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胡晴舫《二十歲》:年輕人笑聲傳到中年人耳裡,成為一槍爆頭的噤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青春、含羞草


胡晴舫的《二十歲》,是今年 5 月底才出版的長篇小說,從封面上胡搞瞎搞的塗鴉就看得出來,這則故事必定是在作者個人經驗中、相當私密的 20 歲。每個人的 20 歲都是私密的。那一點點封藏起來的秘釀,酸酸的、苦苦的,但到喉頭回甘時,又令人會心一笑。

青春從來無關乎數字,它絕無僅有地只發生於不知不覺中,像花開一季,花怎麼知道自己正在盛開呢?花不知道。也正因為完全不明白、胡搞瞎搞,等我們回過頭來攀上牆看時,青春才能在凋落後仍幻化為淡淡的香水,它或許工業化、社會化、精品化了,可是每當我噴在手腕上時,總聞得到一絲血味。

源於含羞草,淡淡地,來自南美洲的植物。

青春它就是這樣不受控、痛苦,可是要我丟棄掉這段記憶嗎?哪怕我有能力換個人生角色來活,換成孫芸芸,我也不肯。

哪怕我已經身在牆外,成為叛逆的蹺課生,我還是留戀牆內的風景。



美的東西本來就慘


胡晴舫下筆犀利,像一張巧言令色的白紙,隨時可以割傷人,「她雖然對人生沒打算,卻意見很多,對什麼都有尖刻評論。」但話鋒一轉,「美的東西本來就慘。」真的是尖酸刻薄嗎?我從書中主角月青的眼睛看出去,世界是 8 月豔陽高照,萬物正盛、最美的時刻,卻也成為慾望躁動的誘因。

慾望它一直就是一張白紙。在文明社會,表面上看起來規規矩矩、井水不犯河水,A4 就是 A4,不會是 B4。你想寫上什麼、畫下什麼,都無所謂,白紙本來就是為了承載色彩而存在,白紙它就該接受世界上一切的胡搞瞎搞。

可是,你要是畫得太投入,它隨時有可能割破你的手指頭,讓血一滴滴滲下去,成為滋養新樹的營養。你或許不會感覺到疼痛,但回過神時,這血已然流經中年的河流。畫紙上有蠟筆、有鉛筆痕跡,混著血,成為一圈圈餘波。藝術好像就是這樣不經意發生的,藝術它就是見血的。

raw-image

我是翹課生嗎?但逃離青春,似乎又是必不可免。



紅色很冷,也很溫暖


《二十歲》透過大量的政治鋪墊,描摹台灣這塊在人類歷史文明上仍算「稚嫩」的土地,在面臨改革時,人民體內的熱血沸騰。在外拋頭顱灑熱血,但轉過身回家,不免會打冷顫,只因成長,它確實就是反反覆覆掙扎著。

1989 年 6 月 4 日中國紫禁城的南端,天安門事件正上映,隔著一片海峽欣賞這部電影,台灣人內心有些東西被喚醒了。此後,海的一邊有人被坦克車輾壓,海的另一邊民主化進程加速,畢竟才在兩年前 7 月 15 日,蔣經國總統宣布解嚴,台灣人終於能離開蔣家溫暖的懷抱。

真的離開了嗎?

無論如何,離開媽媽,就得學會獨立了。

raw-image

就算離開的了,但在人生這條路上,大大小小的威權暗語,又有誰離得開?接受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表面上、說得好聽,是培養人才、適性教育,讓每個人發光發熱、找尋夢想。

說實在的,就是把人關進一座座監牢,要你看人臉色、學會拉幫結派、發展自己的勢力。學校是一口口篩子,看看能把「人」分門別類到哪裡,一類、二類、三類,你適合去當水電工、你適合去當時尚編輯,你就適合當元首夫人。

簡簡單單,像摩西劃分紅海,塵埃落定。

所以威權暗語是什麼?就是你最好不要去妄想那些,吃不到的飼料。有派人就該吃蚵仔煎,有派人就該吃 Fine Dining。而且人,一定要告訴自己,眼前能吃到的,就是最好吃的。一如作者下筆所言:

「活在人們的認知裡,成了所謂的事實。這些善良的人們啊,願神明保佑他們的靈魂。」

轉眼:

「她廢寢忘食在拼圖的人生,終究是一幅中產生活的圖像,拿取你的文憑,培養個無傷大雅的嗜好,不斷進階你的年收入,擴張你的社會網絡, 一有機會就飛出這個島嶼,四處觀光,好像在收集什麼文化點數。」

文藻優美,但不經意殺死了無數人。下筆如刀,但胡晴舫不是關公,是漢尼拔。

1949 年後,渴望改變這片土地的年輕人,隨著事過境遷,也必須為了遵守初心而學會權謀。真善美固然是美,可是人如果學不會拿捏分寸,有一天終會掉進真善美的池塘裡溺死。

如果,眼看池塘上有蓮花,就奮不顧身跳進去的話,只能等著被超渡了。就像沒有手段作為基礎的真誠,只能等著被清算。

政治,在每個人的心裡,起點是很美很美的,像日出的太陽充滿了力量,可是玩到最後,你會後悔自己沒擦防曬乳。

「依我來看,政客和酒家女才同一國,都得精通逢場作戲。」
raw-image

可不是?想要真正改變世界,不要說世界,想要改變人口僅有兩千三百萬的一塊島,你也得學會當妓,身段不夠軟,不只錢賺不到、臉也等著被皮鞋踩來踩去。

這 10 年以來,世界各地角落,多少年輕人上街頭、渴望改變世界,這群人,學歷大多漂亮。可是拉回來說,學歷,是很容易築起一道高牆的。

「教育看似突破階級的途徑,但很不幸地,都市的階級由金融資本建構,以文化資本形式壟斷社會優勢,鞏固話語權,建制緊密的政商關係,以高高在上的優雅方式致富,一代傳一代。」

極美的描寫、絕佳的一手,我好喜歡胡晴舫這種冷冷靜靜拿出一把武士刀砍死你的口吻,讓我不禁聯想起過去在看《紅色賭盤》時,我忘了書中透露是哪位高層人士娓娓道來了,關於政權必須一代傳一代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是絕對不會挖掘我們的祖墳的。」

雞皮疙瘩。但這確實是人性,最真實的人性就是見血的。

raw-image



My Dear Friends,青春它就是髮夾彎


想起小時候,我的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告訴三個孩子:

「等你們都滿 18 歲,如果打起仗,我就要去打。」

他不是瘋子,他其實是那種,會在兒子滿 18 歲、去念別的縣市大學時,每個週末在家等兒子回來,只為了講上兩三句話的人。

但他脫口而出的話,對當時 5 歲的我來說,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只是知道他要去死,我攔不住。當然,後來爸爸也確實在我 18 歲時不幸離世了。我每每想起來總安慰自己:「沒事,他就去打仗而已。」

為國捐軀。

多美的藉口。

我直到現在也不能明白,為什麼爸爸要每隔幾年就說出這種「遺言」,打仗、為國犧牲,在我看來,是很傻的一件事。我一直覺得,我就想要這個家,每個人都在。每天大家能一起吃飯就好,哪怕被統一了,我不在乎。我就要這個家、五個人,每天都在就好。

大愛、小愛的抉擇,我就是會選小愛的那種人。我不喜歡這種偉大的犧牲,我就喜歡大家一起吃個火鍋,哪怕被叫俗辣,也是別人的嘴,乾我屁事,反正我嘴巴正在嚼香香的涮肉片。

《二十歲》,其實就是以政治為禮盒,包裹著情感的故事。如果這樣說太俗爛,那是「大愛包裹著小愛」的故事。

張愛玲文筆雖好,但筆下人物一個比一個慘,她出生在最痛苦的時代,我雖然愛極了她的文筆,但我也常常問自己:「妳想要擁有這樣神奇的力量嗎?」

但必須歷經戰亂的痛苦。人與人,最刀鋒相見的屠殺。

我不要啊,我要吃火鍋。

raw-image

因此當我看見故事中立文的最終告白時,我萬萬沒想到翻開這本書之前,我還害怕自己會不會讀起來無感,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私密的,這樣的私密性,我以為很難引發共鳴。

事實證明,我就是哭到像個 20 歲出頭的少女第一次面臨失戀那樣。那很痛,而且最痛的是,我知道自己未來再也不可能這麼痛。

胡晴舫說:

「這就是所謂的歷史事件吧,就像 1989 年,柏林圍牆倒了,大家心裡似乎明白所處的時代來到一個轉折點,卻不真正明白其中所代表的意義,會以何種形式進入個人的日常軌道,影響自己的命運。」
raw-image

對啊,花怎麼會知道自己正在盛開呢?

不就是因為不知道,才是最美的嗎?

青春,它就像是一地濕漉漉的死水。遠看是歲月靜好;近看才發現,曾經刮過的七級颱風,每年 9 月都還會回來,你有時候以為它不來,結果最後它來個髮夾彎。

一切都是暗潮洶湧,但無論如何,抵擋不住一個「敢」字。

敢愛敢恨,甚至能為痛苦套上一層濾鏡,然後告訴自己,這就叫永恆。

畢竟歷史事件,總要過個 100 年後回頭看,才知道之於人類的意義是什麼。



自己就是自己的異鄉人


「若她有一點文學野心,大概都用在撰寫這些郵件內容上。」

作者這樣描寫月青,讓我覺得有趣,好像是在寫我一樣,但凡有點文學野心,都寫在品牌廣編裡了。畢竟野心不能賣錢,在全世界人眼裡,廣編才是真正有價值。

不過但凡人生可以順風順水的話,我寧可連野心都沒有。如果我曾經擁有 Best Time,能順利跟自己選中的人結婚、生小孩,我可以不要有野心。曾經。

「昔日的自己已是異鄉人,說著她不理解的外語。」

但是現在,我已然攀爬、繞過了青春的圍牆,走了一大段路,很遠很遠了。過去的語言,哪怕是我自己曾經說出口的,我當然聽得懂,但是我已經不放在 Spotify 歌單裡了,就像台灣人總有一天會忘記台語,聽是聽得懂,但還有誰在乎?誰在學?

raw-image

說起青春,我的畫面只停留在沿著關渡捷運線一路走來的風景。它很美,可是已經凍結了。

痛苦到底的那刻起,我就決心要把青春拋諸腦後。

從此之後,青春可以幻化成任何形式活著,文學、藝術、看電影時忍不住落淚的那一瞬間,可是青春,不會重新活在我身體裡了。



先這樣


以前,屬於我的青春,他常常在我們一同在廁所照鏡子時,困擾著告訴我:「我又長了好多白頭髮。」

然後我就幫他拔,小心翼翼地,因為我非常害怕弄痛他。

27 歲之前,我從來沒有長過白髮頭,但是在我決心拋棄青春之後,過了幾天,同樣的廁所,我照著鏡子,發現自己竟然也長了一根白頭髮,我很驚訝,但只是微微笑。

我終於走到了跟自己的青春邁向同樣步伐的時刻。

我知道我長大了。

只是往後這些掉落下來的白髮,是不可能化作春泥的。

「先這樣。」

就先寫到這吧。



煉金術師


後記:

感謝好友 Max 的推薦,才有機會讀到這本《二十歲》。

很喜歡胡晴舫下筆淡淡地,但其實是因為,實在蘊藏太多感情了。有時候之於生命太過熱烈的東西,只能放著吹冷了再一步步地寫出來。遵循條規,是因為明白了兵荒馬亂的痛楚。

因為青春,它實在是太大的岩塊。

但不是每個人都是煉金術師。

圖片出自:Prad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immer Disneyland
37會員
37內容數
以時尚為切角,深度解讀電影、文學、政治。
Zimmer Disneyland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我只能說,從周星馳到 Mark Zuckerberg,喜劇之王的身分早已移交...
Thumbnail
2025/04/09
我只能說,從周星馳到 Mark Zuckerberg,喜劇之王的身分早已移交...
Thumbnail
2025/03/05
一但我們不再談論、不再爭執,痛苦或將真正成為一灘死水...
Thumbnail
2025/03/05
一但我們不再談論、不再爭執,痛苦或將真正成為一灘死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很喜歡胡晴舫下筆淡淡地,但其實是因為,實在蘊藏太多感情了。有時候之於生命太過熱烈的東西,只能放著吹冷了再一步步地寫出來。遵循條規,是因為明白了兵荒馬亂的痛楚...
Thumbnail
很喜歡胡晴舫下筆淡淡地,但其實是因為,實在蘊藏太多感情了。有時候之於生命太過熱烈的東西,只能放著吹冷了再一步步地寫出來。遵循條規,是因為明白了兵荒馬亂的痛楚...
Thumbnail
『卡洛不說話,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不知道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樣,電影不好,而且是很不好,可是那ㄧ幕的陽光、藍海…真叫人想丟開ㄧ切,過個他們十七歲女孩子過的生活,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吃飯、睡覺、戀愛、生活…』 『校慶的時候,操場上畫起了一道道白線,ㄧ場晨雨後,跑道上的黑土襯著白線更是鮮明
Thumbnail
『卡洛不說話,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不知道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樣,電影不好,而且是很不好,可是那ㄧ幕的陽光、藍海…真叫人想丟開ㄧ切,過個他們十七歲女孩子過的生活,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吃飯、睡覺、戀愛、生活…』 『校慶的時候,操場上畫起了一道道白線,ㄧ場晨雨後,跑道上的黑土襯著白線更是鮮明
Thumbnail
想起年輕時H曾買來贈予她席慕蓉的詩集:「七里香」和「無怨的青春」,那兩本美麗的藏書是否還留在老家已不復記憶,但那埋藏的一段青春秘戀,雖然經過數十載流光歲月的輾轉遞嬗,卻是一輩子忘也忘不了的曾經。每每想到H曾經對她的好,內心總感到一絲歉意,如果當時離開時能夠溫柔誠懇的對待,是不是會讓結局更完滿呢?
Thumbnail
想起年輕時H曾買來贈予她席慕蓉的詩集:「七里香」和「無怨的青春」,那兩本美麗的藏書是否還留在老家已不復記憶,但那埋藏的一段青春秘戀,雖然經過數十載流光歲月的輾轉遞嬗,卻是一輩子忘也忘不了的曾經。每每想到H曾經對她的好,內心總感到一絲歉意,如果當時離開時能夠溫柔誠懇的對待,是不是會讓結局更完滿呢?
Thumbnail
我特別喜歡郝譽翔。她外表清麗脫俗、天資聰穎,講話時娓娓動聴,分析文章時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她出版的書我幾乎都看過。今天我這篇要分享的是她在2011年4月出版的書:「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中,我覺得最有感覺的是這一章文篇--「青春的北淡線」,寫她十七歲時對當時人事物的觀感,活潑生動
Thumbnail
我特別喜歡郝譽翔。她外表清麗脫俗、天資聰穎,講話時娓娓動聴,分析文章時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她出版的書我幾乎都看過。今天我這篇要分享的是她在2011年4月出版的書:「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中,我覺得最有感覺的是這一章文篇--「青春的北淡線」,寫她十七歲時對當時人事物的觀感,活潑生動
Thumbnail
描述正處於花樣年華、荳蔻少女的時期,看似親密的故事,對於沈悶校園生活的叛逃,短暫的離家出走後因為現實因素反而讓友誼面臨考驗。當大家重返校園回歸莘莘學子的身分,已然悄悄變調的心理狀態,終於釀成難以收拾的殘局。
Thumbnail
描述正處於花樣年華、荳蔻少女的時期,看似親密的故事,對於沈悶校園生活的叛逃,短暫的離家出走後因為現實因素反而讓友誼面臨考驗。當大家重返校園回歸莘莘學子的身分,已然悄悄變調的心理狀態,終於釀成難以收拾的殘局。
Thumbnail
拜讀格友的投稿,驚覺原來可以這樣細說青春,為何我不可以?我的青春很蒼白卻有趣(至少自覺),就從中二開始吧!
Thumbnail
拜讀格友的投稿,驚覺原來可以這樣細說青春,為何我不可以?我的青春很蒼白卻有趣(至少自覺),就從中二開始吧!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平靜度過餘生的成長歲月,只待少年成熟時 後青春詩篇與我們的歌,漫步在錯誤中練習 十七歲的夏天是平靜的午後,慵懶的太陽羞澀的對我點點頭,依稀記得初中談的第一場戀愛,但也隨著時間渦旋的攪和,變得模糊,在這記憶光軌的輪廓,變得不再清晰可見,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什麼都沒有發生,沒有大雨澆灌、沒有濕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平靜度過餘生的成長歲月,只待少年成熟時 後青春詩篇與我們的歌,漫步在錯誤中練習 十七歲的夏天是平靜的午後,慵懶的太陽羞澀的對我點點頭,依稀記得初中談的第一場戀愛,但也隨著時間渦旋的攪和,變得模糊,在這記憶光軌的輪廓,變得不再清晰可見,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什麼都沒有發生,沒有大雨澆灌、沒有濕
Thumbnail
「展信愉快,現在讀著這封信的你 不知道現在正在哪,做些什麼事呢? 我,我十五歲, 有無法對任何人說出口的煩惱, 如果是寫給未來的自己, 一定可以坦然地說出來, 我不行了,好想哭, 我好想消失在這世界上, 究竟我應該要相信誰說的話! 單純的心被搞得支離破碎, 在痛苦之中 只能繼續不停地往前走
Thumbnail
「展信愉快,現在讀著這封信的你 不知道現在正在哪,做些什麼事呢? 我,我十五歲, 有無法對任何人說出口的煩惱, 如果是寫給未來的自己, 一定可以坦然地說出來, 我不行了,好想哭, 我好想消失在這世界上, 究竟我應該要相信誰說的話! 單純的心被搞得支離破碎, 在痛苦之中 只能繼續不停地往前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