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家」不僅僅是四面牆和屋頂,更是一種心靈的港灣。
對我和我的伴侶來說,家是更深刻地牽扯到我們各自原生家庭的價值觀。
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矛盾和成長,但同時也是我們重新定義和建立自己生活的機會。
1
我和我的伴侶來自截然不同的背景。
我的伴侶出生成長於一個傳統的家庭,在這樣的環境下,家是穩定和守護的象徵。
他的父母一直秉持著「家和萬事興」的信念,家裡的一切決策,包括重大的人生選擇,都圍繞著如何維護這個傳統價值觀。
我們的家庭聚會、節日慶祝,甚至是日常的生活習慣,都被這種價值觀深深影響。
而我則來自一個充滿現代主義色彩的家庭。
我的母親強調的是個人的獨立和自我實現。
他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並且對家庭的傳統沒有那麼強烈的執著。
這樣的家庭環境讓我的母親在價值觀上更加開放和靈活,更注重每個家庭成員的個人需求和幸福。
2
當我們決定攜手共建家庭時,我們面臨了如何融合這些截然不同的價值觀的挑戰。
最初,我們對於「家」的概念有著根本的分歧。
對他來說,家是傳統的延續,是延續家族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對我來說,「家」則是個人的幸福和自由的實現,是一個可以容納每個人獨立個性的空間。
這樣的差異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漸顯露出來,尤其是在選擇居住地、傳統習俗等方面。
在選擇居住地的問題上,他希望能夠靠近他的父母,這樣可以方便照顧他們。
我則希望我們能夠選擇一個更具現代感的城市區域,這樣我能夠更方便地追求自己的事業,並且享受都市生活的便利。
3
面對這些分歧,我們逐漸意識到,僅僅依靠妥協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價值觀,並且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開始嘗試著以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並且一起探討如何能夠在共同的基礎上進行改變。
儘管現在還沒有一個答案。
傳統習俗過年過節反應了我們各自的背景,更反映我們共同的價值觀。
傳統觀念的除夕初一要在哪,我會選擇我自己的家。
基於兩性平等的狀態下,不容妥協。
然而我的伴侶多次期望能「一起過」。
他說過,一年一邊但是一起過的事,我那時沒有答應。
而後我確實冷靜思考一番,認為他已努力了。偶爾也換我努力吧!
#
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是一次持續的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在彼此的差異中找到共識,如何在矛盾中尋求解決方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對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這段旅程實在不容易,卻會使我們更加珍惜彼此的陪伴。
我們的家不僅僅是我們的住所,更是我們共同成長和學習的地方,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回憶的承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