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評 | 敞墳之地:移民路上的生與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 : The Land of Open Graves: Living and Dying on the Migrant Trail

作者: 傑森.德里昂, 麥可.威爾斯

譯者: 賴盈滿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08

語言:繁體中文


貝哈 : 「不讓你擔心的人類學就不值得從事。」(來自第6章 科技戰)


簡介


在國家政策下,我們該如何思考所謂的「人的價值」呢?


心得


在這本書裡,人類學家用了攝影作為民族誌方法,記錄下美墨邊境的無證移民和「Prevention Through Deterrence(威攝預防)」政策之間的故事。


若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誰會願意冒險離鄉背井走上這一條路呢?


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歡迎外來人的。


為了遏止非法移民的增長現象而決定加強熱門入境路線的管制,迫使這些遷移者只能選擇從更偏遠的邊境地帶穿行,由於地形天氣多樣且多變,當他們真的踏上穿越邊境地帶之旅時,恐怕會有生命危險。這樣的做法為的是讓人打退堂鼓,降低非法移民的人數,但實際上只是大幅增加非法移民的死亡率,造成一樁樁慘劇。


作者傑森.德里昂是位人類學家,他和攝影師麥可.威爾斯一起將在美墨邊境的經歷和影像著作成冊,無論是對遷移者們的採訪、路上遇見的骸骨以及伺機而動的禿鷹,都被相機及文字忠實的記錄下來了。


這裡是個殘酷的世界。


看新聞畫面,當實際有人在自己眼前受到傷害甚至失去生命時,作為一個人,我相信是很難作壁上觀的。我們的內心會產生許多波瀾,包括驚愕、恐懼、憤怒或是難過。這些略顯負面的情感會讓人無力,心臟像是被無形的手抓住一般動彈不得,喉嚨發乾。公眾不會知道這片蒼茫沙漠上發生的事情,


這就是場手上絲毫未沾一滴血的完美犯罪,但主謀卻能完美的隱去身形。


作者試圖透過文字和照片的敘述讓大眾窺見一些真實面貌,好揭露在公共政策中被覆蓋的血腥味。但我覺得無論書裡的內容有多詳盡,似乎都很難真的看到那些踏上這趟遷移之旅的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畢竟事件遠在廣闊的沙漠,遠在千里之外,民眾看不見,風沙塵土的吹拂就能掩蓋掉許多曾經發生的痕跡。


藉由沙漠這塊無形幕布來網住這些無證移民,使他們再也無法踏上他們夢中的「流奶與蜜之地」。


關於倖存者和家屬的記錄訪談、中途減重拋棄的行李與罹難者的照片,透過這些辛苦蒐集的人類學資料,讓大眾得以窺見了解,喔,對阿,這些存在於新聞報導裡的非法移民其實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們,而非一個個冰冷的數字。


每個生命,不論高低貴賤,都應該被看見。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同名)、臉書(日常的不定時放送)。

24081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野蔓攀攀
99會員
206內容數
讀書寫字,偶爾胡說八道,歡迎關注及分享。 目前總共有兩個房間 : 1. 蔓蔓閱讀角: 包含書、電影或影集。 2. 野蔓胡謅 : 內含人生吐槽瞬間。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為甚麼要偷渡?有沒有沒考慮過後果?它值得賭上一切嗎?書中各個血肉之軀,將以笑中帶淚的親身經驗回答這個問題。這無疑是一本優秀的民族誌,也是對無證遷移者最懇切的悼文。
Thumbnail
為甚麼要偷渡?有沒有沒考慮過後果?它值得賭上一切嗎?書中各個血肉之軀,將以笑中帶淚的親身經驗回答這個問題。這無疑是一本優秀的民族誌,也是對無證遷移者最懇切的悼文。
Thumbnail
貝哈 : 「不讓你擔心的人類學就不值得從事。」(來自第6章 科技戰)
Thumbnail
貝哈 : 「不讓你擔心的人類學就不值得從事。」(來自第6章 科技戰)
Thumbnail
一如既往先來講一下幹話前言 史上有6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間接獲得第7次生物大滅絕的鑰匙.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人類科技帶來對地球不可抹滅的傷害、COVID-19、黑死病、311大地震、車諾比核爆、世界大戰。 錯字很多抱歉.懶得一一檢查(不爽不要看阿.哈哈哈哈)
Thumbnail
一如既往先來講一下幹話前言 史上有6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間接獲得第7次生物大滅絕的鑰匙.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人類科技帶來對地球不可抹滅的傷害、COVID-19、黑死病、311大地震、車諾比核爆、世界大戰。 錯字很多抱歉.懶得一一檢查(不爽不要看阿.哈哈哈哈)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Thumbnail
人們總是把未知的恐懼放在心中,不管什麼事情都沒辦法跨出那步而得到收穫,虛晃了一圈之後,才有重新撿起那把斧頭,破門離開牢籠。
Thumbnail
人們總是把未知的恐懼放在心中,不管什麼事情都沒辦法跨出那步而得到收穫,虛晃了一圈之後,才有重新撿起那把斧頭,破門離開牢籠。
Thumbnail
《別睡,這裡有蛇!》濃縮了語言學家丹尼爾.艾弗列特在巴西亞馬遜部落的三十年生活,最初到達的目的是為了傳教、翻譯聖經來解救這群貧困、原始、男女關係混亂的少數民族。但最後被拯救的是作者本人。他放棄了信仰,重新檢視賴以而活的真理,也開始思索:我們擁有憂慮的文化是否較原始,而沒有這些憂慮的文化反而是先進呢?
Thumbnail
《別睡,這裡有蛇!》濃縮了語言學家丹尼爾.艾弗列特在巴西亞馬遜部落的三十年生活,最初到達的目的是為了傳教、翻譯聖經來解救這群貧困、原始、男女關係混亂的少數民族。但最後被拯救的是作者本人。他放棄了信仰,重新檢視賴以而活的真理,也開始思索:我們擁有憂慮的文化是否較原始,而沒有這些憂慮的文化反而是先進呢?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資本主義社會讓人這麼不安?是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廉價劣質產品嗎?還是為了工業化社會誔生的各種制式勞工,不論白領或藍領?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資本主義社會讓人這麼不安?是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廉價劣質產品嗎?還是為了工業化社會誔生的各種制式勞工,不論白領或藍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