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脫逃

53脫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他們從外地過來大概會需要多久?」艾麗急切的問到。




但是在艾麗剛問完,就聽見了遠處傳來的一聲巨響,「嘣」一聲,拉走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




大家一齊從小小的窗戶看了出去,想要一窺外頭究竟發生了什麼。




他們沒有看見什麼變化,看到是聽見真正的喧嘩聲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靠近他們。




過了一陣子之後,吵鬧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片寂靜。




這突如其來的安靜,反而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到了一些緊張。




事實證明,他們的直覺是正確的,沒過多久他們就看到一群士兵朝他們這裡走了過來,每個人手上都帶著自己的武器,仔細一看,刀鋒上已經染了血。




「蹲下!不要呼吸!」艾麗一眼就認出了對方是坎爾達帝國的人。




所有人依照著艾麗的指示蹲下,沒有人敢有任何的動作,一直到腳步聲接近他們,然後遠離,在場的所有人才鬆了一口氣。




「我們不能再繼續待在這裡了⋯⋯他們可以走到這裡就代表⋯⋯我們必須趕快離開。」雖然艾麗沒有講完,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我剛剛去看了一下,這棟房子有一扇後門,我們可以從那裏出去。」其中的一個士兵忽然說道。




「可以,就從那裏出去,剩下的我知道。」在場雖然有些人疑惑艾麗為什麼知道該怎麼走,不過礙於現在的狀況,也沒有問出來。




於是一行人便安安靜靜從後門出去,艾麗帶著他們拐了幾個彎,走到了一條沒有人的後巷裡頭。




期間仍見有聽見斷斷續續的嘈雜聲,眾人都知道他們的同胞不斷地在犧牲,然而這並不是艾麗他們這群人有辦法改變的。




雖然走後巷裡需要花上比較長的時間,但是勝在不會有被發現的風險,在幾人的健康狀況都還算良好的狀態下,很快地便看見了外城的城門。




此時的他們也看見了塔爾家族的旗幟,現在對艾麗他們而言這是唯一的希望。




他們加快了腳步,只不過他們發現這週遭似乎都已經被坎爾達帝國的軍隊佔領,而後巷的出口,更是有士兵在防守著。




「怎麼辦,我們這樣是不是出不去了?」一個士兵有點焦急的問到。




「先等一下,讓我想想。」不過艾麗並沒有被影響,現在在場她的話語權最大,大家都在等她想出一個辦法。




「我現在想到的只有一個辦法,只不過需要有一個人⋯⋯」




「我可以。」




「我也可以。」




幾乎所有士兵都自告奮勇,讓艾麗感到十分的欣慰。




「但是我需要一個跑的最快的還有最會游泳的,因為現在看來是沒有辦法從正門出去⋯⋯」





avatar-img
墨.的沙龍
4會員
54內容數
艾麗是一個在酒館工作的女孩,連整個帝國的首都都沒有去過,卻要面對一個十七歲少女不該知道的黑暗,她到底有沒有辦法在這個動盪的年代找到屬於自己的愛人和人生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您是想要從水道⋯⋯」 「沒錯,因為我現在真的想不到其他的方法了,我們的時間也已經剩的不多⋯⋯剩下的我們邊走邊講。」 說完,艾麗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衝進了附近廢墟裡面撿起了幾個像是鍋子的東西,之後便帶著眾人朝著水道的方向走去。 再走到一半的時候,天上又開始滴
艾麗正準備去吃早餐,卻看見天空著似乎有個東西飛了過來。
出了帳篷之後,艾麗看見外頭的眾人還在忙碌著,於是她跑去找了琳達,詢問有沒有哪裡是自己可以幫忙的地方。
「您是想要從水道⋯⋯」 「沒錯,因為我現在真的想不到其他的方法了,我們的時間也已經剩的不多⋯⋯剩下的我們邊走邊講。」 說完,艾麗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衝進了附近廢墟裡面撿起了幾個像是鍋子的東西,之後便帶著眾人朝著水道的方向走去。 再走到一半的時候,天上又開始滴
艾麗正準備去吃早餐,卻看見天空著似乎有個東西飛了過來。
出了帳篷之後,艾麗看見外頭的眾人還在忙碌著,於是她跑去找了琳達,詢問有沒有哪裡是自己可以幫忙的地方。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