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是現代財富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常聽到KOL討論室是要投資台灣股市還是美國股市,但其實兩者真的是差不多的,我們一樣都能找到增值的機會。
股票的本質,是我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抱持信心,並通過購買該企業的部分股權來分享其成長紅利。然而投資股票並非只是簡單的買賣,它蘊含著深入的知識,從了解如何開立證券戶到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都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在台灣進行股票交易的第一步,便是開立證券戶。開戶的選擇主要有兩種:一是銀行附屬的證券部門,如台新證券、中信證券等;二是獨立的證券公司,如(廣告招租)與(廣告招租?)。這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交易便利性和手續費率。
銀行附屬的證券戶通常可以直接與銀行帳戶聯動,資金流動方便,例如台新銀行或中信金控的客戶,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看到銀行存款和證券帳戶的狀況,有些金控有專用的APP進行交易(非山竹)。
這對於希望資產管理一體化的人來說,提供了高度便利性,據點多也提供了交易中的各種合約簽訂方便。然而這類證券戶的手續費通常較高。相對來說,獨立證券行如(廣告招租)與(廣告招租?),則手續費較低,尤其適合進行高頻交易的投資者。我們應根據自身交易頻率、操作習慣以及是否需要即時資訊等需求來選擇適合的交易平台。
不同的證券商所提供的交易平台除了手續費和介面操作之外,功能上的差異也值得深入考量。有些交易平台除了基本的股票買賣功能外,還提供技術分析工具、即時資訊、數據分析等,還有個券商可以幫投資人把T+2的交易制度改成T+0(提前圈存證券戶內的資金),可以完美預防胖手指掛單爆掉信用破產。
有些額外功能對於經常進行短線交易或依賴技術分析的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反之,若我們的投資方式傾向長期持有,平台的介面簡潔、操作便捷則更為關鍵。
股票投資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包含了許多經濟學原理與市場動態的綜合體。除了簡單的買賣操作外,我們還需要了解投資股票背後的複利增長、股息再投資、以及市場波動性等更為深奧的概念,這些原理不僅影響我們短期內的資本利得,也對長期投資報酬產生深遠影響。
股票市場的兩大主要獲利來源是資本利得(價格上漲)和股息收入(公司盈利分配)。資本利得的產生來自於股價的上漲,這通常反映了公司業務的增長或市場對其未來表現的預期。而股息收入則來自公司將一部分盈利分配給股東,這通常是穩定且具有長期價值的公司會採取的方式。
對於台股來說,許多公司如台積電、鴻海等大企業,持續提供穩定的股息,這使得投資者不僅能透過資本利得賺錢,還能享有穩定的現金回報。而美股則有所不同,由於稅收政策的影響,許多美國公司更傾向於進行股票回購來取代股息分配。股票回購能夠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股數量,提升每股盈利,從而推動股價上升,讓投資者獲得資本利得,而非現金股息。
台股和美股的長期回報結構有所不同。台股的長期年化資本利得約為5%至7%,配息率則通常在4%到5%之間。若我們將股息再投入市場,通過複利效應,抓十年台股的含息合併報酬率可達到約12.35%。這是一個非常具吸引力的數字,特別是對於喜歡穩定收入的投資者來說台股提供了相對高的現金回報,但要注意的是,這應該也是近十年才有的歷史結果推算出來的報酬,並不代表未來都會是這樣。總的來說,「在以前」大家都會比較推崇去投資看起來比較高大上的美股,羊羹是要說,單就投資報酬率來說抓個十年年化合併報酬,我們甚至還小贏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