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幹嘛那麼認真」開始的對話引導習作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今天在群組裡被吐了一句「我感覺是,有點離題了。」雖然不算是有針對性,或人身攻擊的話語,但也讓我十足解HIGH了,關了聊天視窗,沈澱一下,我回過頭思索到底一切錯在哪裡?

這時候突然想起以前跟某友人聊起,有些人可能會自己提動畫或漫畫當話題,當我們這種宅男認真解釋時,對方又會說「你幹嘛那麼認真啊?」被潑一桶冷水後,自然不會有心情繼續聊,我想這跟今天到的情境有點像,正好可以就最近讀到的引導師神書「提問的設計」內容來拆解為什麼對話中會產生溫度差。

交談的層次,影響對話的溫度

提問的設計中,把溝通分為四種類型。

辯論:決定哪一方立場正確的談話

討論:為了達成全員共識或制定決策所進行的談話

對話:在自由的氣氛中,進行賦予嶄新定義的談話

閒聊:在自由的氣氛中,進行輕鬆的問候或資訊交流的談話

第一次看到這個分析圖表,並不是在書中,而是在日本某個民辦官營政策執行專員研修中,專門做跨組織溝通的公務員所提供的講義裡。當時的講師說,現在所有跨組織共創的討論或會議、工作坊,都要讓溝通維持在“對話”的層次。

品質好的對話,可以化解「關係的僵化」與「觀念的僵化」,進而衍生出不同的合作關係與解決方案。所以會議中引導師的角色,也是努力攘整個場面維持在「對話」的層次。

(有趣的是當買來這本書以後,才發現我有上過作者的課)

人際關係影響容錯度

當然大家在有一定交情的前提下,對於吐槽或是講到一半被打斷,某種程度忍受度會比較高,若沒有交情作為基礎,成年人在認真討論某話題被打斷,頂多就是笑笑,然後下次發言更小心,或乾脆離開讓人心累的社交環境。

人老了,社交能量不像年輕時那麼強,就工作以外的情境來說,大家應該都傾向於尋找讓自己舒服放鬆的社交環境,畢竟在網路上誰也不欠誰,你不想聽我講,我也沒必要在這裡浪費時間,大家分道揚鑣各自精彩,用不著互相消磨。


尋找共識需要重複在抽象描述與具體描述之間

”提問比回答重要“這件事在很多圈子都已是顯學,因此要怎麼設計問題,就關係到怎麼設計對話跟議論。我這幾年引導的課也上過不只一次,當然很基本的「對於發言要評論就採取肯定意見」「讓在場所有人都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引導師不是主角,只是幫助大家把話說出來的配角」種種基本原則,我大概都會注意,但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透過開放式跟封閉式的問題,幫助團體找尋解決方案。

這種關係到組織重塑或議決的工作坊,我還沒有引導經驗,也自覺功力還不到家,尤其一直以來從很多前輩口中聽過「提問,是讓我們接近本質的手段。」但究竟本質是什麼?要怎麼達到?這件事只能在不斷地交談還有練習中學習。

「提問的設計」裡提到了半杯水的例子。

raw-image

當我們看到這杯水,每個人都會有不同陳述,而這些陳述來自於意義上的解釋。「還有一半。」「只剩一半。」「雖然想喝酒,但只有水。」這些陳述都參雜了個人意見,因此世界上所有的事,沒有一件可以說是完全客觀,所以尋找團體成員中「主觀的平均值」,就會產生共識或創造性結論。

那在一杯水的話題上,我們要怎麼作出提問,才能讓大家來回在具體跟抽象之間,將意見陳述的更完整呢?

「桌上的水還有一半」

「你為什麼會覺得是“還有”,而不是“剩下”呢?」

問出討論成員的觀察、想法還有支持思想的經驗,並來回重複在不同角度思維中,最後就會產生新的共通點跟問題,而不斷靠討論新問題來打破“僵化的觀念”跟“僵化的關係”,就是個促進組織成員彼此了解,與產生解決方案的過程。


具體情境分析

「因為我們原本應該是在聊:過熱的問題,宗教狂熱氛圍之類的話題,到後面突然說著維持熱度的方法,好像就有點離了題……當然我也懂維持熱度很重要,但話題一轉我有點呼吸不了,希望你不會介意和過於誇張我說離題的意思……」

一直以來我都很在意“大家對話能不能維持在同樣維度上”這件事,因此講到有些事我懂的可能就會一直補充到讓人覺得很煩,我想今天大概屬於這種情況。

首先我定義對話是閒聊的環境,所以要聊這個或聊那個,話題原本就是流動的,聊一聊又拉回來說「我們是在聊這個,你不要離題了」我突然第一時間的感覺是「我講的正爽被打斷很錯愕」第二個感覺是「原來還有規定話題喔?」第三個感覺是「既然你想主導,那你們大家聊吧」

再回到話題的轉換上。

一開始的話題是「某某社群裡面氛圍太狂熱讓人無法融入」,接下來我提了「把社群經營看成目的或手段結果會完全不同,如果社群經營是目的,那就要維持一定的熱度,這時候新人可能沒辦法融入,但是當成手段的話,當目的達成了,社群是不是就地解散了?」

中間我也舉了一些實務操作的例子,但很明顯大家(至少發言人)對這件事沒什麼興趣,我也搞不懂他想控制的話題方向是要帶去哪,我的發言就中斷在這一回合了。

我個人的轉變

合則來不合則去這件事我做到最偏激的大概就是20出頭,跟30出頭兩個時期,當時我講話很嗆、退群很快,我弄過幾個社群,最後都是中心小圈圈形成了,就會從大群裡跳出來,因為人一多,難溝通的、價值觀不合的就多了。

當時只要對方講話跟不上我話題跳的速度,連貫不起兩個話題,抽想思考具體思考轉得太慢,馬上就會消失在我的交友圈,當時我常說「我不愛跟笨蛋說話。」而我一直也不覺得這樣不好,這原本就是一個過濾朋友的標準。

那些時期我身邊充滿各種相互碾壓,學歷、智商、資歷、頭銜等等,想留在我的,或是某些人圈子裡基本上就是殘酷的生存競爭,每個圈子彼此鄙視,形成一個表面和樂融融,實則互相鄙視的鄙視鏈。

直到這幾年我開始踏入社會創新、官民共創,開始學習引導、被引導,也漸漸了解引導在議決跟討論上可以發揮多大功用,才開始慢慢放下腳步,去看看那些原本可能會被我從交友圈汰除的人。

有句話說「每個人放在對的位子,都能發光發熱。」這句話我非常同意,雖然有時溝通上也會受挫,覺得某些人大概是定型了,我也沒義務沒經歷去溝通,就會放棄。而在另外的情境下,就會發現只要換個問題,換個情境,很多不起眼的人其實很厲害!

再回到話題分析

從這次的對話我自己發覺了幾個問題。

◎大家在閒聊時,對於快速重複抽象跟具體的論述會沒辦法跟上,甚至覺得已經離題。這表示

1.我建立抽象跟具體事件中間的聯結能力不夠,

2.我一次講太多話,又建立在資訊經驗不對等的狀態下,讓人消化不良,也會減低接話的動力

3.我講話很無聊,做人太失敗導致沒人想鳥我

1跟2大概就是我以前懶得跟要解釋太多的對象聊天最大關鍵,現在站在引導師修行的身份,必須要換個方式詮釋,少丟一點資訊,多講一些大家喜歡聽的幹話跟廢話,尊重別人的發言權,不要自己一個人講不停。

3我覺得大概是1跟2長久累積下來的結果。

以我自己在社群裡面看風向的經驗來說,一開始就融入失敗的社群,後面角色也不會有多大改變;我也開始在思考,當我在社群裏不是發起人時該怎麼自處,怎麼跟大家相處。如果在那裡覺得不開心,又沒有具體目標的話,究竟留著跟大家假和樂的目的在哪?

結語

這次的事情重新整理出幾個問題待釐清。

1.社群是為了讓我快樂而存在,我也願意為了維持社群而服務,但依照過往經驗,社群裡只要有一個讓我不爽的人,就足以構成退群的理由,那現在留下來是為了什麼?

2.如果要留下,那接下來怎麼重建跟大家的關係?

3.如果要離開,我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什麼程度?

在社群可以帶來的幾大要素裡,我很確定自己最在意的是「自我肯定」,如果一直被否定,實在很難給自己待下去的理由。在疫情時代實體社群沒辦法經營,只能靠線上就是這樣吧!很考驗自己玻璃心能被摔幾次才是極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8.8K會員
259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台灣2023年出生率僅0.89,低於日本。儘管社會普遍珍惜孩子與孕婦,但教育競爭激烈、照護負擔沉重、家事育兒責任多由女性承擔,加上社會保障制度薄弱,導致年輕人對生育卻步。要解決少子化,台灣需改革教育壓力、建立公共照護體系、改善家庭內性別分工,並強化社會整體對育兒家庭的支持。
2025/04/28
台灣2023年出生率僅0.89,低於日本。儘管社會普遍珍惜孩子與孕婦,但教育競爭激烈、照護負擔沉重、家事育兒責任多由女性承擔,加上社會保障制度薄弱,導致年輕人對生育卻步。要解決少子化,台灣需改革教育壓力、建立公共照護體系、改善家庭內性別分工,並強化社會整體對育兒家庭的支持。
2025/04/28
福井地方法院判決指出,町內會退會者需年繳1萬5000日圓以使用垃圾收集站,首次為地區基礎設施標上價格。隨著居民對隱私、負擔等考量增加,傳統社區組織面臨瓦解,地區服務正從「所有」轉向「付費使用」。此趨勢將重塑都市生活的基礎結構與社區連結方式,引發未來共享型地區運營的新模式。
Thumbnail
2025/04/28
福井地方法院判決指出,町內會退會者需年繳1萬5000日圓以使用垃圾收集站,首次為地區基礎設施標上價格。隨著居民對隱私、負擔等考量增加,傳統社區組織面臨瓦解,地區服務正從「所有」轉向「付費使用」。此趨勢將重塑都市生活的基礎結構與社區連結方式,引發未來共享型地區運營的新模式。
Thumbnail
2025/04/27
近期,因網路上流傳「2025年7月日本將發生大災難」的謠言,香港等地赴日旅遊需求明顯下滑。這個傳聞起源於一部日本漫畫,被YouTuber、風水師廣泛擴散,至今在YouTube和TikTok上的相關影片播放已破億。儘管氣象廳強調無法預測地震時間與地點,但不安情緒仍蔓延,連旅行社都感受到實際影響。
Thumbnail
2025/04/27
近期,因網路上流傳「2025年7月日本將發生大災難」的謠言,香港等地赴日旅遊需求明顯下滑。這個傳聞起源於一部日本漫畫,被YouTuber、風水師廣泛擴散,至今在YouTube和TikTok上的相關影片播放已破億。儘管氣象廳強調無法預測地震時間與地點,但不安情緒仍蔓延,連旅行社都感受到實際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Thumbnail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Thumbnail
閒聊天不是聊閒天,這個「閒」指的是場景而不是內容。閒談也有目標,它的目標主要在於關係的建立、維護和深化。 最安全的閒談方式,就是上個請教。保持開放性的交互,也給對方傳遞尊重。在傳遞過程中,你要注意管理人設,給自己設定好清晰的邊界。不相關或者不懂的話題,盡量不談;三觀類的話題,堅決不談。 除了尊重,你
Thumbnail
閒聊天不是聊閒天,這個「閒」指的是場景而不是內容。閒談也有目標,它的目標主要在於關係的建立、維護和深化。 最安全的閒談方式,就是上個請教。保持開放性的交互,也給對方傳遞尊重。在傳遞過程中,你要注意管理人設,給自己設定好清晰的邊界。不相關或者不懂的話題,盡量不談;三觀類的話題,堅決不談。 除了尊重,你
Thumbnail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前陣子在聚會場合中跟朋友聊天,談論話題是天南地北,即便價值觀是相近, 雖然不免俗地一定會帶到新聞熱議的話題,或是最近生活上困擾的事, 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有些地方卡卡的,有時會想要讓彼此做出改變時, 其實有一定的難度 既然溝通與提問都是想要促進改變與突破,或解決某個痛點 改變問答就能起到一點作用
Thumbnail
前陣子在聚會場合中跟朋友聊天,談論話題是天南地北,即便價值觀是相近, 雖然不免俗地一定會帶到新聞熱議的話題,或是最近生活上困擾的事, 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有些地方卡卡的,有時會想要讓彼此做出改變時, 其實有一定的難度 既然溝通與提問都是想要促進改變與突破,或解決某個痛點 改變問答就能起到一點作用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過一些人(或者是你自己),與人對談常常會讓對話產生句點?甚至會讓人臉上三條線?這都源自於問出爛問題。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過一些人(或者是你自己),與人對談常常會讓對話產生句點?甚至會讓人臉上三條線?這都源自於問出爛問題。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今天在群組裡被吐了一句「我感覺是,有點離題了。」雖然不算是有針對性,或人身攻擊的話語,但也讓我十足解HIGH了,關了聊天視窗,沈澱一下,我回過頭思索到底一切錯在哪裡?
Thumbnail
今天在群組裡被吐了一句「我感覺是,有點離題了。」雖然不算是有針對性,或人身攻擊的話語,但也讓我十足解HIGH了,關了聊天視窗,沈澱一下,我回過頭思索到底一切錯在哪裡?
Thumbnail
開會後才發現重要的問題沒想到?在公司向同事請教問題卻常碰一鼻子灰?不妨看看 18 刷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洪震宇老師再度出擊的《精準提問》,學會意識問題、構思好問題,以及如何在看似閒聊中的情境中獲得對方的好回應。
Thumbnail
開會後才發現重要的問題沒想到?在公司向同事請教問題卻常碰一鼻子灰?不妨看看 18 刷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洪震宇老師再度出擊的《精準提問》,學會意識問題、構思好問題,以及如何在看似閒聊中的情境中獲得對方的好回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