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水餃」的創始人劉智成先生,他的媽媽劉玉鳳女士曾與山東的鄰居學習道地的東北水餃及麵食料理,便決定在台北創立「老地方小吃坊」。店內的料理美味且價格親民,還有熱銷的招牌手工水餃,征服不少饕客的味蕾。但疫情肆虐,連帶讓小吃坊的經營慘淡,劉智成先生因不忍心看到母親失落,也不捨她經營多年的心血化為泡影,因此決定將小吃店熱銷的手工水餃重新包裝,轉型為網購水餃品牌。
劉智成先生和母親經營著在地有名的餐廳,但疫情的爆發和內用禁令,讓餐廳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客源急劇減少,餐廳經營陷入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劉智成先生和母親必須面對是否關店的抉擇。
劉智成先生和當年剛從研究所畢業,在臺北讀書期間就經常在餐廳幫忙,本來畢業後計劃到外地工作,但是由於疫情,他的工作變成餐廳營銷。而此後又因為遲遲盼不到盡頭的內用禁令,媽媽萌生了休業的念頭,但是面對多年經營的餐廳與忠誠的老顧客,她始終都心有不捨,顧客們也會懷念鳳姐親手製作的美食。看到這一幕,劉智成負責人想到了一個新的營銷策略—將熱賣的手工水餃製作成網銷冷凍食品,既能保持與顧客的聯繫,又能讓更多人品嘗到媽媽的手藝。
「老地方水餃」起初以傳統方式在實體店面銷售,但隨著市場變化,母子二人決定轉型電商。轉型的過程並不容易,面對網路營銷的種種規定與限制,一不小心踩到了紅線就會導致商品被下架,需要修正問題後才能重新上架。而又因為過去只有經營實體店面的經驗,轉型做電商時一些從未留意過的細節便一一浮現。例如,劉智成先生和預設客人知道如何正確烹調水餃,並且認為產品的口味適合大部分人;然而,通過網路銷售接觸到不同的客人時,才發現原本的水餃皮容易煮破,調味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過於清淡。為了解決問題,「老地方水餃」見招拆招,調整水餃皮的厚度和調味方式,並在產品介紹中告知自家水餃的特性、教客人如何烹調水餃更美味,以避免客人期望與實際口感之間的落差。
除了需要技術層面上需要克服,還有來自家庭內部的阻力。因為劉媽媽不熟悉網路經營,對於轉型的策略持有懷疑態度,擔心虧本;劉智成負責人在品牌塑造時,投入了大量資金改善包裝,這些都被媽媽認為是浪費。他必須不斷向媽媽解釋,建立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性。 除了包裝上的改變,還必須重新採購設備,以適應日益增長的網路訂單,這項提議也遭到了反對,媽媽認為原有的設備已經夠用。但負責人堅持,為了長期發展,這些投資是必不可少的,更不斷向媽媽保證,這些錢一定可以賺回來,在轉型的憂慮和爭議下,只為證明自己的品牌價值。
老地方水餃的以媽媽的手藝為核心,堅持每一顆水餃全程手工製作,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品嚐到獨特的美味。用料方面,老地方水餃只選用最新鮮的原材料,不論是肉類、蔬菜還是蝦肉,都會確保當天購買、當天包製、次日冷凍立即出售。這種堅持保證了水餃的新鮮度,也保留了食材的天然風味,使得水餃沒有腥味,蔬菜鮮甜可口。
此外,在製作水餃的過程中,劉媽媽特別注重水餃的大小和調味。店裡的水餃比連鎖品牌的水餃約大1.5倍,在調味方面則遵循山東水餃的傳統手法,獨特的風味時常讓消費者回憶起家的味道。在銷售過程中,劉智成負責人十分重視與客戶的溝通與互動,每次出貨時都附上一張手寫的小卡片,向客人表示感謝並詳細講解如何煮出完美的水餃,以此減少烹飪失敗。這個小動作,讓顧客感受到用心與關懷,也彰顯了對手工製作的堅持與重視。
這種親力親為的經營方式,讓顧客體驗到的,不再只是美味的水餃,更是人性的關愛與誠意。負責人希望通過這樣的經營理念,讓更多人品嚐到媽媽的手藝,感受到水餃中的溫情與用心。
短期內,老地方水餃希望能夠達到穩定的營業額,確保基本經營能持續。劉智成負責人理解媽媽對於經營風險的擔憂,期待以穩定的營收來打消媽媽的顧慮,實現足夠的收入來覆蓋日常運營成本,包括支付水電費、員工薪資和其它日常開支。劉智成負責人希望通過努力,證明自己有能力管理好水餃館,並確保不用依賴額外的資金支持,就能讓家庭能夠過上安穩的生活。
劉智成負責人一直有宏大的夢想,就是將老地方水餃打造成大型連鎖品牌,未來顧客提到水餃時,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老地方,正如提到小籠包會想到特定品牌一樣。他的目標是讓老地方水餃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不僅在本地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讓外國遊客來到臺灣時,也會專程來品嚐。劉智成負責人宇劉媽媽更期望重開實體店面,因為實體店能提供顧客更多的選擇和服務,讓顧客親自體驗水餃現煮現做的美味,從嘴裡到心底都給顧客家的溫暖。
●電話:+886 2 2788 9671
●地址:台灣台北市南港區成福路129號1樓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df.dumpl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ldf.dump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