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我兄弟!」-兄弟猴
這種人通常會有著一定的聲量或是追隨者,喜歡稱兄道弟,總是炫耀自己的優點(像家境不錯/認識有名的誰等)向他人尋求幫助時總是不害臊,養寵物請「兄弟」幫忙出錢,找資料請「兄弟」幫忙蒐集,學技能請「兄弟」幫忙教學,缺錢時請「兄弟」代墊,但當你這「兄弟」求助或是尋求幫忙時,甚至只是想日常維繫關係噓寒問暖,這時猴大王就會說著「我很忙!」「去找別人!」「你沒有自己的生活嗎?」,更惡劣的是將問題歸咎在你身上,「你的需求也太誇張了吧?」「你也太不要臉了吧!」「我跟你的關係沒有好到這樣吧?」,好像上個月請你幫忙的人,跟現在你求助的人是完全不同人一樣,但你還能怎麼辦呢,對她而言只有自己最重要,再看久一點,你會發現這種人的兄弟總是過了一陣子就換了一輪。
2.「你是我姊妹~」-塑料姊妹
塑料姊妹怎麼可以少了塑膠臉,有她在群組內6個女生可以開出12個以上的群組
,而她當然每一個群組都在,大群組當然是蒐集大家八卦的好地方,小群組則是盡情與「姊妹」諷刺大群組裡誰的私生活不檢點、誰原本只是超商店員後來靠男友才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誰在背後請人去打人等,她對「姊妹」之間的情誼就像裝在她臉上的鼻子一樣真實,等她火化時還會留下點痕跡,一起外出拍照留念時,沒讓她精修的照片不能放上網,看著與她的合影,你偶爾也會懷疑自己在鏡中不長這樣,而見到她本人時你也偶爾會想,「除了刺青跟髮型能對上,除此之外好像都有點差距呢」但你身為姊妹怎麼好意思說出口呢。這愧疚感直到你發現這塊塑料背著你所做所說的一切就煙消雲散了。
3.「去鼠!我不在乎任何人!」-暴躁狂戰士
10篇文中有8篇在說著叫別人去鼠、問候別人親娘,每講幾句話總會穿插髒話以及emoji連發,讓看的人也快要emo起來了,感受到深深的憤恨以及全世界都虧欠他一切的悲憤感,但這樣的人真的不在乎任何人嗎?我很好奇,如果暴躁狂戰士真的不在乎任何人的話為什麼還要活在網路上呢?可能是在日常生活裡總被忽視或還沒學會駕馭自己的憤怒,所以想要在網路上被看見吧。就算爭執中有明顯的錯誤出現,狂戰士還是可以發動「幹破你娘」的技能來爆破一切,開副本時總是第一個衝鋒陷陣,面對朋友總是得意洋洋地當征戰的瘋狗,殊不知朋友們對他的喜歡只是建立在害怕被瘋狗咬上的尊重。
4.「永遠的大神!」-專家型上帝視角者
大神每次討論都像是在法庭上辯論。最愛在別人分享故事或問題下留下類似「這種事情你居然不懂?」或「根本是你自己不努力」的評論。大神手握全宇宙的知識,總能把問題複雜化到普通人無法駕馭,並且在糾正別人的時候帶著點憐憫的態度,好像施捨智慧是他們的天職。他們最愛的結語是:「學會獨立思考吧,別被情緒綁架。」然而,當別人用冷靜邏輯反駁倒大神時,大神又會以「懶得跟低能辯論」退場。
5.「我的人生超完美」-人生贏家影響者
IG、Facebook、X(前Twitter)等平台上少不了他們的蹤影,每張照片都是陽光、美食、旅行與無限笑容的拼貼。每次PO文都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標題,像是「生命是美好的~只要你懂得欣賞」,但背後可能正啃著泡麵或面臨人生崩潰邊緣。他們的日常像是拍攝連續劇,每一秒都經過嚴密設計,甚至有人懷疑他們的假笑可能會因肌肉記憶而無法改回正常狀態。試圖討論負面情緒?抱歉,這些不存在於他們的「完美宇宙」。
6.「什麼都知道,但什麼都亂說」-萬事通傳說哥
萬事通在任何論壇、留言區都能見到,他們看起來對每個領域都略懂一二,但其實沒有一項是真的精通。他們可以在健身版上推廣吃土豆減肥法,又在心理健康版提倡喝咖啡治療焦慮,最後還能跑到科技版說5G會讓人變笨。這些人最大的特點是「自信心超標」,即使別人拿出明確證據打臉,他們仍然能說:「反正我覺得這樣是對的。」這不只是言論自由,更像是無敵的自我催眠。
7.「點進來幫我看看吧!」-流量乞丐
流量乞丐就像是網路上的數據吸血鬼,最常見的標題是:「這部影片一定要看!」「你絕對想不到!」進去後才發現完全是浪費生命的無用內容。他們的影片可能是拍貓吃飯、路邊隨手抓拍的樹葉,或者30秒廢話後的無聊結尾,但卻用超誇張的封面和標題騙你點進去。更過分的是,留言區還會有一堆流量乞丐買來的假帳號幫腔:「這影片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
8.「靈魂療癒師」-假文青心靈導師
假文青心靈導師喜歡用超模糊的語句和精心挑選的美圖吸引人,常見標語有:「接納自己,接受全宇宙的能量」「放下執念,你才會自由」。他們專門利用抽象語言製造心靈雞湯,但實際上內容空洞到像喝白開水一樣。當你詢問具體建議時,他們會說:「一切都在你的內心深處,你要自己去找答案。」基本上,他們只為了收集流量,並且販賣一些昂貴的「身心靈課程」。
9.「好想有人懂我…」-emo陰鬱小王子/小公主
Emo陰鬱王族的文章通常充滿了悲傷和孤獨的語句,比如:「今天又是沒有人愛我的一天」「世界好冷漠,沒有人在乎」。但當有人試圖安慰或提供幫助時,他們會回覆:「你不懂我」「這不是我需要的。」他們的emo是無限循環的副本,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尋求一種情感上的共鳴。他們最怕的不是孤獨,而是沒人關注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