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以明代中晚期的寧王之亂為歷史背景,敘述眾位超凡劍仙和俗世俠客為民除害、協助朝廷的故事。
全書一百八十回,約五十一萬字。最初分成三集出版,初集在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由上海書局出版,原名「《劍俠奇蹤》」;第二、三集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由上海申江書局出版,書名分別為「《繡像七劍十三俠續集》」及「《繡像七劍十三俠三集》」。每集出版六十回。現今三民書局版本將三集合為一套兩本,由張建一校注及整理。
故事從揚州的徐鳴皋廣收食客開始,鳴皋借此與徐慶、一枝梅結拜為兄弟。最初,鳴皋、徐慶和羅季芳三人在蘇州遇到寧王朱宸濠設置擂臺,招收各地身懷絕技的俠客。鳴皋等人見臺主下手兇殘,不講武德,於是出手教訓,季芳拉倒擂臺,反成為寧王四處通緝的要犯。危急之際,鳴皋和季芳由狄洪道及徒弟王能、李武倒戈相救,洪道因此也得罪寧王,失去官職。徐慶雖與二人失散,但其後在揚州郊外遇上結拜兄弟伍天熊和新結交的楊小舫,三人合力火燒李家黑店。
另一方面,鳴皋、季芳、洪道等聽聞金山寺僧人拐走婦女,囚禁在寺中。不料,金山寺上下皆是寧王心腹,寺內機關森嚴,方丈非非和尚武藝高強,只得由狄洪道到陜西大石山中,請出師叔雲陽生協助,眾俠客大破金山寺,救出婦女。後來又被官府派兵圍捕,羅季芳和王能被擒,其餘各人盡皆逃脫。羅、王由山中子救出,包行恭得師父傀儡生命令下山,眾人終於在南昌府聚首,十二位俠客互相拜為結義兄弟。
眾人途經南昌府郊外趙王莊,得知莊上屢受強盜洗劫,於是留下來協防,交手之際竟發現強盜是由寧王帳下官兵假扮。其後寧王調動大炮攻打趙王莊,余半仙暗佈招魂大法要取眾俠性命;鷦寄生則教導眾人製作機械和築起土城防禦,招魂法由傀儡生所破,十三生將余半仙打得落荒而逃。寧王一時不敢大舉興兵作亂。
後來在俞謙的穿針引線下,又適逢安王化叛亂,眾俠客得朝廷授為平亂將軍,協助御史楊一清出兵討伐安化王,叛軍迅速潰敗。明武宗又派遣眾俠客轉往協助僉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福建一帶的山賊,先後用火攻、詐降等計謀攻破浰頭寨、大庾寨和桶岡寨。
寧王聽說王守仁平定各處山賊,就在南昌起兵造反,明武宗命令王守仁乘勝出征寧王叛軍。此時,余半仙與師兄非幻道人回歸寧王陣營之中,使用道術把王守仁的部隊和眾俠客打得大敗。非幻道人又設下非非大陣,還請來白蓮教首領徐鴻儒助陣。
破非非大陣必須要有辟穢丹、招涼珠、溫風扇和光明鏡共四種法寶。海鷗子已帶有辟穢丹,由焦大鵬和一枝梅盜得招涼珠,一塵子遊說余半仙的妹妹余秀英歸順,從而得到溫風扇和光明鏡,七子十三生率領眾俠客大破非非陣,殺死徐鴻儒、非幻道人和余半仙。
其後,王守仁和吉安知府伍定謀設計收復寧王攻下的所有城池,與寧王軍隊在鄱陽湖面對峙,寧王把水軍各船結成連環船水寨,以為正值冬季,風向不利火攻,不料伍定謀從上游進攻,眾俠客從陸路進攻,殺得寧王大敗,麾下眾將只有雷大春逃出。雷大春帶寧王到表弟洪廣武家中避難,表弟大義滅親,通知王守仁派兵前來擒拿雷大春與寧王,叛亂終於落幕。
七子十三生保駕護國,各自獲得封號;徐鳴皋等眾俠客出力平亂,分別擢升為提督、總鎮和將軍。
2023.5.9 臺北
書籍資料:
書名:《七劍十三俠》
作者:唐芸洲(校注:張建一)
出版資訊:臺北,三民,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