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愛情大師」──Hannah Fry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Hannah Fry,是英國知名數學家,大資料與演算法專家,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城市數學系副教授。 

Hannah Fry

Hannah Fry

她定期為New Yorker撰稿,也為Bloomburg TV拍攝The Future with Hannah Fry的第二季,她的上一部作品HELLO WORLD(演算法統治世界(豆瓣douban.com),簡體中文版已重新開放)入圍Ballie Gifford Prize和Royal Society Book Prize的短名單並被翻譯成27種語言。 

她在學術寫作方面獲得過諸多獎項,包括Zeeman medal(2018)和近期的George Pólya Prize for Mathematical Exposition(2023),在日常工作中,她利用數學模型研究人類行為規律,並先後與政府機關、警務部門、健康分析機構和超市建立合作關係,她的TED演講獲得上百萬點擊量。 

著有《數學的戀愛應用題(The Mathematics of Love)》等書。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50會員
1.2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彼得的自由國度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陳省身,號辛生,男,浙江秀水(今屬嘉興)人,美籍華人數學家,微分幾何學家,對20世紀的數學和物理有龐大的影響。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是英國科學院、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法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陳省身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
Thumbnail
2025/04/28
陳省身,號辛生,男,浙江秀水(今屬嘉興)人,美籍華人數學家,微分幾何學家,對20世紀的數學和物理有龐大的影響。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是英國科學院、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法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陳省身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
Thumbnail
2025/03/31
Antoine Lavoisier,法國貴族,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矽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   Lavoisier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
Thumbnail
2025/03/31
Antoine Lavoisier,法國貴族,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矽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   Lavoisier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
Thumbnail
2025/03/24
Gerty Cori,出生於布拉格(當時屬奧匈帝國,今天屬捷克)的一個猶太家庭。在進入女子學校之前,她受家庭教育。她的叔叔是一名小兒科教授,鼓勵她學醫。1914年她進入布拉格查理大學。當時大學裡只有很少女學生。在大學中她認識了Carl Ferdinand Cori。他們畢業後於1920年結婚。
Thumbnail
2025/03/24
Gerty Cori,出生於布拉格(當時屬奧匈帝國,今天屬捷克)的一個猶太家庭。在進入女子學校之前,她受家庭教育。她的叔叔是一名小兒科教授,鼓勵她學醫。1914年她進入布拉格查理大學。當時大學裡只有很少女學生。在大學中她認識了Carl Ferdinand Cori。他們畢業後於1920年結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張聖容,美國華人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幾何分析方向的研究。她的先生楊建平也是數學教授。 1948年出生於中國西安市,臺灣長大,北二女(今中山女中)第一名畢業,後保送進臺大數學系。
Thumbnail
張聖容,美國華人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幾何分析方向的研究。她的先生楊建平也是數學教授。 1948年出生於中國西安市,臺灣長大,北二女(今中山女中)第一名畢業,後保送進臺大數學系。
Thumbnail
Mary Somerville,蘇格蘭女性科學作家、博學家,主要研究數學和天文學。並且和Caroline Herschel一起被提名為首批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女性會員。 當英國哲學家John Stuart Mill組織對國會要求給予女性選舉權的大規模請願運動時,他讓Mary在該請願書上第一個簽名。
Thumbnail
Mary Somerville,蘇格蘭女性科學作家、博學家,主要研究數學和天文學。並且和Caroline Herschel一起被提名為首批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女性會員。 當英國哲學家John Stuart Mill組織對國會要求給予女性選舉權的大規模請願運動時,他讓Mary在該請願書上第一個簽名。
Thumbnail
Sofia Kovalevskaya(俄語:Софья Васильевна Ковалевская),俄國女數學家。德國格丁根大學哲學博士。曾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剛體旋轉理論等方面有重要貢獻。1888年因解決剛體繞定點旋轉問題而獲得法蘭西科學院鮑廷獎。 
Thumbnail
Sofia Kovalevskaya(俄語:Софья Васильевна Ковалевская),俄國女數學家。德國格丁根大學哲學博士。曾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剛體旋轉理論等方面有重要貢獻。1888年因解決剛體繞定點旋轉問題而獲得法蘭西科學院鮑廷獎。 
Thumbnail
珍·福斯特不是你所認識的典型科學家。作為一名著名的遺傳學家和生物工程師,她的工作超越了傳統科學的界限。懷抱著對創新無比的熱情和充滿同理心的心,珍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理解和提升支配所有生命的遺傳代碼。在一個小鎮長大,珍一直對生命的複雜性著迷。
Thumbnail
珍·福斯特不是你所認識的典型科學家。作為一名著名的遺傳學家和生物工程師,她的工作超越了傳統科學的界限。懷抱著對創新無比的熱情和充滿同理心的心,珍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理解和提升支配所有生命的遺傳代碼。在一個小鎮長大,珍一直對生命的複雜性著迷。
Thumbnail
Maryam Mirzakhani 生於伊朗德黑蘭,女性數學家,專長於幾何學,研究領域包括泰希米勒理論、雙曲幾何、遍歷理論及辛幾何。自2008年9月1日起成為史丹佛大學的數學教授。Maryam Mirzakhani 為2014年菲爾茲獎得主之一,也是獲得這個數學獎項的首位女性及首位伊朗人。
Thumbnail
Maryam Mirzakhani 生於伊朗德黑蘭,女性數學家,專長於幾何學,研究領域包括泰希米勒理論、雙曲幾何、遍歷理論及辛幾何。自2008年9月1日起成為史丹佛大學的數學教授。Maryam Mirzakhani 為2014年菲爾茲獎得主之一,也是獲得這個數學獎項的首位女性及首位伊朗人。
Thumbnail
※此篇文章有雷!格友們請注意! 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個熱愛數學的博班生,研討會出乎預料的失敗,讓她決定休學,從此離開數學! 展開新生活的她做多方嘗試,但數學研究的機會卻仍在召喚著她,她該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練習題呢? 閱讀青草汁的電影觀後感,一起來討論你的想法吧!
Thumbnail
※此篇文章有雷!格友們請注意! 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個熱愛數學的博班生,研討會出乎預料的失敗,讓她決定休學,從此離開數學! 展開新生活的她做多方嘗試,但數學研究的機會卻仍在召喚著她,她該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練習題呢? 閱讀青草汁的電影觀後感,一起來討論你的想法吧!
Thumbnail
Karen Uhlenbeck,1942年8月24日生,是一位美國數學家。她是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退休榮譽數學教授,在那裡她擔任Sid W. Richardson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她目前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訪問助理和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訪問學者。
Thumbnail
Karen Uhlenbeck,1942年8月24日生,是一位美國數學家。她是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退休榮譽數學教授,在那裡她擔任Sid W. Richardson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她目前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訪問助理和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訪問學者。
Thumbnail
解不開的數學難題,正是那座著名的「哥德巴赫金字塔圖」,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堆砌這座塔的數字信徒之一,卻像教授所說的這可能會成為耗盡她一生的無底洞。數學博士班的最後一年,剛受訪完的瑪格麗特是教授眼中的明星學生,想不到竟在論文面試當天遭受重大的挫敗,加上教授轉而幫助新學生的背叛舉動,讓從小到大沈浸在數學世界
Thumbnail
解不開的數學難題,正是那座著名的「哥德巴赫金字塔圖」,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堆砌這座塔的數字信徒之一,卻像教授所說的這可能會成為耗盡她一生的無底洞。數學博士班的最後一年,剛受訪完的瑪格麗特是教授眼中的明星學生,想不到竟在論文面試當天遭受重大的挫敗,加上教授轉而幫助新學生的背叛舉動,讓從小到大沈浸在數學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