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農品格來聊》EP53 蝸牛小米粽中毒事件全解析:談食安事件發生的原因與預防之道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精華重點:

蝸牛小米粽中毒事件摘要

事件概述

•    發生地點:台東縣金峰鄉

•    時間:2024年9月17日開始

•    起因:83歲阿嬤製作並食用蝸牛小米粽後中毒身亡

•    影響:共13人中毒,4人死亡

中毒原因

•    確定為農藥「托福松」(terbufos)中毒

•    一顆粽子內估計含30毫克托福松,濃度極高

•    檢出濃度:每公斤1323毫克,遠超正常值

托福松特性

•    劇毒有機磷殺蟲劑,用於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蟲

•    半致死劑量:每公斤體重1.6毫克

•    中毒症狀: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嚴重可致命

案件調查方向

•    從食物中毒案件改列為「他字案」偵辦

•    檢方認為人為造成可能性高,理由包括: 

1.    托福松非小米種植推薦用藥

2.    氣味刺鼻,難以誤食

3.    檢出濃度遠超正常值

4.    小米原料來源可疑

食品安全問題探討

•    台灣食安問題原因複雜,包括: 

o    業者追求利潤

o    政府法規與執行不足

o    消費者意識不足

•    政府努力:成立食藥署,通過食安法,推動「食安五環」政策

•    挑戰:執法困難,專業人才缺乏

消費者自保建議

1.    選擇信譽良好商家

2.    注意食品標示

3.    保持飲食多樣化

4.    妥善保存食材

5.    食物煮熟再食用

6.    提高警覺,發現異常及時停止食用

遇到食安問題的處理方法

1.    保留證據

2.    通報相關單位(如1999市民熱線)

3.    尋求醫療協助

4.    必要時尋求法律途徑

收聽連結

斗內贊助:https://portaly.cc/goodwill/support

買好產品支持好節目:https://www.goodwillfoods.com/collections/all

蝸牛小米粽中毒事件,台東金峰鄉食物中毒,托福松中毒,農藥中毒症狀,有機磷農藥危害,食品安全管理法,食安五環政策,如何避免食物中毒,食品安全自保方法,食安問題通報,農藥殘留檢測,劇毒農藥管制,食品安全事件處理,台灣食安問題,小米粽安全食用

逐字稿

雅文: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本集的「格外農品格來聊」,我是雅文。

子昂:大家好,我是子昂。今天我們要聊的主題是最近引發廣泛關注的蝸牛小米粽中毒事件,題目是"蝸牛小米粽中毒事件全解析:”談食安事件發生的原因與預防之道",這起事件不僅是一起悲劇,更是一個關於食品安全的重要警鐘。

雅文:這件事從事發到現在都一直有新的進展耶,所以也引起許多討論。今天我們就要來深入探討這起事件,並討論台灣甚至是國際上著名的食安事件以及消費者該如何自保。子昂,我們要不要先來整理說明一下這次事件的始末。

子昂:沒錯,這起事件發生在台東縣金峰鄉,最初是在9月17日,一位83歲的阿嬤在家中製作了蝸牛小米粽,並在晚餐時食用。她在食用後不久出現了嚴重的中毒症狀,最終不治。

雅文:這起事件的發展相當迅速。根據報導,阿嬤在食用後不到一小時就出現了口吐白沫、心悸等症狀,被送醫後宣告死亡。隨後,前來守靈的親友們也食用了同款小米粽,結果多達12人出現中毒症狀,其中三人不幸喪生。這12位裡面有6位住進加護病房,另外3人已出院,7歲男童預定9/23出院,加上之前已經出院的3人,合計4人已經出院。

子昂:一開始大家的方向都以為是蝸牛的問題,可能因為大家都還記得曾經發生過的三十多年前,家喻戶曉的「金蘭醬油家族」,就曾經因為生吃蝸牛,導致兩代五口人喪生。這起不幸事件發生於1985年,當時金蘭醬油第二代負責人鍾秋桂先生誤信偏方,在桃園家中別墅自行飼養蝸牛,供全家人食用。

最後,鍾秋桂一家人在1985年6月27日當天,便是因為生食非洲大蝸牛而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引發腦膜炎,最後導致鍾秋桂夫妻、其母鍾林腰、長子鍾德富不幸身亡,即使是倖存的次子鍾德尚,也在臥床10多年後過世。

家族企業中,只有當時人在海外,排行第三的鍾德亨逃過一劫。 這起著名慘案於當時造成社會震驚,從此之後,大家更加注意飲食衛生,也沒有再聽說台灣人生食蝸牛的案例了。

雅文:對,媒體一開始也以為是蝸牛,結果引起原住民朋友的廣泛討論,因為蝸牛是部落很重要的食材嘛,不過這起事件的原因最終被確定為食用了含有劇毒農藥「托福松」的小米粽,因為根據檢驗結果顯示,死者家中搗米臼內殘留的小米粉中,托福松含量高達每公斤 1323 毫克,遠遠超過正常值。所以這是農藥殘留造成的食安事件嗎?

子昂:不是喔,根據專家的說法,「托福松」(terbufos)是一種劇毒的有機磷殺蟲劑,主要用於用於預防線蟲、土壤下蟲類,通常會在翻覆土壤時使用,並不會直接用在種植小米上,就算有撒在小米田裡,也需等到溶化後才會被植物吸收,而植物吸收後的托福松含量並不會這麼高,更因為味道刺鼻、近年來用量已經明顯減少,現在偵查的方向已經朝贈送小米給婦人的來源人了,且由於農藥的購買都有採行實名制,因此應該很快就可以追到購買者釐清來源。

雅文:說到這裡我想來分享食品製作的觀念,食品在加工製造的過程中都要設定幾個防治點以確保製作出安全的食品,大致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三種的危害防制,其中化學性危害就包含包含農藥殘留、重金屬、不當添加物、消毒藥劑等幾個原因,這次” 蝸牛小米粽中毒事件”應該算是化學性危害了。

子昂:對,那提到重大食安事件,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發生在今年3月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當時總共造成6人死亡,29人經治療後返家休養,中毒的原因疑似處理食物不當導致滋生唐菖蒲伯克氏菌並分泌邦克列酸,所以這件事就算是生物性危害,那生物性危害的原因還包括病原菌、寄生蟲、有毒生物。像是前面提到的金蘭醬油事件也是屬於食物裡面的生物性危害。

子昂:歷史上還有個很有名的生物性危害的案例,就是”傷寒瑪麗”,瑪麗是愛爾蘭人,1883年獨自移民至美國,是美國第一位被發現的傷寒健康帶原者,因此被稱為傷寒瑪莉(Typhoid Mary)。瑪莉是一個廚師,並因此造成53人感染傷寒、3人死亡,但她堅決否認這項事實,也拒絕停止下廚,因此兩度遭公共衛生的主管機關隔離,最後於隔離期間去世[1]。

雅文:是的,最後一個物理性危害,來源包含異物、汙垢、或者是工作人員身上的飾品等等,會導致食用後造成物理性傷害的,像是最近某糕餅店販售店販售蛋黃酥但有消費者說吃到蟑螂,就算是物理性危害啦。

子昂: 唉,其實發生食安是件都是令人難過的消息,就像一開始提到的案子,原本只是單純參加部落的告別式,卻因為食物中毒事件,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台灣食安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什麼總是一直發生呢?今年除了寶林茶室還有蘇丹紅事件,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吧

雅文: 對阿~其實,造成台灣食安問題的原因很複雜, 包括業者追求利潤、政府法規與執行面的不足,以及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不足等多重因素,環環相扣,讓食安問題難以根除。那政府在食安管理上,是否有做出什麼努力呢?

子昂: 有的,台灣在過去歷經多次食安事件後,政府也積極推動食安改革。例如在 2013 年,衛福部就成立了食品藥物管理署,專責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另外,在 2014 年,台灣更通過了「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強化了對食品業者的管理,並加重了對違法業者的罰則。2015年後,政府更提出「食安五環」政策,從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到全民監督食安,希望建立更完善的食品安全防護網。

雅文: 聽起來政府做了不少努力,但為什麼食安問題還是層出不窮呢?

子昂: 食安問題的根源錯綜複雜,並非單靠政府就能夠完全解決。像是現行的食安法規雖然趨於完善,但執法上仍有許多挑戰。此外,台灣也面臨了食安領域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就是人力不足啦~法規跟系統都建置了,但是要有人來執行跟管理阿,因為人力缺乏,導致政府在稽查和管理上力有未逮。

雅文: 那在這樣的環境下,消費者又該如何自保,避免成為食安問題的受害者呢?

子昂: 雖然食安問題令人擔憂,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降低風險。

●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盡量選擇有信譽、注重衛生的餐廳或店家,並注意店家的環境是否整潔。

●注意食品標示:購買包裝食品時,要仔細閱讀產品標示,包括成分、營養標示、有效日期等,並選擇有清楚標示的產品。

●多樣化飲食:不要偏食,保持飲食均衡,避免長期食用特定種類的食物,以降低單一食材風險。

●妥善保存食材:食材要妥善保存,避免腐敗變質。生食和熟食要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食物煮熟再吃:食物要煮熟後再食用,尤其貝類海鮮更要煮熟煮透,才能有效殺死細菌和寄生蟲。

●提高警覺:如果發現食品有異味、異狀,或食用後身體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食用,並儘速就醫。

雅文: 這些都是很實用的建議。另外,如果真的不幸遇到食安問題,我們該怎麼做呢?

子昂:

●保留證據:保留好相關證據,例如購買憑證、發票、產品包裝等。

●通報相關單位:撥打 1999 市民熱線或向當地衛生局通報,讓相關單位進行調查。

●尋求醫療協助: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食用的食物,以便診斷和治療。

●尋求法律途徑:如果想爭取權益,可以尋求消基會等消費者保護團體的協助,透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

雅文:最後,也希望這起不幸的事件能讓政府、業者和民眾都能更加重視食安問題,共同努力打造更安全的飲食環境。好了~再次感謝大家的聆聽!請記住,《格外農品格來聊》每週五固定更新。別忘了訂閱、留言、分享節目資訊,Apple用戶還請在Apple Podcast上給我們五星評價和留言。我們一定會在節目上分享您的留言!感謝大家,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格外農品 GoodWill Foods的沙龍
16會員
134內容數
2023年的4月21日,格外農品就要滿八歲了!,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九歲十歲,所以要趁現在把想要感謝的人一口氣講出來。因此我們規畫了「一日一感謝」這個活動,就算有一天格外農品不在了,也希望這樣正向的力量能夠持續延續下去。
2025/04/28
1.格外農品創業10周年:正式邁入第十年 。 2.主題:創業遇到的各種「創業鬼故事」 。 3.創業鬼故事舉例:果醬代工廠、草莓農民、前處理廠問題等 。 4.創業「驅鬼術」三招 : 積極查證:合作對象、員工等都要仔細查證背景資料。 無欲則剛:不貪心,避免被誘惑。 相信直覺:對覺得可疑的人事物保持警覺。
Thumbnail
2025/04/28
1.格外農品創業10周年:正式邁入第十年 。 2.主題:創業遇到的各種「創業鬼故事」 。 3.創業鬼故事舉例:果醬代工廠、草莓農民、前處理廠問題等 。 4.創業「驅鬼術」三招 : 積極查證:合作對象、員工等都要仔細查證背景資料。 無欲則剛:不貪心,避免被誘惑。 相信直覺:對覺得可疑的人事物保持警覺。
Thumbnail
2025/04/21
精華重點: 1.背景: 美國因與台灣的貿易逆差(2024年台灣賣給美國1163億美元商品,但只買了424億美元)對台灣施加關稅壓力 。 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32%的對等關稅,後降至10%,並給予90天談判期 。  美國希望台灣減少對美農漁產品出口,並增加購買美國商品,包括農產品 。 
Thumbnail
2025/04/21
精華重點: 1.背景: 美國因與台灣的貿易逆差(2024年台灣賣給美國1163億美元商品,但只買了424億美元)對台灣施加關稅壓力 。 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32%的對等關稅,後降至10%,並給予90天談判期 。  美國希望台灣減少對美農漁產品出口,並增加購買美國商品,包括農產品 。 
Thumbnail
2025/04/11
精華重點: 1.財務槓桿的雙面刃:財務槓桿是借錢來放大收益的工具,用得好可以加速成長,用不好則可能導致嚴重虧損,特別是在市場波動大或外部環境變化時 。 2.關稅事件的啟示: 外部環境變化(如關稅、匯率)難以預測,可能對創業造成重大衝擊。 財務槓桿在順境時是加速器,逆境時則可能成為風險引爆
Thumbnail
2025/04/11
精華重點: 1.財務槓桿的雙面刃:財務槓桿是借錢來放大收益的工具,用得好可以加速成長,用不好則可能導致嚴重虧損,特別是在市場波動大或外部環境變化時 。 2.關稅事件的啟示: 外部環境變化(如關稅、匯率)難以預測,可能對創業造成重大衝擊。 財務槓桿在順境時是加速器,逆境時則可能成為風險引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於112年11月25日舉辦【當我們農在一起】食農教具發表暨示範活動,有幸被邀請參加記者會外,也參與了下午的小米教具的示範體驗活動。 主辦方非常貼心,還寄了超可愛的邀請卡,活動現場的布置也是讓人感到溫馨。本文將分享小米雜糧教具「外帶!小米紅藜田回家」體驗活動~ 【當我們農在一起】
Thumbnail
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於112年11月25日舉辦【當我們農在一起】食農教具發表暨示範活動,有幸被邀請參加記者會外,也參與了下午的小米教具的示範體驗活動。 主辦方非常貼心,還寄了超可愛的邀請卡,活動現場的布置也是讓人感到溫馨。本文將分享小米雜糧教具「外帶!小米紅藜田回家」體驗活動~ 【當我們農在一起】
Thumbnail
上週收到一份遠方來的大禮,來自馬祖的端午節愛心,傳說中的馬祖鹼粽加高粱,而且是陳高!奏樂請下! 事情的起頭是我在限時動態po了金門粽,遠在馬祖的海洋巡查員學姊分享馬祖的超酷粽子:加了花生和鹼粉製成的鹼粽,形狀是高高常常的圓錐狀,超可愛!
Thumbnail
上週收到一份遠方來的大禮,來自馬祖的端午節愛心,傳說中的馬祖鹼粽加高粱,而且是陳高!奏樂請下! 事情的起頭是我在限時動態po了金門粽,遠在馬祖的海洋巡查員學姊分享馬祖的超酷粽子:加了花生和鹼粉製成的鹼粽,形狀是高高常常的圓錐狀,超可愛!
Thumbnail
最近收到一大堆粽子 日本水蜜桃 芒果 哈密瓜 葉黃素 蛋捲 總之 太感謝
Thumbnail
最近收到一大堆粽子 日本水蜜桃 芒果 哈密瓜 葉黃素 蛋捲 總之 太感謝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再過一個多星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為使民眾吃粽子無負擔,基隆醫院營養室特別推出健康粽,教導民眾如何包出營養丶健康好吃的粽子。 營養師林鈺庭指出,端午佳節即將到來,餐飲業者紛紛推出精緻「食」尚的粽子,北部粽、南部粽、鹼粽、粿粽…等具地方特色或配料澎拜的風味粽,各有擁護與愛好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再過一個多星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為使民眾吃粽子無負擔,基隆醫院營養室特別推出健康粽,教導民眾如何包出營養丶健康好吃的粽子。 營養師林鈺庭指出,端午佳節即將到來,餐飲業者紛紛推出精緻「食」尚的粽子,北部粽、南部粽、鹼粽、粿粽…等具地方特色或配料澎拜的風味粽,各有擁護與愛好
Thumbnail
慈光乍晴,處處微美。我勤奔到店裡,工作之餘,阿姨分我喝蔓越莓,酸到淚湧了出來,我額外加了點濃摯的蜜意,味道格外搭配,可以歡受了。媽媽不久有了空閒,便教我炸地瓜,先大火熱油一段時間,再調小火慢慢來,地瓜才會酥脆不油膩,腦海浮動著想法,行遍過艱危的人生,心勁就會更堅貞不移。 大舅忽傳來一句金典,甘藷落
Thumbnail
慈光乍晴,處處微美。我勤奔到店裡,工作之餘,阿姨分我喝蔓越莓,酸到淚湧了出來,我額外加了點濃摯的蜜意,味道格外搭配,可以歡受了。媽媽不久有了空閒,便教我炸地瓜,先大火熱油一段時間,再調小火慢慢來,地瓜才會酥脆不油膩,腦海浮動著想法,行遍過艱危的人生,心勁就會更堅貞不移。 大舅忽傳來一句金典,甘藷落
Thumbnail
粽子種類繁多,除了傳統的古早味肉粽外,由台中一膳所推出的私廚鰻魚肉粽及頂粵吉品推出的潮式鮑魚迷你粽、黑松露和牛粽,三款「精品肉粽」奢華美味等著你來品嚐!
Thumbnail
粽子種類繁多,除了傳統的古早味肉粽外,由台中一膳所推出的私廚鰻魚肉粽及頂粵吉品推出的潮式鮑魚迷你粽、黑松露和牛粽,三款「精品肉粽」奢華美味等著你來品嚐!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別吃粽子了 就算節儉持家也不要把自己吃成像粽子 話說薯國的南條先生,聽說有一塊田地 上面播種了糯米,結果「神龍氏」經過 南條先生不費吹灰之力,滿田都是甜粽 三師兄有所不知,南條先生每日吃吃吃 走在路上,宛如泰山不倒仙翁,吹不倒 所以你不要再吃粽子啦,改來吃香香包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你別吃粽子了 就算節儉持家也不要把自己吃成像粽子 話說薯國的南條先生,聽說有一塊田地 上面播種了糯米,結果「神龍氏」經過 南條先生不費吹灰之力,滿田都是甜粽 三師兄有所不知,南條先生每日吃吃吃 走在路上,宛如泰山不倒仙翁,吹不倒 所以你不要再吃粽子啦,改來吃香香包
Thumbnail
偉大人偉大人 臨近了端午時分,讓人歡喜 划龍舟、吃粽子、玩立蛋... 康爹親小人遠忠臣,讓人憂 唉,可真是國之將亡有妖女 所以呢,我們要發起心自強 話說,我怕胖不太吃八寶粽 我們改來義賣香香包打走狗 既然要搞事,再多搞新商品 我又培植出新藥草:尋愛草 鹿茸跟龜甲...殘害生靈
Thumbnail
偉大人偉大人 臨近了端午時分,讓人歡喜 划龍舟、吃粽子、玩立蛋... 康爹親小人遠忠臣,讓人憂 唉,可真是國之將亡有妖女 所以呢,我們要發起心自強 話說,我怕胖不太吃八寶粽 我們改來義賣香香包打走狗 既然要搞事,再多搞新商品 我又培植出新藥草:尋愛草 鹿茸跟龜甲...殘害生靈
Thumbnail
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於112年11月25日舉辦【當我們農在一起】食農教具發表暨示範活動,參與了下午的小米教具的示範體驗活動-「外帶!小米紅藜田回家」 活動發表了四款教具,分別為釋迦、愛玉、小米雜糧、稻米。而這次要打開小米雜糧教具盒看看裡面都裝了些什麼!
Thumbnail
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於112年11月25日舉辦【當我們農在一起】食農教具發表暨示範活動,參與了下午的小米教具的示範體驗活動-「外帶!小米紅藜田回家」 活動發表了四款教具,分別為釋迦、愛玉、小米雜糧、稻米。而這次要打開小米雜糧教具盒看看裡面都裝了些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