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上禮拜8/16(五),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讓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這個活動是【心想事成許願單】。也許網友們有一些問題,不知道找誰問,那我可以依據他的需求、疑問,來寫文章回應,或是提供一些方向。
因為我的諮商專業,讓我能夠更了解來訪者的需求,結合自身身心靈的背景、各式各樣的學習經驗,也許沒辦法完成願望,但可能讓你對你的願望更多一個層次的理解與看見。
活動表單連結傳送門:https://forms.gle/XpctwA8Z1KB5LXQVA
8/16寫完,後來就去忙了,沒想到淇隔天竟然就收到許願單了!寫完竟然就8/28了!QQ
關於這則許願的內容,在我之前規劃這個企劃的許願單要不要公開時,猶豫了一段時間,原本是公開,想了想,為了維護投稿者的隱私與詢問的安全感,改為同意後公開,結果表單題目沒有修改到,所以第一則許願,沒有蒐集到email,無法私下回應或確認意願,只能寫文章公開回覆。
考量了一下,第一則投稿只透露暱稱,其他內容由我隱藏可能辨認出個人資料的內容經由改寫後呈現。
暱稱:伊娃
主題:如何找到或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
敘述:生活還OK,工作也不錯,隨著年紀增長,有存款,但是好像除了追求所謂外在條件的物質以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親愛的伊娃您好:
很高興在完成表單後,隔天就收到您的許願內容。以下是我對於您的問題的回應,若您閱讀之後,有一些疑惑,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或是再次使用表單回應、追問,都可以喔!
我想,每一則許願單,都是每個人在人生中懸掛已久的想法、疑問,謝謝伊娃您勇敢的提出來,讓我可以予以回應。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許多挑戰過,可能小時候的挑戰是課業成績的表現,融入班上的人際關係,或是獲得老師的青睞等等,隨著長大,這些挑戰越來越多元與複雜,例如高中以前都以學業為主,到了大學卻突然要學習愛情、時間規劃、社團興趣,兼顧各種活動的同時,學業也不能荒廢。到出了社會,更要以生存、經濟為首要考量,多方掌握生活中許多事情的平衡。這時候的你,可能都還沒有空檔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到了最近的生活階段,才開始思考,我的人生目標(方向),又是什麼呢?
這真是一個大哉問呢!
每一個人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方向)」的過程,而這其實與「我是誰」等問題息息相關,讓我用自己所探索的過程,來回應你囉!
雖然伊娃您提問的用詞是「人生目標」,但其實我感覺您真正想要詢問的是「人生方向」。
人生目標和人生方向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呢?
方向的概念是我站在我的起點,如何找到終點是哪一個方向,再從起點出發。
目標的概念是終點長什麼模樣,我的終點包含什麼具體的目標要完成,比較像是check-list的概念。
PS:這次的主題比較大,所以依序鋪成下來,文章有點長喔!(近萬字)不過原文也有刊載在方格子,若對FB看到一半切出去,就可能消失的情形也跟我一樣困擾,可以從方格子看。
在我開始對心理學產生好奇,差不多是我國中階段。(畢竟這就是青春期的主題)
那時候開始對自己產生好奇,我是誰、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於是研究了星座一段時間。
我的星座是射手座,看了許多射手座的描述,覺得好像有點像我,我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管束,但是又有一些跟我不是這麼符合,那時候的我不擅長交朋友,也比較少被形容為熱情。
當時混跡PTT的射手板,裡面有一篇「[射手] 完全了解射手手冊」(有找到被轉錄而保留下來的原文XD),讓我看的非常深入心坎,其中有一個描述,很抽象,但不知道為什麼讓我覺得自己很符合:「天生具有貴族氣息。特別在特殊場合,你很容易辨認出來!」
然後又找到有月亮星座、金星、水星,甚至有夾角,宮位的內容,看的我真是頭昏眼花,反而因為覺得這是大坑,雖然對「了解自己、探索自己」依然興趣,但反而轉移到其他地方了。當時以為自己的血型是A型(高三做實驗才確認是B型,當時好震驚)。所以也看了很多射手女、射手A的文章。
這些描述始終給我一種感覺:
好像雲裡霧裡,似乎有符合自己的某個形容,卻始終摸不清楚自己的全貌,我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在摸索的過程中,找到某些符合自己的某個形容,這是我認出了一部分的自己,納入了心智之中的一個架構,也就是「我所認識到的自己」。
關於「我所認識到的自己」,我自己最有感覺的,其實是從小到大每一次的「自我介紹」。小時候的自我介紹,是剛開始新的學期,遇到新的人要進行的形式(儀式?),對我來說,總是充滿尷尬,還有讓我感到無趣的一致格式,但沒有這個格式的話,我又不知道如何介紹自己,這格式是:
好像除了這些以外,我們其實不知道要介紹自己什麼。
講一件有趣的事,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介紹自己,名字和星座都很明確,所以剩下興趣的部份,就會借用別人的填入,所以在我小時候,總是會說我的興趣有聽音樂,因為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這樣講。
但是當我逐漸長大,我發現我自己其實沒有這麼喜歡聽音樂,聽不聽音樂取決於我的心情,而非一種穩定的喜歡的態度,我發覺,其實我真的沒有聽音樂的興趣,後來就移除了聽音樂XD
在自我介紹的時候,我總是有一種納悶,到底我該講什麼?我需要跟大家一樣嗎?還是我可以顯露出我的特別,或是比較少數的那一面?
這樣的心情,可以概括為成長過程中,始終會經驗到一個拉扯:
「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與「我的環境想要(期待)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顯然不一樣,前者是真實內在自我的感受,後者是自己知覺、吸收環境給自己的期待,或是想要我成為什麼樣的人。
舉例,對我來說,我知覺好像大家都喜歡聽音樂,我是不是要呈現出跟大家一樣(從眾)的特質,才會被接納,才有一個共同話題跟別人聊天?
舉例來說,以性別來講,女生就應該文靜,溫和,體諒,善解人意,注重儀態而不能粗魯;男生可能不應該哭,不應該脆弱,應該可以消化挫折,然後要有自己負責、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自立自強。
在真實自我感受,與外在環境期待,拉扯的時候,我們就在這個拉扯的過程中,不斷形塑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當你習慣以環境為先的時候,就容易失去與真實自我的連結:
什麼是自我的真實感受呢?
我真的喜歡聽音樂嗎?還是有時候對音樂感到很煩?
我真的願意幫對方這個忙嗎?還是不得不答應呢?
我真的可以維護我的界限,拒絕別人的要求嗎?
我可以表達生氣嗎?我可以表達難過嗎?我可以表達完成目標的喜悅與自豪嗎?
近期女人迷的爭議事件,其實就是落在這個地方,將別人期待放到太前面,忽略自己內在不斷發出的警訊。這些過程有許多「知覺」的細節要討論釐清,得要另一篇比較能完整陳述;所以我先集中在「覺察」上。
大致上講,在這個層次上,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問句,辨認自己是否未加思索而過於內化環境的期待,而與真實自我失去連結的程度:
總共有6題,滿分60分,在30分以上的時候,你該正視自己內在感受的警訊,建議及早求助!
大多數人在「別人的期待」與「自我的真實感受」取得一個平衡,但不代表取得一種平衡,就知道自己人生方向是什麼。
尋找自己人生方向的關鍵,在於與真實自我感受的連結。
在我這篇文章的順序中,從「我是誰」切題,接下來談到「我喜歡什麼」,到「環境希望我是誰」,最終來到「真實自我的感受」。希望透過這個順序,讓伊娃您理解到,如果我們不明白自己是誰,即便能夠全然的承接環境的希望,依然對「人生方向」充滿茫然與迷茫的心情,這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
也就是發覺:「我所認識到的自己」其實不夠清楚,不夠具象,不夠清晰。
而我們為什麼會失去與真實自我感受的連結?其實是因為成長過程中,過度使用了「對比」與「定位」,這兩種認識自己的方式。
也許這是伊娃您熟悉認識自己的方式,自己成長到了某一個生命的階段,達到了某些外在的「標準」,如房子、車子、包包,或種種具象而能夠被拿來對比、定位的條件,或是獲得了某某頭銜,能夠一說出來,就得到他人的尊重、尊敬。
隨著您在心中開始想著,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渴望的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內在當中,湧出很多、很大的迷茫。伊娃,開始感到迷茫,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表示您開始重新與真實自我感受連結了。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吸納許多「比較」的基準,透過比較,我們得到一種期待的方案,得以定位自己。
比方說,模擬考以PR值,讓你知道你的分數,落在群體中的什麼區間(數值的意義),贏過多少人(社會比較);
國立的學校與私立的學校相比,前者錄取的分數更高(數值的意義),代表更為優秀(社會比較)。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透過在社會中得到一個「定位」,找到自己所處的區間。
對比是與外在的參照標準進行比較,定位是透過更多的外在參照標準,了解到自己處於何種水平,而開始這樣標定自己,甚至成為決策的依據時,就會冒出這樣的想法: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當我們把自己完全放入這個數值的參照標準內,定位反而變成一種限制:
把自己活在這個標準(環境的期待)內了:
我好像得要好到一個程度,才能夠得到喜愛,我也才能夠喜歡我自己
這跟俗話說:不要活在他人的嘴巴裡,是同樣道理,因為他人的標準,沒辦法做為自己內在的GPS。
舉例來說,若伊娃的環境認為,女生一定要嫁人,生小孩,但是放在自己身上,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如果少了這個會覺得不完整嗎?如果全心全意在職場上衝刺,得到一個自己更滿意的位置,會不會是自己更想要的人生?我嫁人、生小孩了,真的是滿足我自己的渴望嗎?還是他人的期待?我會喜歡自己做出這個選擇嗎?會滿意嗎?還是是回應其他人的期待,而並非自己的渴望呢?
以上這些問題,我無法替你或其他人回答,因為:
只有你自己內在真實的感受,才能做為,自身人生方向的GPS。
那麼,如何與自己內在的GPS重新連結,啟用這個內在的GPS系統,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呢?
在我們接受外在標準形塑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把這個外在標準放到自己的內在,來進行自我評價,幫助自己調整表現,但往往也會讓我們變成要符合這個標準,才能被人喜歡,甚至是被自己喜歡。
而這個步驟的目的是,讓你在現有的生活中(通常來講大致通過標準篩選的事情),找到讓你有感覺的事情,幫助你喚醒自己的內在GPS系統。
請你列出讓你有以下感覺的事情,同一件事情可以在不同的感受重複列出
這裡的事情,可以指稱生活的事件,也可以指稱你投入的興趣,或是被指派的任務、活動、回憶等等。
有些感受有點類似,也可能對你來說有細微的不一樣,不過就憑著你對感受詞句的理解列出來,不必糾結細微差異,有些微的感覺就可以列上去。
填入更多內容,能夠讓你更能夠連結自己的GPS。
記得,憑你的直覺回答。
生活中某些事,可以讓你發自內心感到…
我刻意打散正負向的感受,期望讓你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避免腦袋理性的介入。
寫完之後,你可以自己上下看一看,先圈出(電腦可以標顏色)幾件事,例如說你熟悉(意料之內)的事情,你不太熟悉(意料之外)的事情,五味雜陳的事情(同一件事情在相反的感受中出現),很陌生的感受(寫不出事情),或是一個感受裡面寫一大堆事情。
完成步驟一之後,相信你對自己的感受,以及生活中所經驗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剛剛在寫的時候,也許你有許多過往的回憶湧上來。讓你感到熱血的活動,說不定是10年前參與的,而自己生活中,好久好久沒有這種感受了!
接下來,我要請你把步驟一的題目,與回答進行整理。
把每一題填入Excel中的列(由左到右的橫條是列)之中,而每一個欄位,就填入那個事件的描述。
同一個事件,給予相同事件編號。
你可以藉此檢視:
在回答題目的時候,有沒有感受是讓你印象深刻的?或是你很想要逃避的感受?
有沒有事件帶給你很多種的正向感受?
有事情對你來說是生活中很重要的支持、調劑嗎?
有沒有事件帶給你很多種的負向感受?
有沒有事件讓你五味雜陳(正負向都有)?
有沒有一些事件,是你先經驗了許多困難、挫折,最終感到成就感與滿足的嗎?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描繪出自己對於許多事件的感受,而這個感受就是你內在的GPS的燃料,你會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已經經過了一輪的選擇了,只是可能過往的選擇是以「外在標準」來選擇,而不一定透由內在感受GPS來選擇。
另外,在列出這些事件當中,最特別的是,我們過往都以為幸福、開心、快樂,是從事一些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但其實「事少」,是你腦袋以為是自己人生的目標。
就像是打電動一樣,在新手階段,面臨的敵人總是最弱的,但隨著我們能力的提昇,裝備的更換,敵人如果沒有跟著變強、變耐打,變得更奸詐狡猾,這遊戲也就不好玩了。
遊戲的難度會隨著你能力的提昇,而跟著提昇;難度需要維持在一個適合的範圍之中,遊戲才會好玩,太簡單沒有挑戰性,太難又會讓人充滿挫折而傾向放棄。
同樣的,人生也是如此,其實在人的內心深處,底層潛藏一種渴望,這種渴望是,希望自己在一個有興趣的活動當中,全神貫注的投入其中,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關卡(挑戰),從不會到會,從門外漢到如數家珍,從菜鳥到卓越的高手,最終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回首自己的投入的過程,感謝自己的努力,身旁的人的支持(或反而刺激你的看衰),享受自己辛勤努力的成果。
除了難度的適切以外,還有一種渴望是一種意義感。許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累積自己的外在物質、頭銜與成就,但是內在卻會感到空虛,即便在生活中需要專心投入眼前的事情,在事情與事情的空檔之間,內在始終會有一種「抽離」的感覺,不知道眼前的活動有什麼意義?即便是為五斗米折腰,還是有一種疏離感、空虛感,內在有某一塊角落,像是自己的靈魂一樣,無法投注於眼前的工作。對我來說,這是對於生活的「意義」的缺乏。
在你找到有意義感,甚至有使命感的事情時,即便這件事情有許多挫折與阻礙,困惑與無助感,甚至想要放棄的感覺,在你不斷反覆思考的過程中,這個「意義感」會讓你重新定錨自己內在深處的感受,你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很值得,很有意義,即便再怎麼辛苦,甚至需要冒著某種風險或危險,你也依然會去執行、實踐這件事,並且在執行的過程中,看見自己已經走過的路,為此感到自豪(與難度成正比)、有意義,成就感。
另外,有些快樂是一種速食的、膚淺的快樂,其中就與意義感跟難度有關,沒有意義、難度過低,就能夠隨手取得的快樂,其實也會消散的很快。而當費盡千辛萬苦,而終於完成的任務,甚至是人生成就時,能夠讓你十年後還能夠歷歷在目,甚至是回味無窮的感動。
在你透過上述的問題,重新連結內在感受時,你會發現這已經無關乎外在的標準了,都與個人內在的標準相關。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不斷自我檢視,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慢慢的,你會放下外在具象的條件,從而專注於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方向感。
如果這個方式對你來說不管用,列出許多事情之後,沒有什麼收穫,代表你過往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探索程度較低,也就是「我所認識到的自己」佔比比較小,先邀請你繼續往下看,後面的步驟還是可以幫助你。
如果你的重點是尋找、設定人生方向,上述這兩個步驟可以幫助你找到一個人生想要前往的方向,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
方向的概念是我站在我的起點,如何找到終點是哪一個方向,再從起點出發。
目標的概念是終點長什麼模樣,我的終點包含什麼具體的目標要完成,比較像是check-list的概念。
而如果你的需求不只是人生方向,還包含具體人生目標的訂定,也許你需要接下來的步驟,幫助你更具體的,列出什麼目標要達到,並落實於生活之中。
那麼,你想要訂定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呢?
人生目標的概念,如前文所說,就像是一個Check-List,其中有許多條件是自己想要達到的,但也請自己留意,這個條件來自於外在的標準,還是自己內在的標準。
人生目標可以由你決定要包含什麼向度,提出一些你可以列入的向度:
這個目標的列法,可以是數字,例如說存到多少錢,也可以是一段描述:找到伴侶,真心的好友數位,也可以是一個自評的狀態分數:80/100分,也可以再切分為子向度,如健康切分為身、心、靈,事業可分為全職工作、兼職打工、傳銷創業等等
這些目標/指標,用意是幫助你釐清你對自己的終點(或里程碑)的期待。
釐清目標與期待之後,我們來看看怎麼落實。
接下來,請你以自己當下,的前15天與後15天的時間安排,列出你近一個月以來,生活上的時間分配。
可以簡單的劃分表格,星期一至星期日(或以星期日為第一天也可以),每天有三個時段為上午、下午、晚上,然後這樣的7*3的表格,總共會列出四個。
在生活中,填入事件,比方說一般上班族的作息,是一到五的上午、下午要工作,那麼你除了寫上工作以外,還要再標注這份工作帶給你的感受。
如果時間是彈性使用,那麼就寫下通常你使用時間的習慣,有哪些選項,各自帶來什麼感受。工作→挫折、歸屬感;聚會→歸屬感、興奮。
開始有了人生目標的向度觀念之後,你可以把向度的內容再填入剛剛的生活時間表當中,也可以加入增減的標示。例如工作是事業+、財富+,聚會是關係+、健康(+or-?),運動是財富-、關係+、健康+。看看你的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會為你靠近你的人生目標,或是反而遠離了。
在你完成上述步驟,你會看到自己時間使用的習慣與比例,其中帶給自己的感受,還有對於人生目標的影響。
在使用時間的習慣上,你可以看到比較彈性的時間,自己傾向於怎麼使用,這彈性的時間,你就可以拿來從事在步驟二當中,自己找到的事件,並且了解到自己在步驟三的目標中,期待自己達到什麼目標。
我個人的建議是,每一個禮拜撥空三小時,如果換成零碎時間的話,建議是三個一小時。這三個小時要怎麼運用呢?用來跟自己開會。
我們的習慣是這樣的,如果這件事情跟別人有關,那麼因為為了要對對方交待,因此就會用心或至少作到及格的程度,以便交差,但反過來若這件事情只跟自己有關,往往容易拖延了事。
因此,跟自己開會的目的,即是在事先的行程安排中,預留和自己的對話時間,從只跟自己有關而拖延了事,變成要對自己交待而認真執行
在這個時間,你需要做到以下這些事:
在這樣會議的形式當中,你會認真對自己交待,就好像自己是一間公司,而你要同時身兼股東,執行長,財務長,HR,PM等要職。而這個方式,會幫助你建立屬於你的追蹤系統,讓你了解追著自己跑,而不是就放任自己一時之間想要休息的心情,於是讓自己的努力就被一兩次想休息的心情拖垮。
本篇的內容很多,寫到這邊已經將近一萬字了。
很感謝看到這邊的讀者們,不知道伊娃本人有沒有看到這裡XD?
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上您。
在第二步驟內容,有提到對自己的探索程度較低的情況(「我所認識到的自己」過小),會讓你即便嘗試填寫事情感受那些問題,也摸不著邊際。
這時候也沒關係,剩下的步驟,一樣可以執行,反而你可以把現階段的人生方向與目標,定為「自我探索」。並且以目標訂出自我探索的向度
自我探索有許多方式,重點是讓你的生活有更多不一樣的經驗,你會從中認識自己,這個自己包含個人喜好,個人風格,或自己擅長什麼,對什麼感到吃力。或是也可以透過人類圖(可以找我解讀喔!)、占星來認識自己。
這是我整理人生經驗,提煉出這句話,和你分享:
挫折與失敗即便讓人深感痛苦,
但並不會是一個「終點」。
真正的「終點」,
來自於你加諸自身的限制。
當你退卻而不再投入,
不敢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難的潛能,
才讓此時此刻,
來到終點。
謝謝伊娃填寫了這張許願單,祝福您:
在人生的旅途中,崎嶇與平坦,都能夠讓您體驗到過程中的感受,並且獲得能量,繼續走下去!
PS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繼續填寫表單回饋與分享,讓我把我的文章修成更清楚的內容,你看不懂不是你的問題,是我沒有寫得夠清楚!
Wana in 2024.08.28
「越工作越自由:最大的探索,最豐盛的人生」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發現你的天職: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一個人的會議時間:學會跟自己開會,才懂得怎麼經營「自己」這家公司」
「隱性潛能」
以上這些書,也許可以讓你對這個主題有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