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對財務自由的想法是,累積到踏入棺材前都用不完的金錢,不用被工作綁住,可以40歲退休,有不錯的被動收入,也不用擔心老年無所依,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當時心裡的計算公式是60年(40歲~100歲)*每月3萬生活費(家中有房可住)*12個月=2160萬
現在想想,似乎有點天真,而且如果真的賺到了2160萬我就真的能安心退休嗎?
重來一遍,我的數字可能會拉更高,但我更希望我的人生不是40歲才開始,也不想因為退休後就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我想要繼續工作,但是是為了成就感、為了生活能更有餘裕而工作,也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特休期間可以帶家人出國吃吃喝喝,不出國也能在台灣山林間/海邊放飛自我,家人想買的東西可以毫不猶豫買下,不再為了中上的價格而猶豫半天。
為了達到財務自由,我買了線上理財課程,(現在的線上課程蓬勃發展到一個不行啊,各個都吸引人,得認真看客綱查資料才守得住錢包),講師們一致推薦增加本業主動收入,而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雖然我很幸運地做到了,但這種建議很吃學經歷,工程師、會計師、律師或許可以,但如果是行政、餐飲服務業,除了轉換跑道或創業以外,我覺得很有難度。
除了本業收入,講師們第二推薦的就是協槓/被動收入,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投資,不論是投資ETF,還是具有護城河的個股,或者是美股,我認為都很不錯,我也都試過,以前的我投資個股,儘管買的不多,還是會被價格所影響,不小心買到飆股,賺了20萬,心情是真的爽! 但賣掉後,看著個股價格持續上漲,心情就不是那麼美麗了,完全陷入損失厭惡的情緒中。現在的我,不喜歡那麼大的風險和情緒波動,我選擇投資ETF,長期投資,直到退休,也許未來會增加債券和美股的比例,但現階段的安排,我覺得很滿足。
損失厭惡,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利得與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損失帶來的負功用為利得正功用的2至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