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 是誰的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出軌所造成的傷害,雖然我只有二十多歲

但不論是我的交往對象、還是在家庭關係中,都曾發生過

在家庭關係中的那次,我們家大概有整整三年不得安寧

不管是打官司還是父母之間追逃的相處模式

很多時候越演越烈、我好幾度完全不想回家

而我前幾任,完全消磨了我對感情的信任...

然而在我感情最穩定的時候,我開口談了開放式關係


『安全感』這個詞 是在出軌事實被揭穿的時候不會聽到的東西

人們會講著自己的『付出』、會說著破壞『信任』、會說我多少年的『青春歲月』

會說我的丈夫/老婆/交往對象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

會說難道我們的『愛』比不上一夜的激情

會問『他比我漂亮嗎?』

被背叛的一方無論是感到惱羞成怒、無地自容、或是顏面掃地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嚴重的也許甚至會有可能會有昏厥或喘不過氣的狀況

但撇除那種幾個月的感情,在數年甚至數十年中的感情發生這種事我們更需要問的也許是『我們』怎麼了?『你』怎麼了?『我』怎麼了?我認為這三個問題缺一不可

白安的一首歌『喜歡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事』道出了一部分我想說的內容

正因為你們是愛、正因為...至少曾經愛過,所以雖然出軌的一方做錯事了,但這必須由兩個人承擔、必須由兩人解決;兩個人互相喜歡那才是愛,若有一方想放棄了,那也只是單方面的喜歡罷了


回到安全感一詞吧,這樣的觀念我第一次是在『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創傷理論,與知情同意的開放式關係』這本書中看到的;爾後另一種方向的解釋則是在『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中得到另一種詮釋

前者有很大的篇幅討論依附理論、而後者則是由人類演化與『身理 <-----> 心理』相互影響的假設下討論安全感,綜合兩者的結論,安全感並不是一種主觀意識可以決定的東西,即便在一個環境中你找不到令你感到不安的東西,但若你的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甚至感到焦慮、躁動、或者莫名想離開,這就已經構成不安的要件了;好比家庭,有些人一回家就會情緒不好、爸媽講一兩句話你就覺得他們在念你,即便你知道你的爸媽是愛你的、不會對你造成身理傷害、即便你的爸媽甚至從小沒有打過你,但在某種意義上,你不安的神經已經被觸動而這不是你可以決定要或不要的

這不僅是在家庭中、在一段親密關係、在婚姻關係中也是這樣,即便你的另一半沒什麼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對你百般照顧、又或者甚至撐起整個家庭的經濟,但是當一個人自身有變化,例如身體老化、或者剛好聽到別人的冷言冷語、又或者很不巧的看到另一半好像跟另一個稍微親近一些,只要這引起了你身理上的些微變化(這種變化可以小至你心跳與心跳之間的差異,又稱HRV,有所變化時)這可能就造成不安的要件了,在未經調適或訓練之前,這種不安不是說停就能停的

當人們在親密關係中遇到不安的時候,就會開始激起保護自己的機制,這些機制每個人也許不太一樣,有些人會以更激烈的方式希望換得你的注意、有些人會選擇逃避、有些人會選擇一個B方案,希望有人可以接住他;再次強調,在多重迷走神經理論中,這種不安不是一個選擇,是天生的神經迴路,雖然可以透過訓練改變,但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而不管這個人如何在情感中保護自己,只要人感到不安,就會切斷某種程度的溝通意願,這也是神經上的迴路、並非選擇,所以一但有人在一段關係中不願意溝通,那這段關係確實就有危險了,而回復溝通最好的方法就是為他重建安全感,而每個人對安全感的定義不同

但有一些一般人適用的準則,例如有旋律、有變化的說話聲、不要太低頻(引擎聲)或太高頻(牙醫的器具)的聲音、眼神接觸、對當事者而言友善的肢體接觸(對於被性侵的人他也許不會覺得任何接觸是友善的,所以這也是很主觀的),我們必須先承認每個人神經迴路天生的差異,每個人遇到不安的狀況跟每個人回復的速度不同,我們才有機會協助他與人溝通

此時此刻最差的狀況就是瘋狂的相互指責,雖然每個人、尤其是被背叛的人絕對有表達自身想法的權利,但是否是最好的修復關係的辦法則因人而異

所以如果真要說出軌是誰的錯,我想說出軌不是任何人的錯,這只是身為人的證據,正是因為人會不安、會做出不完美的決策、是不完美的,所以人才是人;你會愛上他/她而不是另一個她/他也許正是他最初的不完美,如果每個人都一樣完美則每個人之間就沒有差異性,愛,也會變成選擇一個商品的過程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kdk12358的沙龍
72會員
66內容數
dkdk12358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4
我是一名月收六位數的職員 但因為過去對財務的揮霍導致我現在必須開源節流 說實在,這不是我第一次試圖創業了 我嘗試過很多事,但通常敗在經驗不足 於是這次我決定腳踏實地的從最拿手的事情做起 -- 按摩 你也許很難想像為什麼但我先講講我怎麼開始的 我在我平常活躍的群組開始宣傳我開始按摩
2024/08/24
我是一名月收六位數的職員 但因為過去對財務的揮霍導致我現在必須開源節流 說實在,這不是我第一次試圖創業了 我嘗試過很多事,但通常敗在經驗不足 於是這次我決定腳踏實地的從最拿手的事情做起 -- 按摩 你也許很難想像為什麼但我先講講我怎麼開始的 我在我平常活躍的群組開始宣傳我開始按摩
2024/07/11
但是跟過去50年比起來 現在,是最需要存錢的時候 而這一切⋯都跟AI有關
2024/07/11
但是跟過去50年比起來 現在,是最需要存錢的時候 而這一切⋯都跟AI有關
2024/07/07
聳動的標題、情色的附圖、自我認同的武裝用品、精準的演算法 這是所有生產者努力獲取你的注意力的手段 身為一個文章生產者,我也不例外 一但我們開始消費 我們就很容易不自主地掉進完美的圈套 消費的不僅僅是錢 而包含時間與精力 我們徜徉在容易取得的快樂之中、而對真正付出後取得的美果不屑一顧
2024/07/07
聳動的標題、情色的附圖、自我認同的武裝用品、精準的演算法 這是所有生產者努力獲取你的注意力的手段 身為一個文章生產者,我也不例外 一但我們開始消費 我們就很容易不自主地掉進完美的圈套 消費的不僅僅是錢 而包含時間與精力 我們徜徉在容易取得的快樂之中、而對真正付出後取得的美果不屑一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高二的暑假,看著在客廳吵個不可開交的父母親,我對他們說,你們要不要離一離? 還是學生的身份的我,不懂得成年人為經濟問題煩惱的苦悶情緒,而經濟問題來自不穩定的建築工地工作,和食指繁浩的一家六口。長大後才知道,我們家有時候,還需要爺爺及叔叔的資助。
Thumbnail
高二的暑假,看著在客廳吵個不可開交的父母親,我對他們說,你們要不要離一離? 還是學生的身份的我,不懂得成年人為經濟問題煩惱的苦悶情緒,而經濟問題來自不穩定的建築工地工作,和食指繁浩的一家六口。長大後才知道,我們家有時候,還需要爺爺及叔叔的資助。
Thumbnail
他拿起手機,訊息不停地轟炸他 然後又回到最熟悉的家裡。 但看到我媽媽的態度, 我都覺得真不是親生的 (((哭哭
Thumbnail
他拿起手機,訊息不停地轟炸他 然後又回到最熟悉的家裡。 但看到我媽媽的態度, 我都覺得真不是親生的 (((哭哭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Thumbnail
  ◎案例一:以下為網路請示資料:   我跟我雙胞胎弟弟兩個被我媽家裡借卡負債幾百萬,我弟最近又因工作手臂斷掉,我媽個性太硬、愛喝酒,結婚又離婚好幾次,我這幾年也很不順,也感覺好像有個無形女人跟在我身邊好幾年,身體越來越差!想問師兄是有冤親債主,還是祖先有事想講或前世是什麼因果.....
Thumbnail
  ◎案例一:以下為網路請示資料:   我跟我雙胞胎弟弟兩個被我媽家裡借卡負債幾百萬,我弟最近又因工作手臂斷掉,我媽個性太硬、愛喝酒,結婚又離婚好幾次,我這幾年也很不順,也感覺好像有個無形女人跟在我身邊好幾年,身體越來越差!想問師兄是有冤親債主,還是祖先有事想講或前世是什麼因果.....
Thumbnail
就在4/6晚上7:30左右,我再次因為家庭紛爭被我哥打,而原因僅僅只是我媽沒空帶我哥出去玩 被抓傷的當下,我真的完全忍不了了,直接奪門而出 老實說我這輩子真的沒有離家出走過,而這次我一離開家就是兩個小時,回到
Thumbnail
就在4/6晚上7:30左右,我再次因為家庭紛爭被我哥打,而原因僅僅只是我媽沒空帶我哥出去玩 被抓傷的當下,我真的完全忍不了了,直接奪門而出 老實說我這輩子真的沒有離家出走過,而這次我一離開家就是兩個小時,回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