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書重頭到尾看完,才算是好好閱讀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只有把書重頭到尾看完,才算是好好閱讀嗎?

爲什麼我們執着完整?

當你開始看一本書的時候,總是會想從第一章看到最後一章?又或者,每年寫行事曆,一定要從1月1號開始寫才覺得有個完整的起點?

追求「完整性」的天性

人類有一種追求「完整性」的天性。我們喜歡事情有頭有尾,享受那種從開始到結束的順序感,這和心理學中的「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有關。完形心理學認為,我們的頭腦傾向於把事物看成一個整體,當我們遇到一件未完成的事情時,心裡會感到不安,因為「不完整」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即使某些部分沒那麼有趣,我們還是覺得必須全部看完。

蔡氏效應

人們對未完成的任務記憶更加深刻(任務導向)。所以當你看了一半的書,或是某一天沒寫日記,「阿雜」(臺語,就是煩躁的意思)的感覺就會在心中盤旋。

可能是隨意翻翻想到的,但是只要能從這本書得到一個觀念、一句有趣的話、一個靈機一動的想法,我都覺得賺到。我的觀點是不一定要「完整看完」,而是「完整瞭解一個觀念」,我就會當作我已經看完這本書。

書本是看越多越好嗎?

回想起國高中的求學時代,當時覺得「讀書」一定要大量地完整地把很多很多的書吞下去,把知識全盤背下來。要學的東西那麼多——地理歷史數學化學物理體育美術音樂國文英文第二外語……尤其是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更是強調大量的輸入。我們努力累積單字、讀過很多書,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擁有讓人羨慕的「語感」。

語言學習的確是一個需要輸入和積累的過程。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大量閱讀就是唯一的捷徑。

小小聲:不然就不會北車一堆補習班了(掩面QQ)。

國文系的讀書量如何?

大學的我,學習模式卻發生了轉變。

一門課一學期2學分,那門課就只看《楚辭》。
一門課一學期2學分,那門課就只看《紅樓夢》。
當然國文系還有很多導讀的課——中國文學史(9學分!)
中國文學史影響我很深,好課(要遇到對的人)。

而且我在除了上課需要看的書,還會看很多「閒書」。這些和課沒有關係,但是有趣。

過去追求廣泛的知識量的我,現在則開始注重「精讀」。我們開始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深入探索,追求的是對某個專業的精通。即便我們仍有通才的理想,想要在多個領域有所涉獵,但每個學科都有千年的積累,我們人生短短幾十年,能在一個領域專精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這種學習也不再是簡單地「廣讀」,而是「觸類旁通」,從精讀中將知識延伸至其他領域,透過理解事物的共通性來加深對不同領域的認識。
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更有效率,還能避免知識淺嘗輒止的危險。

一定要看經典嗎?

我們常常被告知一定要閱讀「經典」,因為這些書籍就是那個領域的權威!
像我個人很愛《孫子兵法》,看看原文長怎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

wow,每個字都懂,串起來後看起來很不懂。
但是如果我這樣寫呢?

「如果將領聽我的話,按照計劃行事,必然會勝利。我就會繼續用這位將領。如果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盲目行事,最終就會失敗,我就會將他炒魷魚。當將領接受了有利於勝利的計策,還需要為他創造一個有利的「勢」(局勢、形勢),來輔助將領的行動。這裡的就是東風,一個【會贏的】環境」

原文就像是「經典」,用字精準,深刻韻味。第二段是我寫的,淺白沒什麼難理解的地方,但是看完第二段再回去看原本,是不是情景清楚多了?

經典書籍的確重要,但它們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每個人的興趣、需求和背景不同,閱讀的重點應該是選擇符合自己當下需求的書籍,而不是單純追求所謂的「經典」。

深度閱讀

我喜歡的閱讀模式是先看看別人的書評,看看作者的風格是不是我能接受,再決定要不要買這本書。可以接受文字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但沒辦法接受偏激否定別人的激烈言論。

我可能這一陣子一次過看幾本書,午休打開A,回家後覺得A那本有點無聊了,就打開B的中間繼續看,隔天看C……看起來三心兩意,但是在這種探索中找到「有趣的書本」,我就會專心在那本上,其他的就會放着不管了。

如果對標題有興趣的話(感嘆標題和封面何其重要),在書店的時候,我也會隨手翻翻實體書,思考一下目錄的編排內容,基本上就可以確認書本的內容和風格。用這樣的方式累積廣度。

一本書是不貴,但問題是空間不夠。所以我最近買的比較多是電子書,因爲家裡實在沒空間給我堆積了。
如果看了電子書非常喜歡,我就會買一本來傳教(?)

推薦大家多多利用每日KOBO 特選一本99元的優惠。

只能看書本人?

有些人不喜歡看文字,可以聽書。
有些人比較習慣看摘要,也可以選擇較完整的講書,如下面我寫的講書: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 週週講書系列

《24小時全為己所用》- 週週講書系列

所以現在的世界,「讀書」不僅是一個維度的事情。
如果劃地自限的話,那就太可惜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隻小老虎找你
31會員
90內容數
這裡是偶爾聊商務偶爾翻書偶爾胡說八道的日常分享,不論你是喜歡商業話題、投資話題還是愛翻書的靈魂,隨便坐下來聊聊吧,或許會找到一些啟發你的新點子!😊
有隻小老虎找你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書只讀有趣的部分 工作只待適宜的地方 以前我以為很糟,現在我只覺得——我終於自由了。 這篇是寫給跟我一樣,曾經糾結很久的人。
Thumbnail
2025/04/20
書只讀有趣的部分 工作只待適宜的地方 以前我以為很糟,現在我只覺得——我終於自由了。 這篇是寫給跟我一樣,曾經糾結很久的人。
Thumbnail
2025/03/24
其實OL 這個字是來自日本,指在辦公室擔任基層職務的女性職員。  也就是我的代稱。 這樣的我想要買一個新的手機!舊的手機用了5年了……
Thumbnail
2025/03/24
其實OL 這個字是來自日本,指在辦公室擔任基層職務的女性職員。  也就是我的代稱。 這樣的我想要買一個新的手機!舊的手機用了5年了……
Thumbnail
2025/03/17
其實我每天早上都會猶豫:想喝甜的拿鐵,但為了健康着想,好像還是喝美式才符合「大人的口味」。然而,工作已經夠辛苦了,最後還是常常會選擇甜甜的二合一咖啡。
Thumbnail
2025/03/17
其實我每天早上都會猶豫:想喝甜的拿鐵,但為了健康着想,好像還是喝美式才符合「大人的口味」。然而,工作已經夠辛苦了,最後還是常常會選擇甜甜的二合一咖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現在很流行一種說法:「看書不用看完整本,只要掌握重點就好。」這樣確實可以節省時間,但這種想法讓我有點遲疑,因為有些人講得太過武斷,彷彿別人一定要接受這種方式。我認為每個人的選擇都很好,只要是有意識的選擇。 快速吸收知識確實有效率,但如果把這當成唯一的閱讀方式,會錯過書中最珍貴的部分,例如作者的思維
Thumbnail
現在很流行一種說法:「看書不用看完整本,只要掌握重點就好。」這樣確實可以節省時間,但這種想法讓我有點遲疑,因為有些人講得太過武斷,彷彿別人一定要接受這種方式。我認為每個人的選擇都很好,只要是有意識的選擇。 快速吸收知識確實有效率,但如果把這當成唯一的閱讀方式,會錯過書中最珍貴的部分,例如作者的思維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上次我們提到針對一本舊書你的感想,那麼新書呢? 其實,是一樣的,你看完的瞬間立刻翻回去重看一下開頭,就變成上次狀況,結案。 好的,這樣真的太混,所我要講一點其他東西。 我們先假定你先在要拿起一本你還沒看的書,如我你手邊有的話,可以照著做沒問題,總之就是找一本「你想看的書」來試試看。 我們再談。
Thumbnail
上次我們提到針對一本舊書你的感想,那麼新書呢? 其實,是一樣的,你看完的瞬間立刻翻回去重看一下開頭,就變成上次狀況,結案。 好的,這樣真的太混,所我要講一點其他東西。 我們先假定你先在要拿起一本你還沒看的書,如我你手邊有的話,可以照著做沒問題,總之就是找一本「你想看的書」來試試看。 我們再談。
Thumbnail
昨天晚上,我利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讓自己一個晚上就讀完了兩本書,一本小說,另一本是學習成長類的書,覺得十分有用。..
Thumbnail
昨天晚上,我利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讓自己一個晚上就讀完了兩本書,一本小說,另一本是學習成長類的書,覺得十分有用。..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Thumbnail
其實大多數的時間,我也不會從頭到尾一次看完一本書。 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會特別想起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語,或甚至只是一句話,但卻怎樣都想不起來,當初在哪一本書的篇章裡發現,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句你記得的話,對你的意義與幫助。
Thumbnail
其實大多數的時間,我也不會從頭到尾一次看完一本書。 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會特別想起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語,或甚至只是一句話,但卻怎樣都想不起來,當初在哪一本書的篇章裡發現,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句你記得的話,對你的意義與幫助。
Thumbnail
有些書可以淺嚐即止,有些則是要生吞活剝,唯少數要咀嚼與消化。
Thumbnail
有些書可以淺嚐即止,有些則是要生吞活剝,唯少數要咀嚼與消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