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科今日宣布 2022 年斥資 5 億元在新竹湖口建立「立捷國際 AI 智慧工廠」,目前已經完工落成,現在進入產線搭建測試階段,預計 2025 年將可正式投入營運,宣示中保科技正式跨入多元化 AI 智慧製造市場。
中保科董事長林建涵表示,「立捷國際 AI 智慧工廠」未來將可協助台灣更多資通電腦、3C、CCTV 或 AIoT 廠商進行代工,落實台灣製造,受惠工廠接近機場、港口,只要 40 分鐘車程即可快速出貨,目前已經有不少資通廠來洽詢合作代工。
林建涵指出,「立捷國際 AI 智慧工廠」是台灣科技保全業首家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的一條龍製程 AI 工廠,並達到防止技術外洩的資安保障,工廠已經全面導入機器人手臂,相較人工製造效率提高 10 倍以上。
林建涵分享,中保科技將持續延攬 AI 科技優秀人才,積極轉型投入智慧化及自動化生產,並以符合智慧技術元素及智慧化功能,以期打造同時兼具「智慧溯源」、「智慧生產」及「智慧出庫」的核心優勢的專業研發製造中心。
立捷國際 AI 智慧工廠興建地上 4 層與地下 1 層,占地 4,283 平方公尺,總坪數達 2,940 坪,工廠具有多樣少量、智慧產能的特色,其中「多樣少量」的生產模式及客製化需求,新生產線產能預估可增加 3.69 倍,產量逹 3 倍以上,並在新建廠房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及生態綠化停車場。
中保科旗下立捷國際斥資 5 億元!打造 AI 智慧工廠估 2025 年啟動
受惠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需求持續,以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效應,經濟部今天公布 8 月外銷訂單統計 502.2 億美元,為歷年同月第三高,年增 9.1%,連六個月正成長;前八月外銷訂單 3,751.1 億美元,年增 3.5%。
依貨品別觀察,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熱絡,帶動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接單成長,接單金額分別為141.4億美元、178.4億美元,年增16%及13.2%;光學器材因手機新品備貨需求擴增,帶動光學鏡頭接單續增,加上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背光模組接單成長,年增5.1%。
傳統貨品方面,隨各國積極擴充半導體產能,帶動半導體設備需求熱絡等因素推升,機械、基本金屬及化學品訂單分別年增4%、0.2%及7.7%;但塑橡膠製品持續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接單年減3.2%。
科技大廠紛紛布局台灣,不僅搶人才,還要搶地盤。繼 AI 大廠輝達傳將承租台北市南港辦公大樓,做為新總部與研發中心,美國科技巨擘 Google 也將進駐捷運劍潭站旁的全新頂級商辦大樓 12 至 20 樓,總面積逾 4,000 坪,據悉 Google 豪砸 1,317 萬元的月租金,總計每年租金高達 1.58 億元,創下台北市租賃實價史上第二高紀錄。
Google在台北101、新店、桃園都設有辦公室,今年4月才風光啟用位於新北市板橋遠東通訊園區的第2座硬體研發辦公室,該大樓高達13層,擁有超過50間實驗室,能夠容納多達千名員工,為Google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硬體研發中心。此次大手筆進駐士林的頂級商辦,不但是Google在台灣北部的第6處據點,更代表Google在台灣市場的進一步擴張。
根據台北市實價租賃紀錄,CAAM承德168大樓的12至20層總面積約4,212.5坪,含免費及租賃車位共81個。據了解,Google展現強大的資金能力,承租時間共5年,並附帶漲租條款,前3年每月租金1,317萬1,500元,後2年上漲至每月1,355萬6,520元,5年總租金逾11億元。該筆月租金為台北市租賃實價史上第二高,僅次於10年前內科「精英電腦大樓」的月租1,670萬元。
新完工的CAAM承德168大樓位於士林承德路四段,由振業化工、浩安實業、微技實業聯合開發,規劃為地上20樓、地下3層的辦公大樓,基地面積1,742坪、建物總面積逾1.28萬坪;不僅地段便利,距離劍潭站只需步行5分鐘,還標榜為台灣首棟獲得LEED V4 CS白金級認證的出租商辦大樓。
Google 豪砸千萬元月租金進駐劍潭新商辦,創北市租賃史第二高
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預測,「再過幾千個日子」,人工超級智慧(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簡稱 ASI)就會問世。ASI 將超越人工通用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簡稱 AGI),處理智慧任務的能力會遠比人類強大。
阿特曼23日透過自己的部落格發表一篇名為「The Intelligence Age」(智慧時代)的文章指出,再過幾千個日子,人工超級智慧就可能出現!就算花的時間略長,相信目標終究能達成。他直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奏效,規模如期變得更大,加上投入的資源愈來愈多,是人類距離下一次繁榮大躍進,只差臨門一腳的主因。
阿特曼並表示,若要讓儘量多人都能使用AI,則一定要降低運算成本、使之變得隨手可得(這需要許多能源和晶片)。若基礎建設不夠,那麼AI將成為非常有限的資源,這會引發爭奪戰、AI恐成為只有富人才能使用的工具。
阿特曼相信,「智慧時代」是人類歷史繼「石器時代」(Stone Age)、「農業時代」(Agricultural Age)與「工業時代」(Industrial Age)後,即將迎來的下一個革命性科技。他將之歸功於深度學習演算法的成功,認為這是新時代的催化劑。
阿特曼認為,AI助理會愈來愈強大,最終會變成「個人AI團隊」、協助個人達成任何他們想像得到的目標。他預測,AI將協助教育、健康照護、軟體研發等領域完成突破。
阿特曼並提到,科技的變革會讓某些職業變得過時。「當今許多工作對幾百年前的人類來說,可能是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但如今已沒人想當點燈工(lamplighter)。」「若當年的點燈工能看到現今世界,會覺得眼前的繁榮讓人難以置信。若我們能穿越到幾百年後,肯定也會覺得眼前的繁華令人難以想像。」
繼本週發射第 7,000 顆星鏈衛星後,伊隆‧馬斯克的 SpaceX 現在控制著全球近三分之二衛星。
SpaceX 正逐批發射總數高達 42,000 顆的星鏈計畫,自 2019 年首次發射以來,地球軌道平均每天增加 3 顆星鏈衛星,以向全球任何角落提供高速網路服務與衛星電話連線。
非營利衛星追蹤器 CelesTrak 最新數據顯示,SpaceX 目前於低地軌道擁有 6,370 顆活躍星鏈衛星,另有數百顆處於非活躍或脫離軌道狀態,這數字在短短 3 年內增長了 6 倍,占所有營運衛星 62% 以上。
目前星鏈衛星系統已在 102 個國家/地區運營,超過 300 萬名客戶每月透過價值 300 美元的地面設備連接該衛星網路。然而,主導全球 62% 活躍衛星的絕對地位也引發各界對 SpaceX 權力壟斷擔憂,除了星鏈,馬斯克還控制著社群 X,外界憂心馬斯克對全球數據、通訊系統的影響力可能過大。
但還有許多面向能制衡 SpaceX 壟斷趨勢,首先,亞馬遜、OneWeb、中國都在積極發展類似技術,促進市場競爭;其次,各國政府也會寄出對通訊市場監管政策,避免單一公司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儘管當前星鏈衛星系統具強大影響力,但加上市場競爭、政策監管、技術進步等因素,真正的壟斷趨勢尚未出現,留待未來繼續觀察發展動向。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聯合國舉行的 AI 峰會上宣布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合作,提供 1 億美元的資金和私營部門的承諾,幫助全球擴大 AI 技術覆蓋範圍。
OpenAI、NVIDIA、亞馬遜、微軟、IBM、Anthropic、Jacaranda Health、Google 和 Meta 高階主管也加入布林肯行列,宣布各自公司計畫。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宣布推出 OpenAI 學院(OpenAI Academy),提供發展中國家的開發人員與組織使用 OpenAI 技術的管道與訓練;微軟總裁 Brad Smith 分享,微軟承諾投入超過 120 億美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建立 AI 資料中心,也將為全球南方地區超過 3 萬個非營利組織,提供 5 億美元免費使用權。
Google 技術與社會資深副總裁 James Manyika 透露,Google 翻譯支援增加至超過 1,000 種語言,而 Google 部署支援 AI 的洪水預測工具,涵蓋全球近 5 億人;Meta AI 研究副總裁 Joelle Pineau 表示,Meta 將於 2024 年和2025 年投資超過 1,000 萬美元支援開放原始碼 AI 創新,增加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社區的 AI 使用機會。
至於 NVIDIA 副總裁暨全球政府事務主管 Ned Finkle 表示,公司每年將投入 1,000 萬美元,在與國務院的合作下,提升新興國家 AI 開發人員的技能。
布林肯指出,「全球 AI 包容性夥伴關係」(Partnership of Global Inclusivity on AI)旨在讓更多地方、更多人釋放 AI 帶來的機遇。AI 資料中心是 OpenAI 的 ChatGPT 等訓練模型的核心,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數據中心投資,對於資源有限的組織而言,這往往使資源有限的組織無法承受。
布林肯表示,包容性有助 AI 有效地幫助人類解決挑戰,如氣溫上升、致命病毒、糧食危機等,這不是一種慷慨的行為,而是符合國家利益、公司、企業家、投資者利益的行為。
這些投資將使開發中國家的開發人員建立 AI 能力,使更多人使用和適應 AI 工具。至於資金方面,布林肯透露,他的部門和 USAID 將動用 3,300 萬美元的美國對外援助用於 AI 發展,其中 1,000 萬美元將用於擴大普及,國會另將提供 2300 萬美元,以建立努力開發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 AI 治理框架。據悉,公私部門合作的承諾總額將達 1 億美元。
擴大全球 AI 應用!美國與 NVIDIA、OpenAI 等 AI 巨頭建立合作關係
蘋果 Apple Intelligence 在 10 月時,將隨著 iOS 18.1 正式版一同釋出,屆時當你需要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 時,勢必得騰出一些額外的儲存空間,且這些儲存需求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長。
據蘋果釋出的 iOS 18.1 測試版中包含的文檔顯示,Apple Intelligence 首度亮相時有特定的儲存需求。文檔中標註「支援的裝置」一欄顯示,「Apple Intelligence 適用於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所有 iPhone 16 機型,以及配備 M1 及更高版本的 iPad 和 Mac 機型。 iPhone 裝置需要 4GB 儲存空間。」
由此可知,Apple Intelligence 最基本就需要 4GB 儲存空間;但有趣的是,只有 iPhone 被提及有至少 4GB 儲存空間需求,iPad 與 Mac 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又或者蘋果選擇不分享 iPad 與 Mac 的儲存空間需求還有其他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也在後面附註,「隨著更多功能的推出,裝置上 Apple Intelligence 模型的儲存需求將會增加。」
目前尚不清楚功能更先進的 Apple Intelligence 可能需要多少額外儲存空間,不過端看起始的儲存空間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翻倍成長,在未來的一年內達到 8GB 也不會讓人太過驚訝。
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是一個習慣將 iPhone 儲存空間塞滿的人,未來如果想要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那麼現在是時候斷捨離一些資料了;又或者,你現在正在考慮要購買最新的 iPhone 16 機款,那麼今年還是先不要考慮最便宜的 128GB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