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來點心理學] 你還在對孩子貼標籤嗎?太常對著他們說「聰明」、「頑皮」可能都不是好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為成人的我們都不願意在工作場合、社會場域中被貼上標籤。甚至現在許多團體、有影響力之人都極力撕下一些過去對於性別、種族、國族的標籤。平心而論,我們是都知道,任何群體無論大小,都有其好與壞、善與惡。在人身上也是,體現不完美才是自然的。
你很特別,不用標籤。

你很特別,不用標籤。



當我們提到「貼標籤」時,往往會聯想到社會對個體所施加的一種刻板印象或評價,這些標籤不僅影響個人的行為方式,還會滲透到他們的自我認同中。對於孩子來說,標籤對他們是無意的、偶然的,卻也潛移默化影響著他們的自我認同和自信心,是長遠且深刻的。


早期標籤對自我認同的影響


孩子的自我認同,是從他們與周遭環境的互動中逐步形成的,尤其是來自家庭、學校和同儕的反饋。這時期的標籤往往會在他們心中植下深遠的影響。


A. 正面標籤與期望


當孩子被貼上「聰明」、「優秀」或「乖巧」的標籤時,這些標籤會變成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期望。父母和老師常常會期待他們能持續保持這種特質,並因此要求他們在各種場景中都展現出這種「標籤化」的行為。例如,當一個孩子被標榜為「聰明」時,他可能會更加努力地保持成績優異,避免失敗,因為他擔心失去這個標籤。


然而,這也可能帶來壓力。當孩子無法達到外界對「聰明」的期望時,他們會感到挫敗,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時,自我認同就會開始與標籤產生衝突,孩子可能會陷入一種無法滿足外界標準的焦慮感中,導致自信心受挫。


升學主義盛行國家的我們,是不是對於這些看似正面的標籤有著很大的共鳴?從小到大,我們知道成績好的同學不容易被質疑,也知道他們享有師長們的「寵愛」。一直到進入了社會,其實開始懷疑這些過去如此優秀的同學是否能好好適應這個社會?


B. 負面標籤的沉重負擔


與正面標籤相反,負面標籤如「懶惰」、「頑皮」、「學習差」則會對孩子的自我認同造成更直接的負面影響。這些負面標籤不僅會扼殺孩子的潛力,還可能讓他們陷入一種被定義、被限制的心理狀態。


例如,一個被貼上「頑皮」標籤的孩子,可能會開始內化這種評價,認為自己天生就是這樣,並因此停止嘗試改變行為。他們可能會覺得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擺脫這個標籤,而這種感覺會讓他們對自我認同和未來的發展失去信心。


標籤如何影響自信養成


孩子的自信心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建立,這個過程與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評估自己的能力密不可分。而標籤在其中扮演著雙刃劍的角色,既可能助力自信心的培養,也可能成為其發展的阻礙。


B. 固定心態的形成


當一個孩子持續被貼上某些標籤時,無論這些標籤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可能促成他們對自己形成「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

這是一種認為個人的能力和性格特質是無法改變的觀念。若一個孩子不斷被稱為「聰明」,他可能會認為聰明是一種天生的特質,而不是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因此,當他們面對挑戰或失敗時,往往會因害怕無法達到標籤所帶來的高期望而產生焦慮,甚至選擇逃避。


相反地,若一個孩子被標籤為「笨」、「懶惰」,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法改變這一特質,於是更加缺乏動力去努力,並因此失去對自己能力的信任。這樣的心理機制不僅阻礙了他們的自信心成長,還可能讓他們放棄挑戰,陷入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


B. 成長心態的潛力


與固定心態相對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近年一直被大力讚賞。這種心態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而改變的。父母和老師如果能夠避免貼上過於固定的標籤,並鼓勵孩子相信努力能帶來進步,那麼這些孩子就會更加勇於挑戰自我,並從失敗中學習。


一個擁有成長心態的孩子,即便面對挫折和挑戰,也不會輕易否定自己的能力,反而會相信經過努力,他們可以克服困難,達成目標。這樣的心態不僅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還有助於他們建立真正的自信。


解除標籤的束縛,促進健康成長


那麼,身為師長、家長的你,如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避免標籤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有效促進他們的自信心發展呢?


1. 注重行為而非個性


父母和老師在評價孩子時,應該專注於具體的行為,而非給孩子貼上固定的標籤。例如,當孩子犯錯時,與其說「你總是這麼頑皮」,不如指出具體行為:「你剛才打擾了別人,這是不好的行為」。這樣,孩子會明白他們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被定型為一種「壞孩子」。


2. 鼓勵努力過程


在孩子成功或表現良好時,不要僅僅稱讚他們的結果,而應更多地肯定他們在過程中的努力。例如,當孩子考試得高分時,與其說「你真聰明」,不如說「你努力學習,考出了好成績」。這樣的讚揚方式能夠讓孩子意識到努力的重要性,並激勵他們在未來繼續付出。


3. 提供多樣化的機會


給予孩子多樣化的機會,讓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中發現自己的潛力。當孩子被某個標籤限制時,往往會忽視其他可能的發展方向。通過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活動和興趣愛好,可以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更多的能力,從而促進全面的自信心發展。



標籤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工具,對孩子的自我認同和自信心養成有著深刻的影響。


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標籤,若處理不當,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固定心態的限制,阻礙他們的成長。因此,父母、老師以及整個社會都應該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避免將標籤固化為孩子的自我認同,轉而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讓他們能夠擁有更強的自信去面對未來的挑戰與發展。


你對被貼標籤、貼人標籤有什麼陰影或任何啟示嗎?

avatar-img
11會員
60內容數
鎖定:婚姻家庭、性別議題、心理學與哲學。將會用同回應世界、用愛包容自我與他人,期望閱讀沙龍後都能心如止水,歡迎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心理小宇宙 的其他內容
「疾病本身就是一種逃避,它使人遠離生活,遠離責任,將人推向一種自我中心的沉思。」 反映了人們如何通過疾病,甚至是心理上的創傷,尋求一種與現實脫節的狀態。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外部壓力或個人的內心困惑而試圖逃避責任,逃避自己應承擔的角色,而疾病成為一個象徵,讓我們能夠合理化這種逃避。
當演算法在我的Vocus, Instagram, Facebook版面中充斥著美食、美酒與遊玩,一副勸誘著:我的生命因為奉獻了多少悲痛,而應該大肆玩樂一遭。歷久不衰的一句話:「人生僅有一次,盡情享受當下!」有人將此話付諸在創業工作上、有人將其付諸在貢獻社會上、也有人光是滿足私慾......
現代鼓勵推廣心理健康和精神層次的滿足,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人在追尋「Soulmate」伴侶。身處在現實環境中,我們又如何單靠共同興趣、溝通能力,找到那位懂你的人呢? 柏拉圖的愛慾(Eros)在他的哲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饗宴》(Symposium)一書中,他透過多個人物的對話展現
脫離了原生家庭、進入了社會,在還沒追求批判思辨的路上。你是否也是常懷疑自己的主體性,疑惑為何自己要生在世上,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30女子我,從26歲決定從雙北生活圈搬到一個跨越太平洋的新城市,開始婚姻生活。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生命,一度覺得自己什麼都不需要、什麼都不想要。偶然開始認識憂鬱、
依附理論最初用來解釋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情感聯繫,但在成人關係中也被廣泛使用。它指出,我們從嬰兒期形成的依附風格,會在成年後影響親密關係,特別是在婚姻或伴侶關係中。 在探討這個理論之前,讓我們首先反思一下你和你的伴侶如何互動。 當你感到壓力或孤單時,你會尋求伴侶的支持嗎?而你的伴侶又如何回應?
看著你做你喜歡的事,但與我理想生活相距甚遠? 今日是一個明亮的秋日早晨,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來,照亮了我和伴侶的家。 這一天,我們如往常一樣坐在餐桌前,我端著一杯咖啡,你則低頭專注於你手機中的工作訊息。 在我們的婚姻生活中,這樣的早晨很常見,我們習慣於彼此的存在,但我偶爾開始感受到越來越
「疾病本身就是一種逃避,它使人遠離生活,遠離責任,將人推向一種自我中心的沉思。」 反映了人們如何通過疾病,甚至是心理上的創傷,尋求一種與現實脫節的狀態。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外部壓力或個人的內心困惑而試圖逃避責任,逃避自己應承擔的角色,而疾病成為一個象徵,讓我們能夠合理化這種逃避。
當演算法在我的Vocus, Instagram, Facebook版面中充斥著美食、美酒與遊玩,一副勸誘著:我的生命因為奉獻了多少悲痛,而應該大肆玩樂一遭。歷久不衰的一句話:「人生僅有一次,盡情享受當下!」有人將此話付諸在創業工作上、有人將其付諸在貢獻社會上、也有人光是滿足私慾......
現代鼓勵推廣心理健康和精神層次的滿足,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人在追尋「Soulmate」伴侶。身處在現實環境中,我們又如何單靠共同興趣、溝通能力,找到那位懂你的人呢? 柏拉圖的愛慾(Eros)在他的哲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饗宴》(Symposium)一書中,他透過多個人物的對話展現
脫離了原生家庭、進入了社會,在還沒追求批判思辨的路上。你是否也是常懷疑自己的主體性,疑惑為何自己要生在世上,更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30女子我,從26歲決定從雙北生活圈搬到一個跨越太平洋的新城市,開始婚姻生活。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生命,一度覺得自己什麼都不需要、什麼都不想要。偶然開始認識憂鬱、
依附理論最初用來解釋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情感聯繫,但在成人關係中也被廣泛使用。它指出,我們從嬰兒期形成的依附風格,會在成年後影響親密關係,特別是在婚姻或伴侶關係中。 在探討這個理論之前,讓我們首先反思一下你和你的伴侶如何互動。 當你感到壓力或孤單時,你會尋求伴侶的支持嗎?而你的伴侶又如何回應?
看著你做你喜歡的事,但與我理想生活相距甚遠? 今日是一個明亮的秋日早晨,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來,照亮了我和伴侶的家。 這一天,我們如往常一樣坐在餐桌前,我端著一杯咖啡,你則低頭專注於你手機中的工作訊息。 在我們的婚姻生活中,這樣的早晨很常見,我們習慣於彼此的存在,但我偶爾開始感受到越來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個情緒感受力很卓越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別人的情緒,有時候還很容易讀到別人的念頭,並將別人的情緒不論好壞一概接收。而具有這樣特質的人,人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學會分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學會為自己與他人之間設下健康的界線。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個情緒感受力很卓越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別人的情緒,有時候還很容易讀到別人的念頭,並將別人的情緒不論好壞一概接收。而具有這樣特質的人,人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學會分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學會為自己與他人之間設下健康的界線。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