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解表劑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來源:📗方劑學(五版)

◎辛溫解表

  • 適應證:外感風寒表證
  • 症狀: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疼,口不渴,無汗或汗出而仍發熱惡寒,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
  • 常用中藥: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紫蘇葉
  • 代表方劑: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九味羌活湯

🥣麻黃湯

【組成】

  • 麻黃6(君):味苦辛性溫,為肺經專藥
  • 桂枝4(臣):溫經散寒,透達營衛,加強發汗解表,除身疼
  • 杏仁9(佐):降肺氣、散風寒,同麻黃一升一降,解鬱平喘
  • 炙甘草3(使):調和諸藥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附方】

🥣麻黃加朮湯

【組成】麻黃湯 加 白朮4

【功效】發汗解表,散寒祛濕

【主治】濕家身煩疼

🥣麻杏苡甘湯

【組成】麻黃湯 加 薏苡仁

【功效】解表祛濕

【主治】風濕,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

🥣大青龍湯

【組成】麻黃12、桂枝4、炙甘草5、杏仁6、石膏12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除煩

【主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寒熱俱重,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脈浮緊

🥣三拗湯

【組成】麻黃5、杏仁5、甘草5、生薑5片

【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

🥣華蓋散

【組成】麻黃、桑白皮、紫蘇子、杏仁、赤茯苓、陳皮

【功效】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利,呀呷有聲;脈浮數


🥣桂枝湯

【組成】

  • 桂枝9(君):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
  • 芍藥9(臣):益陰斂營
  • 生薑9、大棗9(佐):升騰脾胃生發之氣而調和營衛
  • 炙甘草6(使):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不渴;苔白;脈浮緩 或 浮弱

【補充】本方不單可用於外感風寒的表證,對病後、產後、體弱而致營衛不和,證見時發熱自汗出,兼有微惡風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附方】

🥣桂枝加葛根湯

【組成】葛根12、桂枝6、芍藥6、炙甘草5、生薑9、大棗9

【功效】解肌舒筋

【主治】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組成】桂枝湯 加 厚樸6、杏仁6

【功效】解肌發表,下氣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風寒而見桂枝湯證


🥣九味羌活湯

【組成】

  • 羌活5(君):辛溫芳香,上行發散,除在表之風寒濕邪
  • 防風5、蒼朮5(臣):發汗祛濕,助羌活解表
  • 細辛1、川芎3、白芷3(佐):散風寒,宣濕痹,行氣血,除頭痛身疼
  • 生地黃3、黃芩3(佐):泄氣血分之熱,制辛溫之燥
  • 甘草3(使):調和諸藥

【功效】發汗祛濕,兼清裏熱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痠楚疼痛,口苦而渴

【附方】

🥣大羌活湯

【組成】羌活、獨活、防風、細辛、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炙甘草、白朮、知母、川芎、生地黃

【功效】發散風寒,祛濕清熱

【主治】風寒濕邪表證,兼有裏熱: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滿而渴


🥣加味香蘇散

【組成】

  • 紫蘇葉6、荊芥3(君):辛溫芳香、發汗解表
  • 防風3、秦艽3(臣):祛肌腠風濕而除身痛
  • 蔓荊子3(臣):升散除風而止頭痛
  • 香附4(佐):理三焦之氣
  • 川芎1.5(佐):行血中之氣
  • 陳皮4(佐):舒肺脾之氣
  • 炙甘草2.5、生薑3片(佐使):和中

【功效】發汗解表

【主治】四時感冒:頭痛項強,鼻塞流涕,身體疼痛,發熱惡寒或惡風,無汗;舌苔薄白;脈浮

【加減】

  • 頭腦痛甚:加 羌活2.5、蔥白2根
  • 喘嗽:加 桔梗5、前胡5、杏仁3
  • 鼻衄或吐血:去 生薑,加 生地黃5、赤芍5、丹參5、丹皮5
  • 咽喉腫痛:加 桔梗5、牛蒡子5
  • 停食(胸膈痞悶):加 山楂5、麥芽5、萊菔子5

【附方】

🥣香蘇散

【組成】香附12、紫蘇葉12、炙甘草3、陳皮6

【功效】理氣解表

【主治】四時瘟疫傷寒


🥣香蘇蔥豉湯

【組成】制香附4.5-6、陳皮4.5-6、蔥白2-3枚、紫蘇4.5-9、炙甘草1.8-2.4、淡豆豉-12

【功效】發汗解表,調氣安胎

【主治】妊婦傷寒


🥣小青龍湯

【組成】

  • 麻黃9、桂枝6(君):發汗解表,除外寒,宣肺氣
  • 乾薑3、細辛3(臣):溫肺化飲,助麻、桂解表
  • 五味子3、芍藥9(佐):斂氣養血
  • 半夏9(佐):祛痰和胃散結
  • 炙甘草6(佐使):益氣和中、諸和辛散酸收之間

【功效】解表蠲飲、止咳平喘

【主治】風寒客表,水飲內停: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飲咳喘,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附方】

🥣小青龍加石膏湯

【組成】小青龍湯 加 石膏9

【功效】解表蠲飲,兼除煩躁

【主治】肺脹,心下有水氣,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

🥣射干麻黃湯

【組成】射干6、麻黃9、生薑9、細辛3、紫菀6、款冬花6、大棗3棗、半夏9、五味子3

【功效】宣肺祛痰,下氣止咳

【主治】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


◎辛涼解表

  • 適應證:外感風熱證
  • 症狀:發熱,有汗,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苔薄白或兼薄黃,脈浮數
  • 常用中藥: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葛根
  • 代表方劑:桑菊飲、銀翹散、麻杏石甘湯

🥣桑菊飲

【組成】

  • 桑葉7.5(君):清透肺絡之熱
  • 菊花3(君):清散上焦風熱
  • 薄荷2.5(臣):助散上焦風熱
  • 桔梗6、杏仁6(臣):解肌肅肺以止咳
  • 連翹5(佐):清透膈上之熱
  • 蘆根6(佐):清熱生津止渴
  • 甘草2.5(使):調和諸藥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

【加減】

  • 氣分有熱:加 石膏、知母
  • 咳嗽較頻:加 黃芩
  • 口渴:加 天花粉
  • 肺熱咳甚傷絡(咳痰夾血):加 茅根、藕節、牡丹皮
  • 有痰黃稠,不易咯出:加 瓜蔞皮、浙貝母


🥣銀翹散

【組成】

  • 金銀花9、連翹9(君):辛涼透邪清熱、芳香辟穢解毒
  • 荊芥穗5、淡豆豉5(臣):助開皮毛而逐邪
  • 桔梗6(佐使):宣肺利咽
  • 甘草5(佐使):清熱解毒
  • 竹葉4(佐使):清上焦熱
  • 蘆根(佐使):清熱生津

【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溫病初起:發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 或 薄黃;脈浮數

【加減】

  • 渴甚:加 天花粉
  • 項腫咽痛:加 馬勃、玄參
  • :去 荊芥、淡豆豉,加 白茅根9、側柏炭9、梔子炭9
  • :加 杏仁
  • 熱漸入裏:加 生地黃、麥冬
  • 小便短:加 知母、黃芩、梔子

【附方】

🥣銀翹湯

【組成】金銀花15、連翹9、竹葉5、甘草3、麥冬12、生地黃12

【功效】滋陰透表

【主治】陽明溫病,下後無汗脈浮


🥣麻杏石甘湯

【組成】

  • 麻黃6(君):宣肺泄邪熱
  • 石膏18(臣):宣肺不助熱,清肺不留邪
  • 杏仁9(佐):助清肺平喘
  • 炙甘草6(佐使):益氣和中

【功效】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邪: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痛,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 或 黃;脈滑數

【加減】

  • 肺中熱甚、津液大傷:重用 石膏,加 桑白皮、蘆根、知母
  • 邪入化熱,表寒未盡:加 荊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

【附方】

🥣越婢湯

【組成】麻黃9、石膏18、生薑9、炙甘草5、大棗5枚

【功效】發汗利水

【主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


🥣柴葛解肌湯

【組成】

  • 葛根9、柴胡6(君):解肌清熱
  • 羌活3、白芷3(臣):助解表、除諸痛
  • 黃芩6、石膏5(佐):清邪鬱所化之熱
  • 桔梗3(佐):宣肺氣以助疏泄外邪
  • 芍藥6、甘草3(佐):和營泄熱

【功效】解肌清熱

【主治】感冒風寒,鬱而化熱:惡寒漸輕,身熱增盛,無汗頭痛,目疼鼻乾,心煩不眠,眼眶痛;脈浮微汗

【附方】

🥣柴葛解肌湯

【組成】柴胡6、葛根9、甘草3、芍藥6、黃芩6、知母5、生地黃9、丹皮3、浙貝母6

【功效】解肌清熱

【主治】春溫夏熱之病。發熱頭痛,但不惡寒而口渴

【加減】

  • 心煩:加 竹葉10片
  • 譫語:加 石膏9


◎扶正解表

  • 適應證:體質素虛,又感外邪
  • 代表方劑:敗毒散、再造散、蔥白七味飲、加減葳蕤湯

🥣敗毒散

【組成】

  • 羌活、獨活(君):通治一身上下之風寒濕邪
  • 川芎(臣):行血祛風
  • 柴胡(臣):辛散解肌
  • 枳殼(佐):降氣
  • 桔梗(佐):開肺
  • 前胡(佐):祛痰
  • 茯苓(佐):滲濕
  • 人參(佐):補氣
  • 甘草(佐使):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生薑、薄荷(佐使):發散風寒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祛濕

【主治】感冒風寒濕邪: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苔白膩;脈浮濡 或 浮數而重取無力

【附方】

🥣荊防敗毒散

【組成】羌活5、獨活5、柴胡5、前胡5、枳殼5、茯苓5、荊芥5、防風5、桔梗5、川芎5、甘草3

【功效】發汗解表、消瘡止痛

【主治】瘡腫初起:紅腫疼痛,無汗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數

🥣參蘇飲

【組成】人參、紫蘇葉、葛根、前胡、薑半夏、茯苓、陳皮、甘草、桔梗、枳殼、木香、生薑、大棗

【功效】益氣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外治風寒,內有痰飲: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滿悶;苔白,脈浮


🥣再

【組成】

  • 人參3、黃芪6(君):補元氣、固肌表,助藥勢以鼓邪外出,又預防陽隨汗脫
  • 附子3、桂枝3、細辛2(臣):助陽散寒以解表邪
  • 羌活8、川芎3、防風3(佐):加強解表散寒
  • 赤芍(佐使):涼血散血
  • 甘草1.5(佐使):使汗出不猛而邪盡出

【功效】助陽益氣、發汗解表

【主治】陽氣虛弱,感冒風寒:頭痛身熱惡寒,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或 浮大無力

【附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

【組成】麻黃5、附子3、細辛3

【功效】助陽解表

【主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

🥣麻黃附子甘草湯

【組成】麻黃5、炙甘草5、附子3

【功效】助陽益氣、發汗利尿

【主治】少陰病:惡寒身疼,無汗,微發熱,脈沉微;或水病身面浮腫,氣短,小便不利,脈沉而小


🥣加減葳蕤湯

【組成】

  • 玉竹9(君):滋陰益液而資汗源、潤肺燥
  • 蔥白6、淡豆豉9、薄荷5、桔梗5(臣):解表宣肺、止咳利咽
  • 白薇3(佐):涼血清熱,除煩渴
  • 甘草1.5、紅棗2(佐):甘潤滋脾

【功效】滋陰清熱、發汗解表

【主治】素體陰虛,感受外邪: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煩,口渴,咽乾;舌赤,脈數

【附方】

🥣葳蕤湯

【組成】葳蕤、白薇、麻黃、獨活、杏仁、川芎、甘草、青木香、石膏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養陰

【主治】風溫:脈陰陽俱浮,浮出身重,其息必喘,其形狀不仁,嘿嘿不欲眠,下之則小便難,發其汗必譫語,加燒針則耳聾難盲,但吐下之則遺矢便利

0會員
26內容數
在學習的時候,習慣把書中的內容以自己的方式紀錄下來。 日積月累,筆記倒有不少,放著可惜,於是整理一下,放上方格子,公諸同好,還望拋磚引玉。 共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大吐大下之,極虛」,大字代表程度嚴重,人都虛掉了,裡虛寒掉了,虛熱會上浮到頭面,「以其人外氣怫郁」,虛熱上浮,人看起來憂憤,臉色微紅,而手腳冰冷,這是陽脫的現象,「發其汗」,醫者不察,以為有身熱表證而發其汗,「復極汗出者」,流汗流很多,裡陽盡失,陽都被發散掉了,現在身體裡面
「下利,腹脹滿」,通常下利後,腹部又脹滿的情況是體內寒濕很盛,「身體疼痛者」,這是表實,也就是有外感寒邪造成的體痛,「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有表證、裡證實同時存在時,一定是先溫裡,去掉裡的寒濕,然後才可以解表,這是法則,「溫裡宜四逆湯」,溫裡用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裡溫後才可以解表,用桂枝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三八二: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必鬱冒,汗出而解。下利清穀者,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這條辨有兩個證型,前半段是陽回頭,會自愈的證型,後半段是陰盛陽脫的危證。「下利,脈沉而遲」,沉代表裡,遲代表寒,也就是下利造成裡虛寒掉了,「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臉頰微
Thumbnail
適合一般人、小孩、虛弱的老人: 夜交藤 合歡皮 柏子仁 茯苓 女貞子 枸杞子 適合:手腳冰冷、常感冒、過敏、疲勞 大棗 纈草 石菖蒲 遠志 何首烏 五味子 適合: 煩躁、口乾、口苦、痘痘多、便秘 百合 麥冬 竹茹 浮小麥 甘草 生地 旱蓮草 白
「下利」,厥陰證下利通常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下利後身體微熱、口渴、脈弱,代表陽慢慢回頭了,病邪跟著下利被排出體外,口渴,代表津液仍尚未充足,慢慢回補身體會自己好起來。 如果下利後脈數、大熱而渴,數就是熱,代表裡面還有發炎,病邪還在裡面。倪氏曰:臨床上霍亂、瘧疾都要參考厥陰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 乾薑3、黃芩3、黃連3、人參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本自寒下」,傷寒邪入厥陰,本來下焦就很寒冷,手腳常常都是冰冷的,此
三七二:「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黃芩、葳蕤各十八銖、石膏碎綿裡、白朮、乾薑、芍藥、桂枝、茯苓、甘草,炙、天門冬,去心各六銖。右十
生活實驗 六二二 偏頭痛的位置愈來愈聚焦 痛痛真的會飛走 隨著體溫高升 沒有鮮奶 我來不及靠一杯咖啡 上一次咖啡有中藥味 我滴口不沾 不知是不是妳皮膚白白的原因 這一次 我可以偶爾地想喝就喝 副作用是比較晚睡 我覺得今天很適合再喝 我得送走我的頭痛 像過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大吐大下之,極虛」,大字代表程度嚴重,人都虛掉了,裡虛寒掉了,虛熱會上浮到頭面,「以其人外氣怫郁」,虛熱上浮,人看起來憂憤,臉色微紅,而手腳冰冷,這是陽脫的現象,「發其汗」,醫者不察,以為有身熱表證而發其汗,「復極汗出者」,流汗流很多,裡陽盡失,陽都被發散掉了,現在身體裡面
「下利,腹脹滿」,通常下利後,腹部又脹滿的情況是體內寒濕很盛,「身體疼痛者」,這是表實,也就是有外感寒邪造成的體痛,「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有表證、裡證實同時存在時,一定是先溫裡,去掉裡的寒濕,然後才可以解表,這是法則,「溫裡宜四逆湯」,溫裡用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裡溫後才可以解表,用桂枝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三八二: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必鬱冒,汗出而解。下利清穀者,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這條辨有兩個證型,前半段是陽回頭,會自愈的證型,後半段是陰盛陽脫的危證。「下利,脈沉而遲」,沉代表裡,遲代表寒,也就是下利造成裡虛寒掉了,「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臉頰微
Thumbnail
適合一般人、小孩、虛弱的老人: 夜交藤 合歡皮 柏子仁 茯苓 女貞子 枸杞子 適合:手腳冰冷、常感冒、過敏、疲勞 大棗 纈草 石菖蒲 遠志 何首烏 五味子 適合: 煩躁、口乾、口苦、痘痘多、便秘 百合 麥冬 竹茹 浮小麥 甘草 生地 旱蓮草 白
「下利」,厥陰證下利通常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下利後身體微熱、口渴、脈弱,代表陽慢慢回頭了,病邪跟著下利被排出體外,口渴,代表津液仍尚未充足,慢慢回補身體會自己好起來。 如果下利後脈數、大熱而渴,數就是熱,代表裡面還有發炎,病邪還在裡面。倪氏曰:臨床上霍亂、瘧疾都要參考厥陰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 乾薑3、黃芩3、黃連3、人參3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本自寒下」,傷寒邪入厥陰,本來下焦就很寒冷,手腳常常都是冰冷的,此
三七二:「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黃芩、葳蕤各十八銖、石膏碎綿裡、白朮、乾薑、芍藥、桂枝、茯苓、甘草,炙、天門冬,去心各六銖。右十
生活實驗 六二二 偏頭痛的位置愈來愈聚焦 痛痛真的會飛走 隨著體溫高升 沒有鮮奶 我來不及靠一杯咖啡 上一次咖啡有中藥味 我滴口不沾 不知是不是妳皮膚白白的原因 這一次 我可以偶爾地想喝就喝 副作用是比較晚睡 我覺得今天很適合再喝 我得送走我的頭痛 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