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四位大姐,看來已經在附近的步道上走過一回了,坐在一旁的座位上休息和補妝。
值班時,我多半主動趨前詢問遊客是否需要協助或與之閒聊,以自己是個「旅人」觀看其他人「旅行」的方式,在對話中聆聽他們的「故事」。
四位大姐住花蓮,因為喜歡太魯閣,時不時就開車往這來尋幽攬勝,此次突發奇想,改搭公車一樣玩得不亦樂乎。其中二位,抹好塗滿的鮮橘色口紅既亮眼又新潮,論裝扮與精神完全看不出都已超過65歲。當她們問我住花蓮哪裡,我回以是台南時,一位大姐瞪大眼睛,拉高分貝的音量說:「什麼?從那麼遠來,妳是有事嗎?」
一對身高差距頗大的車友來詢問路況,一位是頭髮半灰白的中年人,另一位則是高約190公分的年輕人,二位黝黑結實的肌肉,看來都是熱愛戶外運動。原來是對父子,父親帶著兒子從花蓮出發騎腳踏車走中橫,經太魯閣、武嶺,預計到南投埔里,兩人都是第一次騎這條路線。父親說,有些事早就想做,想跟兒子一起完成。一旁堅定朝氣的年輕人,給父親一個擎光般的笑容,燦爛豔起,好帥。
另有二位大姐結伴慕名「水簾洞」如夢如幻的淙淙銀光,好心路人提醒她們「到白楊步道後再走2公里就可到達」。她們頂著炙熱的陽光走著,心想這樣的熱度沒在怕的,只要一到水簾洞冰涼的山澗清泉就可降熱解躁了。她們走了很久,久到開始相信農曆七月的傳說,最後攔到人問清楚位置,原來她們是到白楊步道後(其實是『經過』入口),又繼續往前走了不只2公里......。
還有許多旅人過客,如一位女大學生騎機車環島,一對老夫妻重遊蜜月的舊地,或是年輕時曾參與開鑿過中橫公路,現已是佝僂攜杖的老翁,這些不分年齡與國籍的旅人,說著他們與太魯閣的故事,其中的轉折如同我不斷轉換車從西部到東部的過程,穿越圓,穿越缺,恍若身在情在,不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