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國家來說,經濟成長跟一般人的財富增長一樣,即使天賜良機,也不一定能一夕致富,即使如中國一樣瘋狂蓋房,也只不過拼來個位數的經濟漲幅。這幾年有一個國家受到上天眷顧,挖到石油,短短三年 GDP 就暴增兩倍。
這是南美洲的小國圭亞那,今年即使面臨極端大旱,上半年蔗糖產量大幅下降 60%,但 2024 年上半年該國經濟成長 49.7%,其中石油部門佔成長的 67%。預計 2024 年年成長率高達 42.8%,高於去年的 33%。
圭亞那國土面積為 214,969 平方公里,是南美洲大陸面積第三小的主權國家,是南美洲人口第二少的主權國家,也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2015 年以前,圭亞那是美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現在圭亞那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該國 80 萬公民已迅速躋身人均 GDP 最高國家行列。
圭亞那經濟成長關鍵是石油,埃克森美孚於 2015 年發現石油,2019 年開始商業生產,圭亞那的 GDP 在過去三年中增加兩倍。2019~2023 年間,產量年平均成長 98,000桶/日,使總產量從零增加至去年的 645,000桶/日,成為同期成長第三快的非歐佩克生產國。
今年 1 月至 6 月圭亞那生產約 1.135 億桶石油,預計今年石油業將成長 56.4%。預計到 2027 年,這個加勒比海國家的人均石油開採量將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或科威特,預計到 2030 年圭亞那的產量將增加至每天 160 萬桶以上。
圭亞那最新估計可採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超過 110 億桶石油當量,是其鄰國巴西石油儲量的 75%,有望超越委內瑞拉,成為南美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僅次於巴西。
這一代人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發現,使圭亞那連續兩年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國家。然而,在另一方面,圭亞那面臨極端氣候威脅,在極端洪水和海平面上升方面,首都喬治敦是世界上最脆弱的首都之一。 許多圭亞那人面臨洪水威脅,只能不斷遷徙,對美好生活的微薄希望,全都寄託在圭亞那的新承諾上,政府承諾會會分享石油財富,譬如發放 5,000 美元的政府現金補助,給他們一塊更安全的城市土地興建住家,以及上大學的獎學金,但他們也質疑是否會做到。
圭亞那政府稱,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產業融入經濟,現在的生活是過去從未想像過的,圭石油讓每個圭亞那人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找到一份優質工作並讓他們的孩子接受優質社會服務的目標,希望圭亞那成為南美洲第一個真正已開發國家。
但是圭亞那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繁榮和平等的國家,或者它是否會成為另一個為少數人的利益而生產化石燃料的國家。至少目前,街上的人們還沒有看到石油帶來的具體好處。
圭亞那食品成本飆升,速食套餐要上千台幣,許多人覺得他們正在為石油和天然氣勘探付出環境代價,但卻沒有從經濟繁榮中獲利。38 歲的建築工人正在考慮移民,他說你不能隨心所欲地養活家人,在圭亞那,每天賺 20 美元的普通人連飯都吃不上。
全球人工智慧晶片與設備大廠輝達公布第 2 季業績後仍是市場焦點。華爾街日報指出,輝達不僅是硬體零件供應商,更提供建構 AI 廠房一站式服務,公司在 AI 熱潮下走向垂直化經營。
輝達(Nvidia)於8月28日公布第2季財報後,執行長黃仁勳在與分析師進行電話會議時表示,輝達有整合和設計AI廠房的特殊能力,因為輝達有所有必要元件。沒有這些元件,就無法跟上每年出現的AI新廠。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黃仁勳逐漸增加輝達的業務核心項目,除了強勢的晶片外,還提供軟體、資料中心設計、科技連網等整體服務。
輝達不僅是硬體零件供應商,更走向一站式服務,例如建構一套像人工智慧開發商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所需的大數據中心,也就是AI廠房。
競爭者磨刀霍霍搶食AI晶片市場,輝達必需拓展業務範圍因應。輝達的「統一計算架構」平台CUDA已有17年歷史,能夠整合軟硬體技術,讓圖像處理器(GPU)加速與中央處理器(GPU)共同運作,演算速度遠較單一系統運作快速。
輝達5年前併購設備製造商Mellanox Technologies,黃仁勳近期還投入資源研發更高速的系統規程InfiniBand。
此外,輝達也投入傳統數據中心使用的網路架構「乙太網路」(Ethernet)再開發,提供AI驅動最佳化的升級版乙太網路。財務長克瑞斯(Colette Kress)指出,這項業務一年內就可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整體而言,輝達產品還包括中央處理器與整合網路連結的晶片,讓各式資料中心設備能夠無縫接軌,特殊產業如健保服務和機器人自動化廠房,輝達都可提供相關的軟硬體。
資料中心業者DataBank執行長馬提內克(Raul Martynek)認為,黃仁勳已將公司垂直化調整。他們對於人工智慧該有的樣貌,哪些軟硬體元件是使用者確實需要同時可以運用的,都有完整視野。
輝達面臨諸多競爭者的挑戰,包括由蘇姿丰擔任董事長暨執行長的超微(AMD)與其他傳統晶片大廠以及擁有新興技術的新創業者。
投資公司芮孟‧詹姆斯(Raymond James)分析師帕朱利(Srini Pajjuri)指出,這些商業策略都有風險,AI運算業務競爭更加激烈,業者紛紛設立AI廠房,但使用者可能會在輝達依靠自家晶片建構獨家的技術之外,嘗試其他選擇。
帕朱利認為,目前對市場來說「時機」相當重要,當大家都調整為使用輝達方案與技術時,技術哪天也會成熟,到時輝達可能無法再瓜分更多市場大餅。
大型企業除了收購小新創公司直接吸納人才,也會用挖角「吸收」新創。最近亞馬遜就以類似方法,變相取得 AI 機器人公司 Covariant 的員工。
亞馬遜最近宣佈聘請 AI 機器人公司 Covariant 創辦人 Pieter Abbeel、Peter Chen 和 Rocky Duan,並吸收「約四分之一」員工,亞馬遜與其簽訂非獨家許可,允許使用 Covariant 機器人基礎模型。Covariant 核心業務是為機器人建立 AI 模型,讓機器手臂做如拾取貨箱常見工作。
亞馬遜配送及機器人副總裁 Joseph Quinlivan 聲明:「借助最聰明的腦袋,我們推動基礎研究,將豐富專業知識與 AI 機器人結合,輔助作業員。Covariant 的 AI 技術嵌入機器人隊伍可提高效率,為客戶創造真實價值。」
這種收購方式近年充滿爭議,因常用招聘和許可協議掩蓋實際收購行為,卻非直接收購,以避開反壟斷審查。Covariant 表示,會繼續在 Ted Stinson 和 Tianhao Zhang 領導下經營,Stinson 擔任 CEO。Covariant 補充,仍致力將 Covariant Brain AI 產品引入服裝、保健美妝、食品雜貨和製藥等生產環境。
車市競爭日益嚴峻,德國汽車巨頭福斯(Volkswagen)預告,為削減成本,可能考慮大規模關廠裁員,且不排除在德國關廠。
CNBC、MarketWatch等外媒報導,福斯預告,汽車業面臨逆風,公司無法排除在德國關閉工廠的可能性,這也代表,福斯可能放棄自1994年來簽署、同意「2029年前不裁員」的長期工作保護承諾。
福斯集團執行長Oliver Blume指出,歐洲汽車產業處境嚴峻,經濟不景氣之際,愈來愈多競爭對手進入歐洲車市,德國身為製造重鎮的地位正在惡化;廉價中製電動車帶來的競爭加劇。
福斯預告,將於集團內各品牌進行「全面性整頓」,不排除關閉工廠。福斯乘用車部門執行長Thomas Schaefer表示,目前情勢相當不利,難以透過單純的削減開支措施來因應困境。
集團核心品牌福斯汽車最有可能發生裁員和關廠,半年報顯示,該品牌的營業利益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Škoda等品牌的利潤則較高。
福斯過去曾藉優退、優離等方式削減成本,因此得以避免強制裁員,但這些措施可能不足。若進行大幅裁員,將需與工會代表進行協商,但勢必面臨劇烈反彈;若福斯關閉工廠,也將是繼1988年在美國賓州關廠以來首度關廠。
透過 AI 專案的開發來尋求「下一個重大突破」,已然成為當前企業不惜耗費人力與重金的一場豪賭,更是攸關生死存亡的新軍備競賽。然而並非所有 AI 專案都會成功,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其失敗率高得嚇人,竟然只有不到 2 成的專案能夠存活。
根據全球政策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訪問 65 位 AI 資料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超過 80% 的 AI 專案最終會失敗,這比 AI 新創的創業失敗率還高兩倍。
研究表明,AI 專案失敗的最大原因是核心利益關係人之間的目標不一致。由於人們多半會對 AI 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尤其是受到好萊塢影視作品的影響,結果導致領導層對 AI 的期望和現實之間存在極大的差距。這種公司領導層與一線員工之間的理解差異,往往會導致專案無法獲得達成目標所需的資源和時間。
事實上,AI 專案會失敗,一線 AI 工程師與資料科學家也有責任。根據訪談,他們有時會受到最新 AI 技術與發展的吸引而分心,這種「追新逐快」的現象反而是技術高超人員的死穴與罩門,他們會有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專案中的衝動,而常常忽略其實際能夠帶來的價值。
此外,資料集準備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 AI 與所面臨問題的不匹配,也是專案失敗的其他因素。不僅如此,在學術界 AI 專案也面臨挑戰,因為許多研究更關注於 AI 論文的發表,而不是探討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可行性。
百度執行長李彥宏曾表示,中國的 LLM 大型語言模型太多,甚至導致大量資源的浪費,因為絕大多數的模型在真實世界裡的實際應用少之又少。這一點也反映在中國過去十年中生成式 AI 專利的驚人數量上,其申請數字是美國的 6 倍。但慘酷的事實卻表明,在 2010 年至 2023 年期間,只有一家中國機構(亦即中國科學院)進入了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 20 大行列。
研究顯示:AI 專案失敗率超過 80%,比 AI 新創失敗率還高兩倍
OpenAI 2022 年底發表 AI 聊天機器人程式 ChatGPT,引爆 AI 應用飛速發展。OpenAI 29 日表示,AI 加速普及,ChatGPT 每週活躍使用者突破兩億人,不到一年內翻倍成長。
路透社等外媒報導,OpenAI發言人Taya Christianson 29日向媒體透露,ChatGPT每週活躍使用者人數超過兩億人,較OpenAI去年11月數字翻了一倍,並吸引92%世界500強企業使用ChatGPT服務。
自從ChatGPT爆紅後,Google、微軟和Meta等勁敵相繼加入AI戰局,不過ChatGPT的市場地位仍難以撼動。Christianson表示,主要受惠OpenAI旗下AI模型不斷推陳出新,7月推出更便宜但功能仍強大的GPT-4o Mini後,API使用量也呈現倍增成長。
6月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向員工表示,以單月營收推算,2024全年營收達34億美元,同樣較2023年16億美元翻倍。
微軟是OpenAI最大金主,2019年後大舉投資130億美元。《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OpenAI計劃啟動新融資,洽談對象有蘋果、NVIDIA和微軟,此輪融資後,OpenAI估值超過千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