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幹嘛那麼認真」開始的對話引導習作

更新於 2024/01/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天在群組裡被吐了一句「我感覺是,有點離題了。」雖然不算是有針對性,或人身攻擊的話語,但也讓我十足解HIGH了,關了聊天視窗,沈澱一下,我回過頭思索到底一切錯在哪裡?
這時候突然想起以前跟某友人聊起,有些人可能會自己提動畫或漫畫當話題,當我們這種宅男認真解釋時,對方又會說「你幹嘛那麼認真啊?」被潑一桶冷水後,自然不會有心情繼續聊,我想這跟今天到的情境有點像,正好可以就最近讀到的引導師神書「提問的設計」內容來拆解為什麼對話中會產生溫度差。

交談的層次,影響對話的溫度

提問的設計中,把溝通分為四種類型。
辯論:決定哪一方立場正確的談話
討論:為了達成全員共識或制定決策所進行的談話
對話:在自由的氣氛中,進行賦予嶄新定義的談話
閒聊:在自由的氣氛中,進行輕鬆的問候或資訊交流的談話
第一次看到這個分析圖表,並不是在書中,而是在日本某個民辦官營政策執行專員研修中,專門做跨組織溝通的公務員所提供的講義裡。當時的講師說,現在所有跨組織共創的討論或會議、工作坊,都要讓溝通維持在“對話”的層次。
品質好的對話,可以化解「關係的僵化」與「觀念的僵化」,進而衍生出不同的合作關係與解決方案。所以會議中引導師的角色,也是努力攘整個場面維持在「對話」的層次。
(有趣的是當買來這本書以後,才發現我有上過作者的課)

人際關係影響容錯度

當然大家在有一定交情的前提下,對於吐槽或是講到一半被打斷,某種程度忍受度會比較高,若沒有交情作為基礎,成年人在認真討論某話題被打斷,頂多就是笑笑,然後下次發言更小心,或乾脆離開讓人心累的社交環境。
人老了,社交能量不像年輕時那麼強,就工作以外的情境來說,大家應該都傾向於尋找讓自己舒服放鬆的社交環境,畢竟在網路上誰也不欠誰,你不想聽我講,我也沒必要在這裡浪費時間,大家分道揚鑣各自精彩,用不著互相消磨。

尋找共識需要重複在抽象描述與具體描述之間

”提問比回答重要“這件事在很多圈子都已是顯學,因此要怎麼設計問題,就關係到怎麼設計對話跟議論。我這幾年引導的課也上過不只一次,當然很基本的「對於發言要評論就採取肯定意見」「讓在場所有人都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引導師不是主角,只是幫助大家把話說出來的配角」種種基本原則,我大概都會注意,但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透過開放式跟封閉式的問題,幫助團體找尋解決方案。
這種關係到組織重塑或議決的工作坊,我還沒有引導經驗,也自覺功力還不到家,尤其一直以來從很多前輩口中聽過「提問,是讓我們接近本質的手段。」但究竟本質是什麼?要怎麼達到?這件事只能在不斷地交談還有練習中學習。
「提問的設計」裡提到了半杯水的例子。
圖片來自提問的設計44頁
當我們看到這杯水,每個人都會有不同陳述,而這些陳述來自於意義上的解釋。「還有一半。」「只剩一半。」「雖然想喝酒,但只有水。」這些陳述都參雜了個人意見,因此世界上所有的事,沒有一件可以說是完全客觀,所以尋找團體成員中「主觀的平均值」,就會產生共識或創造性結論。
那在一杯水的話題上,我們要怎麼作出提問,才能讓大家來回在具體跟抽象之間,將意見陳述的更完整呢?
「桌上的水還有一半」
「你為什麼會覺得是“還有”,而不是“剩下”呢?」
問出討論成員的觀察、想法還有支持思想的經驗,並來回重複在不同角度思維中,最後就會產生新的共通點跟問題,而不斷靠討論新問題來打破“僵化的觀念”跟“僵化的關係”,就是個促進組織成員彼此了解,與產生解決方案的過程。

具體情境分析

「因為我們原本應該是在聊:過熱的問題,宗教狂熱氛圍之類的話題,到後面突然說著維持熱度的方法,好像就有點離了題……當然我也懂維持熱度很重要,但話題一轉我有點呼吸不了,希望你不會介意和過於誇張我說離題的意思……」
一直以來我都很在意“大家對話能不能維持在同樣維度上”這件事,因此講到有些事我懂的可能就會一直補充到讓人覺得很煩,我想今天大概屬於這種情況。
首先我定義對話是閒聊的環境,所以要聊這個或聊那個,話題原本就是流動的,聊一聊又拉回來說「我們是在聊這個,你不要離題了」我突然第一時間的感覺是「我講的正爽被打斷很錯愕」第二個感覺是「原來還有規定話題喔?」第三個感覺是「既然你想主導,那你們大家聊吧」
再回到話題的轉換上。
一開始的話題是「某某社群裡面氛圍太狂熱讓人無法融入」,接下來我提了「把社群經營看成目的或手段結果會完全不同,如果社群經營是目的,那就要維持一定的熱度,這時候新人可能沒辦法融入,但是當成手段的話,當目的達成了,社群是不是就地解散了?」
中間我也舉了一些實務操作的例子,但很明顯大家(至少發言人)對這件事沒什麼興趣,我也搞不懂他想控制的話題方向是要帶去哪,我的發言就中斷在這一回合了。

我個人的轉變

合則來不合則去這件事我做到最偏激的大概就是20出頭,跟30出頭兩個時期,當時我講話很嗆、退群很快,我弄過幾個社群,最後都是中心小圈圈形成了,就會從大群裡跳出來,因為人一多,難溝通的、價值觀不合的就多了。
當時只要對方講話跟不上我話題跳的速度,連貫不起兩個話題,抽想思考具體思考轉得太慢,馬上就會消失在我的交友圈,當時我常說「我不愛跟笨蛋說話。」而我一直也不覺得這樣不好,這原本就是一個過濾朋友的標準。
那些時期我身邊充滿各種相互碾壓,學歷、智商、資歷、頭銜等等,想留在我的,或是某些人圈子裡基本上就是殘酷的生存競爭,每個圈子彼此鄙視,形成一個表面和樂融融,實則互相鄙視的鄙視鏈。
直到這幾年我開始踏入社會創新、官民共創,開始學習引導、被引導,也漸漸了解引導在議決跟討論上可以發揮多大功用,才開始慢慢放下腳步,去看看那些原本可能會被我從交友圈汰除的人。
有句話說「每個人放在對的位子,都能發光發熱。」這句話我非常同意,雖然有時溝通上也會受挫,覺得某些人大概是定型了,我也沒義務沒經歷去溝通,就會放棄。而在另外的情境下,就會發現只要換個問題,換個情境,很多不起眼的人其實很厲害!

再回到話題分析

從這次的對話我自己發覺了幾個問題。
◎大家在閒聊時,對於快速重複抽象跟具體的論述會沒辦法跟上,甚至覺得已經離題。這表示
1.我建立抽象跟具體事件中間的聯結能力不夠,
2.我一次講太多話,又建立在資訊經驗不對等的狀態下,讓人消化不良,也會減低接話的動力
3.我講話很無聊,做人太失敗導致沒人想鳥我
1跟2大概就是我以前懶得跟要解釋太多的對象聊天最大關鍵,現在站在引導師修行的身份,必須要換個方式詮釋,少丟一點資訊,多講一些大家喜歡聽的幹話跟廢話,尊重別人的發言權,不要自己一個人講不停。
3我覺得大概是1跟2長久累積下來的結果。
以我自己在社群裡面看風向的經驗來說,一開始就融入失敗的社群,後面角色也不會有多大改變;我也開始在思考,當我在社群裏不是發起人時該怎麼自處,怎麼跟大家相處。如果在那裡覺得不開心,又沒有具體目標的話,究竟留著跟大家假和樂的目的在哪?

結語

這次的事情重新整理出幾個問題待釐清。
1.社群是為了讓我快樂而存在,我也願意為了維持社群而服務,但依照過往經驗,社群裡只要有一個讓我不爽的人,就足以構成退群的理由,那現在留下來是為了什麼?
2.如果要留下,那接下來怎麼重建跟大家的關係?
3.如果要離開,我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什麼程度?
在社群可以帶來的幾大要素裡,我很確定自己最在意的是「自我肯定」,如果一直被否定,實在很難給自己待下去的理由。在疫情時代實體社群沒辦法經營,只能靠線上就是這樣吧!很考驗自己玻璃心能被摔幾次才是極限。
avatar-img
25.3K會員
220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到了奧大和傳說中的設計公司office camp,對於返鄉工作,還有在地事業經營等等,大家有了一段似乎有點內容,又好像有點瞎的對話。
繼上一篇前情提要,今天繼續奧大和之旅的紀錄。這次旅程在事前聯絡時,要負責帶我去玩的大祐哥說開車去比較好,於是我當天起了個大早,從石川一路開往奈良,車程大概200公里。這次的旅途,才剛剛開始而已。
延續前文繼續介紹我遇到的各種客人。山中町是個有趣的地方,也充滿許多有趣的人事物,這篇就繼續跟大家聊聊這裡有些什麼客人吧!
打工一段日子以後自然也會遇到各種客人,就來聊聊到底有些什麼人會在疫情中還跑到居酒屋喝酒吧!
日本鄉下小村莊突然來了一個台灣打工仔,36歲老肥宅在這裡該怎麼求生存呢!?
到了奧大和傳說中的設計公司office camp,對於返鄉工作,還有在地事業經營等等,大家有了一段似乎有點內容,又好像有點瞎的對話。
繼上一篇前情提要,今天繼續奧大和之旅的紀錄。這次旅程在事前聯絡時,要負責帶我去玩的大祐哥說開車去比較好,於是我當天起了個大早,從石川一路開往奈良,車程大概200公里。這次的旅途,才剛剛開始而已。
延續前文繼續介紹我遇到的各種客人。山中町是個有趣的地方,也充滿許多有趣的人事物,這篇就繼續跟大家聊聊這裡有些什麼客人吧!
打工一段日子以後自然也會遇到各種客人,就來聊聊到底有些什麼人會在疫情中還跑到居酒屋喝酒吧!
日本鄉下小村莊突然來了一個台灣打工仔,36歲老肥宅在這裡該怎麼求生存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上篇提到了溝通技巧與觀察的重要性和促成溝通順利的三大要素,還沒有看過上篇可以先過去看看再回來會比較能理解接下來所說的重點哦~ 接續上篇,我們這禮拜要來聊聊面對問題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應和面對接收者的回答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饋。在過去的經驗裡,我們一定遇過會讓我們不斷想和對方聊下去的人,也一定遇過會讓我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很多時候對話會停止是因為我們忽略很多細節,直接跳到結論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上篇提到了溝通技巧與觀察的重要性和促成溝通順利的三大要素,還沒有看過上篇可以先過去看看再回來會比較能理解接下來所說的重點哦~ 接續上篇,我們這禮拜要來聊聊面對問題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應和面對接收者的回答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饋。在過去的經驗裡,我們一定遇過會讓我們不斷想和對方聊下去的人,也一定遇過會讓我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