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於112年11月25日舉辦【當我們農在一起】食農教具發表暨示範活動,有幸被邀請參加記者會外,也參與了下午的小米教具的示範體驗活動。
主辦方非常貼心,還寄了超可愛的邀請卡,活動現場的布置也是讓人感到溫馨。本文將分享小米雜糧教具「外帶!小米紅藜田回家」體驗活動~
教具共同發表會共有四款,分別是釋迦、愛玉、小米雜糧作物以及稻米。
每一個食農教具的產出背後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從資料蒐集,思考要傳達出什麼樣的資訊一直到如何能讓親子、大小朋友共同操作?都需要一再地調整,才能將內容完善。
在記者會上看到四家臺東地方店家訴說著自己產出教具的故事以及設計理念,能夠發現他們將對於土地的熱愛以及對食物的尊重濃縮在教具當中,然後透過教具,讓更多人用簡單好理解的方式認識在地農業。
上次到賓茂國小參加《搖搖小米趣》 來趣台東 x 賓茂國小,小米體驗活動就覺得這份教具十分有趣也令人印象深刻,沒想到這次居然將教具再次升級,直接打造出一份教具盒。這次食農體驗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小米彙集冊共讀,第二個是小米觀察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搖搖小米趣》 來趣台東 x 賓茂國小,小米體驗活動
小米彙集冊讀本共計兩本,為上下集
1.《小米盪鞦韆》:小男孩與山麻雀的故事,說明小米從何而來、小米生長序和小米的傳說故事與禁忌,從而建構出對小米文化的認識。
2.《來吧!請吃我們的qavay》:延續小米盪鞦韆讀本,將田調資料彙整,寫出小米傳統文化美食以及小米衍伸出的現代食物,其中包含:搖搖飯(pinu ljacengan )、祈納福(cinavu)、小米湯圓(pinilaulj)、小米甜甜圈。
而11月25日【當我們農在一起】示範活動,也由共同創作者「嚴淑女老師」來為做繪本的導讀。
這次的小米觀察十分豐盛,又跟賓茂國小那次不太一樣,這次將小米與紅藜全裝進一個小盒子中,打開盒子後,令人驚奇不斷!
教具盒體驗內容包含:
1.小米、紅藜觀察盒
2.畫出心中的小米田
3.種植!小米!
透過放大鏡觀察紅藜以及小米,分別有帶殼紅藜、脫殼紅藜、美洲小米、台灣小米、帶殼小米以及脫殼小米。
透過觀察能看出臺灣小米與美洲小米在大小的不一樣,同時也可以反思自己吃到的小米粥會是用美洲小米還是臺灣小米!
在種植小米之前,拿出空的花盆,準備開始繪畫。聽完小米繪本故事、認識紅藜小米後,要開始畫出屬於自己的小米田了!
小米田可以是任何你所想像的模樣,除了畫上小米田外,也可以在花盆上加上自己的小巧思,讓花盆擁有獨特的意義。若真的不知道要畫上什麼,也可以參考教具盒內的圖片繪畫,所以體驗時完全不會有壓力,反而透過繪畫的過程,找尋到屬於自己的腳步呢!
除了小朋友能發揮想像力外,大人們也可以藉此機會放下手機,享受在手做、繪畫的樂趣,回味那許久沒上的美術課。不同於以往的是這次沒有任何規則,沒有壓力,只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最後來到了種植小米的環節,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將土填滿小小的花盆,挖出兩個小小的洞,再將小米放進洞裡,填平土,小小的小米田就完成了!
來到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我們的大魔王「趕鳥器」! 成為大魔王的原因是因為他實在太難做了(家長可以多多協助此部分),但完成後也獲得許多成就感。將棉線綁在兩根牙籤上,再將小鋁罐串在棉線上面,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沒有腦中想的那麼容易,這部分也花了我非常多時間,但裝上之後,為小米田增添了不少姿色呢~
每次看到小小的小米田時都會額外的珍惜,也希望小米能夠好好的長大,長成大大的小米田。體驗到此就結束拉,可以將做好的小米田再放回打包紙盒中帶回家,讓你“外帶一份小米紅藜田”
感謝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邀請參加本次活動,推動食農教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社會的進步,使民眾對於食安問題日漸警覺,但同時對食農知識與認識卻依舊稀少,希望透過教具等體驗活動進入校園、透過學生影響家庭,進而提升國民食農之意識。
也感謝臺東在地夥伴及商家能共同辦理本次食農教具發表會暨示範活動,希望未來這份能量能夠持續下去,推動臺東地區在地農業發展,並提升國民食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