離開閉關鎖國的中國來見他,必身負統戰任務,勸他返回中國大陸,「父親三次來日內瓦……這當然是統戰部或明或暗的建議……可他又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有此願望,另一方面他又覺得我應該留在美國,力求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
一九六三年五月,曹秀清離美抵達北京,與杜聿明團聚,與國府分道揚鑣。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楊振寧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入籍美國,理由是「因為學術和工作的關係,要去各個地方旅行,拿中華民國護照旅行非常不方便」。
一九七一年三月,中國大陸正處殘酷血腥的文化大革命之中,美國卻與中共關係解凍,開始疏離臺灣。楊振寧於七月抵達暌違二十六年的中國大陸探視重病中的父親及岳父母,並提出要見「毛主席」及昔日最要好的同學、時為中共原子彈科學家鄧稼先。
毛澤東滿足了他的願望,在周恩來的陪同下,毛楊二人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交談。對於在一九五零年代至一九七零年代,發動三反五反大鎮壓、大躍進、大煉鋼、文化大革命,致百姓死亡無數的毛澤東,楊振寧不吝讚美:「我非常佩服毛澤東,他是了不起的天才,而且是種種天才。」
鄧稼先當時身陷中共位於青海的核武器研製基地的文革武鬥中,性命難保,楊振寧提出想見他的此舉,等於將鄧稼先及其他還未被打死的科學家從基地內解救出來。
此後,楊振寧多次至中國大陸講學,為政治運動中遭到嚴重破壞的物理學界帶去國際物理研究的前沿知識。文革結束後,他陸續在中國大陸推動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室,創辦了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於此,黃埔一期天子門生杜聿明,在中共的統戰佈局下夫妻團聚,女婿楊振寧助中共培育應用物理學人才。蔣家寄望物理學家來臺助「反攻大陸」則徹底落了空。

1986年7月31日,蔣經國(右二)接見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右一)及應邀來臺訪問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振寧夫婦(左二、一)。
一九八一年五月,杜聿明病逝,曹秀清發電報致蔣經國,請求允許在臺子女回中國大陸參加追悼會,未果。一九八二年六月,曹秀清赴香港,與分別了二十餘載之在臺兒女見面後,仍返回大陸。
二零零三年起,楊振寧開始長居北京清華大學,二零一五年放棄美國國籍,歸化中華人民共和國。
---------------
資料來源:
楊振寧:〈父親和我〉
楊振漢:〈家.家教.教育〉
相關閱讀:👉《李政道母親:從「匪諜嫌疑」到「宏揚母教」》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