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媽媽的回憶9:阿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學三年級的暑假,我和母親久違地回到三重縣。

那是我們四年來第一次回到故鄉。

那天,母親手持菜刀哭喊,父親拼命勸說的場景,像傷痕一樣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雖然這是我的故鄉,但我卻沒有感到一絲親切感,或許是因為那件事的影響。


確實,那天母親帶我來到宇治山田車站,還買了杯麵和《週刊少年Jump》給我。

然而,我卻有一種初次到訪的錯覺。帶著這種奇異的感覺,走出宇治山田車站的站舍,父親正在那裡等著。


夏天強烈的陽光灑下,耳邊充斥著讓人想捂住耳朵的蟬鳴聲。

一看到他的身影,沉睡在記憶深處的面容浮現了出來。

“對了,原來是這樣的臉啊”

但那張臉卻有種遙遠的感覺,像夢中的人物一樣朦朧。

我無法確定眼前的男人是否就是自己的父親。

「白色是白色」、「貓是貓」、「人是人」,這些都從未懷疑過。

然而,「父親」這個存在,卻不像這些簡單明確。


確定他是我父親沒錯,但我卻無法真實地接受這一事實。這種感覺與對母親的家人情感不同,更像是一種對「父親」這個詞的認知。

因此,即使坐上前往阿嬤家的車,也感覺像是被貼著「父親」名牌的機器人陪伴,沒有一絲親近感。


阿嬤家距離車站約十分鐘車程。

沿途車窗外的街景,確實讓我感到懷念。稍顯破舊的商店街、生鏽關閉的店鋪、杯麵自動販賣機,這些都喚起了我的「懷舊」情感。

當時,阿嬤獨自住在一棟兩層樓的長屋裡。拉開推拉門的玄關,風鈴聲悅耳響起。

「路途辛苦了吧」阿嬤從屋裡出來迎接我們。

鋪著榻榻米的房間,雖然和大阪的房間一樣散發著草席的香氣,卻有種母親在夜裡抱著我時的舒適感。


已經八十多歲的阿嬤溫柔地微笑著說「我做好午餐了。」

桌上擺著放有雞蛋的味噌湯、剛煮好的米飯、香脆的海苔、納豆和烤鹽鮭。

雖然是第一次吃阿嬤親手做的料理,但卻莫名地湧起一股懷念感。

不知道是因為久違的家人一起聚餐的瞬間,還是久違的和食帶來的溫暖。

「在打棒球嗎?」阿嬤溫柔地問道。看來是母親寄了我打棒球的照片給她。

那些放大後裝在相框裡的照片掛在牆上。

阿嬤說話因假牙而口齒不清,聽不太懂她在說什麼,但她看著照片滿心歡喜地跟我講話。


「我給你們買了西瓜喔」,阿嬤說,我便去冰箱拿了些西瓜。切好的西瓜每片都用保鮮膜包好,放在盤子上。

我拿回來後,狠狠地咬了一口。然而,第一口的感覺卻遠不如預期中的清爽。

那不是清脆多汁的口感,而是一種像在咬發泡膠一樣的不適感覺蔓延在口中。

「這已經壞掉了」,父親說,拿走我的西瓜,讓阿嬤把它丟掉。

阿嬤的慈祥笑容消失了,臉上露出一種混合著悲傷和憤怒的複雜表情,默默地看著壞掉的西瓜丟掉了。


阿嬤的癡呆症已經進展了。


即便如此,我能感受到母親希望在阿嬤還能認出我的時候讓我們見面的心情。

阿嬤或許再過幾年就會忘記我了。這讓我想到自己忘記父親的情況,竟生出一種奇異的親近感。

然而,更多的是一種揪心的悲痛。

直到阿嬤住進護理院的那幾年,每年暑假我都來這裡住,每次都吃著壞掉的西瓜。

avatar-img
143會員
43內容數
我通常不會在社群發布的散文或是筆記,以後會陸續在這裡分享。 包括我經常光顧的餐廳,最近買的東西,過去的一些回憶,還有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或是最近在思考的社交媒體策略等等, 這些平時寫完就刪的文字,我會開始在這裡發布。 想要窺探我的內心世界,或是想要享受更平和的社交媒體樂趣的你,歡迎來這裡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等你二十歲了,我就會死。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母親這麼說以後,已經過了幾個月。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這句話實在是太沉重了,根本無法消化。半夜突然醒來,確認母親是否還活著成為我的日常。每次都要確認她是否在呼吸,心臟是否在跳動,直到確定無誤才能安心入睡。聽到母親的鼾聲,我才能安心地睡去。母親已經不
某天,小學三年級的我上了一堂版畫課。 說到版畫,木版畫最為著名,但這次課堂上進行的是紙版畫。大家用畫紙製作剪紙,再在上面塗上墨水,創作版畫。 晨間柔和的陽光從教室的窗戶灑進來,桌子上閃閃發亮。同學們的歡笑聲在教室裡迴響。我的畫技拙劣,默默地坐在桌前,比其他孩子花了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我的作品。
「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好好講話。」 「你五十音都看不懂嗎?」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由於我摔斷了腿,行走困難,小學入學典禮後不久,我便休學了兩個月。第一次上學那天,同學們對我說的話就是這樣的。
母親今天沐浴在午間的陽光中,帶著滿心喜悅微笑著照料花草。她向鄰居們露出親切的笑容,深受花草和鄰居的喜愛。 雖然我對花草不太了解,每當在三重縣看到母親照料五彩繽紛的花朵時,她臉上綻放的笑容,以及今天此刻她對鄰居們展露的笑容,都訴說著她對花草的深愛。
這是一篇描述在昭和時代大阪的真實生活的故事,一個小孩面對家庭困境的真實經歷。故事中描述了母親的酗酒問題、與山田叔叔的相處、搬家環境、以及一次與精神病院病患的相遇。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等你二十歲了,我就會死。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母親這麼說以後,已經過了幾個月。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這句話實在是太沉重了,根本無法消化。半夜突然醒來,確認母親是否還活著成為我的日常。每次都要確認她是否在呼吸,心臟是否在跳動,直到確定無誤才能安心入睡。聽到母親的鼾聲,我才能安心地睡去。母親已經不
某天,小學三年級的我上了一堂版畫課。 說到版畫,木版畫最為著名,但這次課堂上進行的是紙版畫。大家用畫紙製作剪紙,再在上面塗上墨水,創作版畫。 晨間柔和的陽光從教室的窗戶灑進來,桌子上閃閃發亮。同學們的歡笑聲在教室裡迴響。我的畫技拙劣,默默地坐在桌前,比其他孩子花了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我的作品。
「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好好講話。」 「你五十音都看不懂嗎?」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由於我摔斷了腿,行走困難,小學入學典禮後不久,我便休學了兩個月。第一次上學那天,同學們對我說的話就是這樣的。
母親今天沐浴在午間的陽光中,帶著滿心喜悅微笑著照料花草。她向鄰居們露出親切的笑容,深受花草和鄰居的喜愛。 雖然我對花草不太了解,每當在三重縣看到母親照料五彩繽紛的花朵時,她臉上綻放的笑容,以及今天此刻她對鄰居們展露的笑容,都訴說著她對花草的深愛。
這是一篇描述在昭和時代大阪的真實生活的故事,一個小孩面對家庭困境的真實經歷。故事中描述了母親的酗酒問題、與山田叔叔的相處、搬家環境、以及一次與精神病院病患的相遇。
逃亡生活:第6個月 「這裡有沒有人曾經被軟禁過?」 飛機上的乘務員或電視上的藝人不會談論這樣的經歷。我想這個世界上經歷過軟禁的人並不多。但我被軟禁過。不過並不是捲入了犯罪,而只是母親要我待在房間裡而已。在COVID-19流行的將近30年前,我就已經自主軟禁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訴說了回媽媽的出生地,家族的記憶與遺失、家族的風雨與堅守、時代的變遷與女性的自覺、記憶的延續與反思。敘述了家族曾經的故事及女性自己的發展。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Thumbnail
我常常回想一些記憶中的事件來喚醒我生命中應有的動力,現在看這些過去的歷史痕跡,不只是一個發生過的事,其中更看見神一路引導的軌跡。 當我阿母被家暴後,凌晨不曉得幾點,她拉著我的手直接往外衝。我完全沒有緩衝的餘地,像是至少拿一隻自己最愛的忍者龜公仔,或是偷偷藏在床底下的零用錢。(當時我六歲)
Thumbnail
結束通話後往事如電影般一幕幕湧上眼前,從注意到媽媽每天眼眶泛紅的那時刻,再到拚命讀書希望能夠拿到獎學金的學生時代,以及菜市場要爛菜為了節省伙食費的過往,一切似乎都還歷歷在目,彷彿昨日;在那段時間裡母女倆相依為命,為彼此加油打氣互相扶持撐的過來,日子過得辛苦但也都過去了,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慶幸,雖然艱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回到高坑的家鄉,懷念阿嬤並分享家鄉美好回憶的文章。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訴說了回媽媽的出生地,家族的記憶與遺失、家族的風雨與堅守、時代的變遷與女性的自覺、記憶的延續與反思。敘述了家族曾經的故事及女性自己的發展。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Thumbnail
我常常回想一些記憶中的事件來喚醒我生命中應有的動力,現在看這些過去的歷史痕跡,不只是一個發生過的事,其中更看見神一路引導的軌跡。 當我阿母被家暴後,凌晨不曉得幾點,她拉著我的手直接往外衝。我完全沒有緩衝的餘地,像是至少拿一隻自己最愛的忍者龜公仔,或是偷偷藏在床底下的零用錢。(當時我六歲)
Thumbnail
結束通話後往事如電影般一幕幕湧上眼前,從注意到媽媽每天眼眶泛紅的那時刻,再到拚命讀書希望能夠拿到獎學金的學生時代,以及菜市場要爛菜為了節省伙食費的過往,一切似乎都還歷歷在目,彷彿昨日;在那段時間裡母女倆相依為命,為彼此加油打氣互相扶持撐的過來,日子過得辛苦但也都過去了,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慶幸,雖然艱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回到高坑的家鄉,懷念阿嬤並分享家鄉美好回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