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大數據系統」的調查顯示,美國在過去幾年間因政治立場分歧而導致家庭關係破裂的案例急劇增加。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都市地區,甚至蔓延到了素來以「家庭至上」著稱的鄉村地區。
身為一名從小生長在美國南部的華裔移民,我深深體會到這種撕裂感。我的父母在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後離婚,而我和兄弟姐妹們也逐漸與父親及其家族斷絕了來往。這種情況並非個案,而是反映了整個美國社會的縮影。
回想起來,最初引發家庭矛盾的並非政治立場本身,而是因政見不同而引發的言行舉止變化。支持特朗普的親戚們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動輒將政治話題強加於人。原本和睦的家庭聚會,漸漸變成了劍拔弩張的辯論現場。
有一次,我帶著剛從動物收容所領養的小白貓參加家庭聚餐。當時正值2020年大選前夕,餐桌上的談話不可避免地又轉向了政治。叔叔們高談闊論著特朗普的「功績」,言語間充滿了對少數族裔和女性的歧視。我試圖開口反駁,卻遭到了更加激烈的言語攻擊。
就在這時,懷中的小白貓突然「喵」了一聲,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牠那雙無辜的大眼睛環顧四周,彷彿在說:「為什麼你們要吵架呢?」這一幕讓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為之一緩。
從那天起,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要讓政治立場主導我們的生活?為什麼不能像這隻小貓一樣,單純地享受當下的溫暖與陪伴?
於是,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暫時遠離那些充滿敵意的家庭聚會,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與小白貓相處上。我們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在公園散步,一起分享美食。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找回了內心的平靜。
有趣的是,當我再次出現在家庭聚會時,帶著小白貓的我似乎有了一層「保護色」。親戚們不再急於向我灌輸政治觀點,反而更多地談論起貓咪的可愛之處。我們的話題開始回歸到生活本身,而不是那些虛無縹緲的政治理念。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面對政治分歧,與其不斷爭辯,不如找到一個共同的興趣點。它可能是一隻可愛的寵物,也可能是一項共同的愛好。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生活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珍惜和享受。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對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相反,我認為只有在保持內心平靜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理性、更有建設性地參與社會討論。正如國際知名的社會學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他的著作《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中所言:「在高度政治化的現代社會中,個人如何在維護自我認同的同時參與社會變革,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https://www.wiley.com/en-us/Modernity+and+Self+Identity%3A+Self+and+Society+in+the+Late+Modern+Age-p-9780745609324)
現在,每當我看到小白貓在陽光下安詳地打盹,我就會想起那個充滿爭吵的家庭聚餐。我深深地感謝這個小生命,是牠教會了我如何在紛擾的世界中尋找平靜。也許,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