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步虛大師預言詩》第三節歷史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要來簡單說一下,《步虛大師預言詩》第三節的歷史事件。

吉士懷柔,三十年變,豈凡人哉,曇花一現,南北東西,龍爭虎戰,七八數定,山川粗奠。

這首詩是預言「袁世凱」、「軍閥分裂」。今天就來介紹此歷史事件。

袁世凱生於1859年,出生於河南省的一個官宦家庭。年輕時透過家族關係進到官場,並於1880年代到朝鮮,協助清朝政府管理朝鮮事務;在此期間,他展露了卓越的外交才能與軍事手段,逐漸展露頭角,並讓他在清朝政府中獲得更高地位。

當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與革命黨談判,與孫中山達成協議: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退位,來換取他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1912年2月12日,溥儀發布退位詔書,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而根據協議,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年4月,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後,隨即展開一連串措施,逐步削弱國會與地方勢力,進而加強總統的權力。

1915年,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自稱中華民國皇帝。這個決定引發國內的強烈反對;南方多個省份陸續宣佈獨立,成立護國軍,這些軍閥和地方政府聯合起來反對帝制,「護國戰爭」就此爆發。

在強大的與論與壓力下,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總統制。後於同年6月6日黯然病逝,享年56歲。

袁世凱一死,北洋軍閥迅速分裂成不同派系,各自為政;地方勢力(軍閥)紛紛崛起,控制地方稅收、軍隊和資源,形成各自的勢力範圍,且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中央政府的失能也讓其在與軍閥的鬥爭中處於劣勢。

中國至此陷入軍閥割據的混亂局勢。

《步虛大師預言詩》第三節,就是在預言這起大事件。

今天就介紹到這邊,謝謝觀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青龍君的沙龍
1會員
14內容數
撰寫佛學、預言解籤、歷史等內容。
青龍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20
這首詩是預言一位政治人物。
Thumbnail
2024/10/20
這首詩是預言一位政治人物。
Thumbnail
2024/10/17
這首詩是將第一至第十節預言做個總結,描述「國共兩黨分據兩地、各管各的」,今天就來大略介紹一下。
Thumbnail
2024/10/17
這首詩是將第一至第十節預言做個總結,描述「國共兩黨分據兩地、各管各的」,今天就來大略介紹一下。
Thumbnail
2024/10/13
這首詩是預言「國共內戰的慘狀」,末了則暗示「會有新的局面展開」。
Thumbnail
2024/10/13
這首詩是預言「國共內戰的慘狀」,末了則暗示「會有新的局面展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首詩是預言「袁世凱」、「軍閥分裂」。今天就來介紹此歷史事件。
Thumbnail
這首詩是預言「袁世凱」、「軍閥分裂」。今天就來介紹此歷史事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袁天罡的故事,藉由敘述袁天罡的預言故事,引導讀者思考聽話的智慧和該如何判斷哪些話應該聽進去,對自己有意義。通過故事中的籤詩,篩選出對自己有幫助的訊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唐朝袁天罡的故事,藉由敘述袁天罡的預言故事,引導讀者思考聽話的智慧和該如何判斷哪些話應該聽進去,對自己有意義。通過故事中的籤詩,篩選出對自己有幫助的訊息
Thumbnail
年羹堯(1680年3月26日—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號雙峯[3]。原籍安徽懷遠,始隸漢軍鑲白旗,雍正元年抬入漢軍鑲黃旗,同進士出身,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間重要將領。
Thumbnail
年羹堯(1680年3月26日—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號雙峯[3]。原籍安徽懷遠,始隸漢軍鑲白旗,雍正元年抬入漢軍鑲黃旗,同進士出身,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間重要將領。
Thumbnail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第四十六戰:群雄討董(10)界橋會戰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20-03-09 22:29 袁紹公孫瓚會戰界橋,先看雙方實力: 公孫瓚軍出戰四萬,配置堪稱豪華。 中軍是三萬人的步兵方陣,騎兵一萬,左右兩翼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特種兵為中堅,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在這裡面
Thumbnail
第四十六戰:群雄討董(10)界橋會戰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20-03-09 22:29 袁紹公孫瓚會戰界橋,先看雙方實力: 公孫瓚軍出戰四萬,配置堪稱豪華。 中軍是三萬人的步兵方陣,騎兵一萬,左右兩翼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特種兵為中堅,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在這裡面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Thumbnail
本書作者蔣勳,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   書中分為七個篇章: 第一講 大唐盛世
Thumbnail
本書作者蔣勳,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   書中分為七個篇章: 第一講 大唐盛世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東漢的王朝末年,戲劇性非常強。 總體上,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他人做嫁衣裳。 開篇有三句話,分送三個人。 有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這句話,送給袁紹先生。 在這裡,我們要提前給袁紹辟個謠,拜《三國演義》所賜,這位爺被描寫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敗事有餘的漂亮草包。 實際上,人家根本不是山炮!
Thumbnail
東漢的王朝末年,戲劇性非常強。 總體上,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他人做嫁衣裳。 開篇有三句話,分送三個人。 有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這句話,送給袁紹先生。 在這裡,我們要提前給袁紹辟個謠,拜《三國演義》所賜,這位爺被描寫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敗事有餘的漂亮草包。 實際上,人家根本不是山炮!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