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膽結石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預防膽結石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什麼是膽結石?

膽結石是由於膽囊內的膽汁不正常沉積而形成的結晶。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由肝臟分泌的膽汁,這些膽汁包含膽酸、卵磷脂與膽固醇,負責幫助消化脂肪。當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或膽汁滯留在膽囊內過久時,便容易形成膽結石。


常見成因:

  1. 膽固醇過高:肝臟產生過多膽固醇,並沉積在膽囊內形成黃色結石。
  2. 膽囊收縮不足:膽囊的活動度降低或長時間未進食,會導致膽汁無法有效排出,增加結石的風險。

如何預防膽結石?

預防膽結石的關鍵在於保持膽汁正常流動,並避免膽固醇堆積。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

1. 定時進食,促進膽囊收縮

長時間空腹或節食會降低膽囊的收縮能力,導致膽汁滯留。因此,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長時間空腹,讓膽囊能夠定期排空膽汁。

2. 控制膽固醇攝取

過多的膽固醇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建議減少攝取油膩、油炸、高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例如內臟、奶油和紅肉等。

3. 增加膳食纖維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尤其是蔬果和全穀類,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水平,促進消化,並減少膽結石的形成。

4. 攝取有益的營養素

攝取富含鐵質、維生素C及咖啡因的食物,這些成分有助於促進膽囊收縮,並降低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例如,適量的咖啡飲用有助於減少膽結石的風險。

飲食原則

預防膽結石的飲食原則應該以低油、低膽固醇為主,並適當攝取纖維質。以下是一些具體的飲食建議:

  1. 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例如使用橄欖油代替葵花油,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膽固醇攝取。
  2. 以魚肉為蛋白質來源:魚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對於預防膽結石更有益,紅肉則適量食用。
  3. 多攝取蔬菜和水果:高纖維飲食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減少膽結石風險。



膽結石的預防重點在於維持膽囊的正常功能,透過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和定時進食,避免膽汁過久滯留在膽囊內。沐陽看護中心/沐陽特別護理中心 致力於提供專業的照護建議和服務,若您需要醫院看護、居家看護、私人護理師一對一照顧,或其他更多的幫助或資訊,歡迎聯繫我們,我們將為您提供支持和協助,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患者創造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沐陽看護中心:https://www.muyang3131.com/

沐陽特別護理中心:https://www.muyang-nursing.com/

臉書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uyangcare/

官方LINE 免費諮詢聘僱看護/特別護理師:@muyang3131

沐陽看護/沐陽特別護理師 免費諮詢聘僱專線:0963811590

avatar-img
沐陽看護|沐陽特別護理師
1會員
16內容數
我們是由護理師及一群專業照顧服務員所成立的照顧服務中心,經政府合法立案。 ​ 如果您因為工作或有其他事務不方便陪伴照護家人,請放心交由沐陽特別護理中心,沐陽提供各全台灣各大醫學中心、地區、區域醫院的一對一特別護理師(特別護士)照顧服務、急診看護照顧服務、住院看護照顧服務以及居家看護照顧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什麼是褥瘡?高齡臥床長者為何特別容易發生? 褥瘡,又稱為壓瘡,是指皮膚和皮下組織長時間受到壓力、摩擦或剪力而導致的組織壞死現象。對於長時間臥床的高齡者來說,由於活動能力減弱、皮膚變薄、血液循環變差,使得褥瘡的風險大幅上升。
糖尿病是什麼?為什麼要重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異常,導致血糖過高。長期高血糖會引發一連串併發症,常見的包括 1.心臟病與中風 2.腎臟功能衰竭 3.視力模糊甚至失明 4.足部循環不良,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
近年臺灣護理人力短缺,許多患者住院期間需要額外看護協助。本文沐陽照護小編整六都(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 2025年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含補助對象、金額、申請文件及方式,並針對常見問題(申請資格、申請文件、看護資格) 作解答,希望能減輕照護負擔。
什麼是褥瘡?高齡臥床長者為何特別容易發生? 褥瘡,又稱為壓瘡,是指皮膚和皮下組織長時間受到壓力、摩擦或剪力而導致的組織壞死現象。對於長時間臥床的高齡者來說,由於活動能力減弱、皮膚變薄、血液循環變差,使得褥瘡的風險大幅上升。
糖尿病是什麼?為什麼要重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異常,導致血糖過高。長期高血糖會引發一連串併發症,常見的包括 1.心臟病與中風 2.腎臟功能衰竭 3.視力模糊甚至失明 4.足部循環不良,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
近年臺灣護理人力短缺,許多患者住院期間需要額外看護協助。本文沐陽照護小編整六都(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 2025年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含補助對象、金額、申請文件及方式,並針對常見問題(申請資格、申請文件、看護資格) 作解答,希望能減輕照護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