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品味唐詩

2024/03/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書作者蔣勳,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

 

書中分為七個篇章:

第一講 大唐盛世

詩像一粒珍珠,那些累積了很長時間,和我們的身體、呼吸已經有了共識與默契的語言和文字,才叫作文學。


第二講 春江花月夜

交響詩般的樂章,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所有的主題一起出現,彷若一部交響曲,為我們闡述了生命的最後歸宿。


第三講 王維

他經營的不是山水,而是自己的心境──宇宙不會因為人事而變遷,只是人自己在誇大喜悅與哀傷而已。


第四講 李白

他的豪放與豁達背後,是對時間本身的感傷,美到極致的感傷,空間如此空曠,時間如此短促,活著,為什麼不好好盡歡?


第五講 杜甫

他有一種天真,在記錄時代的悲劇背後,他悲哀自己,也同時對民間生活喟嘆,他的人道主義直接在詩裡寫出來了。


第六講 白居易

他的詩是為了民間而寫,為了民間發聲,這是他做為知識分子的心願。對生命的豐富關懷,對於一朵花都會尊重,都會疼惜,這才是文學真正的力量。


第七講 李商隱

晚唐的靡麗詩歌,其實是對於大唐繁華盛世的回憶,他的詩是幻滅與眷戀的糾纏──捨不得是眷戀,捨得是幻滅,人生就是在這兩者之間糾纏。

作者說《詩經》從「詩」變成「經」是以後的事。「詩」是聲音的流傳,「經」是被書寫成了固定的文字。他更喜歡「詩」,自由活潑,在活著的人口中流傳,是聲音,是節奏,是旋律,可以一面唱一面修正,還沒有被文字限制成固定死板的「經」。

我也覺得詩是很精鍊的文字,可以描寫個人情懷,也可以說國家山河、人民百姓、春天、月亮,不同的年歲讀到相同的詩,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體悟。裡面讓我印象深刻是一首杜甫寫的「石壕吏」,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就好像是紀錄片一樣,讓我感受到帝王將相功業下的人民,被戰爭所牽連的悲哀與痛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71會員
88內容數
紀錄生活的點點滴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